Science & Technology

参与此次研讨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激,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万年红,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州排水公司董事长丁永伟,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董事长吴俊锋,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梅竹松,宁波市环科院副院长/宁波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刘中等业界精英。
01
突破创新,“抑溢”不凡
多元成果与前瞻探索并进
中持股份副总经理、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志永主持会议,欢迎并介绍到场嘉宾。
中持股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邵凯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强调,解决方案要获行业认可、客户接受,并惠及区域环境的长远福祉,市场感知至关重要,希望专家们从需求侧和政策层面等不同视角进行深入研讨。
随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新加坡PUB前首席专家、中持股份研发分公司总工艺师曹业始,中持股份副总工程师陈珺,江苏传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英豪,清华大学博士后余诚分别就溢流污染领域中的工作成果和国内外的相关技术进展进行了主题分享。

王凯军:《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复盘》
在简要分析我国水业需求变化与发展机遇进行分析后,简明扼要介绍了联合研究中心在溢流污染治理方面的几项重点工作。首先,多次就溢流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国家、省部委和社会各界发出强烈呼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初步支持,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建成溢流污染控制研究中试基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实践平台,加速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进程。再者,相关技术的工程示范应用如同百花齐放,不仅在技术研发、设备革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在工程验证、规模化复制及推广上实现了实质性的落地,全方位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与社会价值。
尽管已取得诸多成就,但面对溢流污染治理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仍有许多挑战与问题亟待解决。
曹业始:《城市污水系统溢流的缘由和对策》
从城市污水系统的运行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污水稀释倍数、污清比、峰值系数及污水集中收集率等核心指标对溢流污染治理成效的影响;借助于对多个国内外案例的对比分析,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厂处理能力是减少溢流污染的有效途径。
陈珺:《美国合流污水溢流控制一瞥》
演讲对美国合流污水溢流(CSO)控制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政策措施等经验和做法作了扫描介绍,并分享了典型成功案例。他指出,美国CSO控制经历了从末端控制到源头控制的转变,通过一级处理、调蓄池建设及管网改造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溢流污染的发生频率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这些经验能够为我国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余诚:《污水厂生物处理单元雨季扩能技术》
以美国CSO控制的一级处理技术和日本CSO控制的一级半处理技术对比,分析了污水厂二级处理在雨季超量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基于二级处理的解决方案,包括磁加载强化活性污泥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及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等。她表示,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提高污泥沉降速度等手段有效提升污水厂在雨季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经在多个项目中顺利实现工程化应用,反馈良好。
华英豪:《中持溢流污染技术研发和应用介绍》
分享了中持在溢流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情况,具体包括多效澄清、生物吸附多效澄清及纳米絮凝原位扩能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等;同时,他还结合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溢流污水处理中的优异表现和应用效果,有效弥补了传统工艺的技术短板,为流域的协同治理实践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
02
从长计“溢”
共迎现实挑战,共谋长远发展
在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围绕溢流污染治理的市场现状、潜在需求、相关政策展开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就相关技术产品在当前市场推广中面临的实际挑战以及在下一阶段的研发方向等各方关注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市场分析与政策解读
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国家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雨季溢流污染控制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市场仍存在政策不完善、标准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因此,应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寻求更多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同时应借由更多元化的途径,主动参与到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当中,进一步提升在专业领域的话语权,进而为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成效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 技术推广中的实际挑战
针对溢流污染的治理,行业虽已积累了一定的前沿技术成果,但在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中,仍面临不少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溢流污染控制任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涉及基础设施改造、排水体系管控等多个方面,需要对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需求进行动态协调以保障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但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上的差异往往会加剧协调上的难度;其次,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传统水务业主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意愿不足,这种现状也制约了新技术在存量需求中的广泛应用;此外,技术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水平也是限制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目前较严峻的竞争态势下,市场各方对技术性价比的权衡呈现出了更高的敏感性,这对新技术的落地来说也不啻为一个巨大挑战。
■ 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纷纷给出了各自观点并达成了如下共识:充分依托已有项目成果,从长期价值创造的层面持续加强新技术的宣讲发声和实践引导,稳步提升行业和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以落地应用和市场推广为目标,通过深挖区域现有和潜在治理需求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核心研发力量的部署,并积极做好技术的定向整合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以此确保技术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持续提升。
■ 会议总结:动态审视,分步推进
会议尾声,王凯军教授表示,开放式、多维度、深聚焦的头脑风暴,能够帮助我们相对全面的洞察问题的不同侧面,也是技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问题保持长远的、动态的审视,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相对透彻的理解,进而结合大趋势对未来工作进行筛选、排序和分解,并为难点任务的推动和解决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03
溢流治污,一流创新
环保产业未来转型之大势所趋
溢流污染治理,是环保产业升级阶段的主流方向之一。3月,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特别提到“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总量削减”。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清晰的传达了国家对于该领域的重视与决心。
而此次汇集了业内资深专家的研讨会也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示了现阶段该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应用实践,同时,也为汇聚更多专家学者共同应对雨季溢流治污难题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合作平台,以进一步驱动前沿技术的链接、市场需求的整合、跨领域资源的共享以及成功经验的推广。
未来,中持股份联合各方力量将工作不断引入深入,包括技术研发在内的多维度、高质量创新将为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领域的长远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推动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贡献出卓越的力量。
更多会议思想精华,请期待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