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游客在高崎水质净化厂花屿 · 悦海园游玩。(张江毅 摄)
同一栋建筑,屋顶是开放式的共享空间,不仅可以运动健身,还能欣赏 " 海天一色 " 美景,成为网红打卡点;中间层和地下层是污水处理设施,承担着 " 化浊为清 " 的重任 …… 今年春节期间,位于环岛北路的高崎水质净化厂比往年更加热闹、繁忙。
" 虽然是过年,但污水处理 24 小时不能停,我们值班人员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大年初一,高崎水质净化厂副厂长张磊早早地来到了厂里的中控室,通过智能化监控设施,查看出水水质指标、主要工艺设备运行情况等。
每隔两小时左右,工作人员还要进入运营维护层,沿着既定路线巡查。对于身处污水处理一线的 " 治污人 " 来说,在生产岗位上过年过节,早已习以为常。
高崎水质净化厂由厦门市政集团环科公司运营管理,是全国首批 " 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 和厦门市首批 "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点 "。该厂规划总规模 50 万吨 / 日,现状处理规模 20 万吨 / 日,尾水执行厦门市地标 C 级、国标一级 A 排放标准,处理后深海排放,有效保障城市水环境的高颜值。
今年 1 月 1 日,高崎水质净化厂上盖共享空间——花屿 · 悦海园正式对外开放,配套设置室外观海平台、飞机观摩平台、篮球场、戏沙池等设施,成为观飞机、赏落日、看海景、遛娃、运动健身的网红打卡点。
在花屿 · 悦海园开放后的首个春节假期,该园热度持续走高。" 厦门不愧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连污水处理设施都这么亲民。" 来自湖北的游客陈怡带着一家人慕名前来打卡。
据介绍,这种地下治污、地上造绿的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公共设施空间,化 " 邻避 " 为 " 邻利 ",实现生产与生态在城市的同一空间 " 共生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