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科技帮扶显身手
时间:2025-02-01 09:0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马秀娟 张智渊 王玉杰 刘丹
山西省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省份,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山西省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确保到2025年黄河流域5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优良。
近年来,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大幅好转,2024年前11个月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8.1%。然而,山西省各治水领域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针对当前“一泓清水入黄河”存量问题,山西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攻坚克难逐个击破,为“一泓清水入黄河”做好技术支撑。
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成本过高的问题,山西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积极调研国内外有关技术,引入新思路、新工艺,有效降低了脱硫废水零排放成本。针对吕梁市汛期污染强度大的问题,吕梁市驻点帮扶团队创新采用“驻点科技帮扶+环保管家+环境管理”的多保险联动方式,运用“数据整理—负荷核算—指纹溯源”的相关技术手段,实现了地区环境治理“人工巡查+科技溯源+政府保障”。
为了促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吕梁市驻点科技帮扶团队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再生水循环利用新途径,提出在非采暖期利用供热管网供给再生水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再生水回供成本。同时,研究编制吕梁市“一区一策” 再生水循环利用方案,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筹调配体系,助力吕梁市打造“绿色第二水源”。
近年来,山西省河源泉源水量显著提升,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聚焦汾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问题,积极开展华北水塔典型河源泉源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及健康水平研究工作,通过详细调查,提出能够反映山西省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征,建立本地化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把脉”黄河生态健康。2024年8月,山西省“母亲河”汾河太原段首次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这标志着山西省水生态环境整体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吕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提出大宗固废“技术—规范—应用”全链条科技帮扶策略。在技术层面,形成“双重防渗、立体分层、增湿碾压”的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填充技术。在规范层面,起草山西省地方标准,推广应用“煤矸石井下充填+地面回填”技术体系。应用层面,创新“废渣浮选脱碳—无机盐浸出提锂—冰晶石再生修复—碳化沉锂”技术体系,实现电解铝废渣高值利用。
为加快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山西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积极助力山西省黄河流域涉及的相关地市谋划“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20余项,累计争取国家、省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0亿元。同时,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山西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正在研究起草《人工湿地水质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南》等标准指南,对“一泓清水入黄河”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环境效益开展绩效评估,为发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效能做技术支撑。
随着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的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丽山西、美丽河湖的期待日益高涨。因此,如何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满足沿岸人民亲水意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成为当前山西省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山西省驻点科技帮扶团队将持续关注水生态环境保护痛点、难点,扎实开展相关研究,为山西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