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深,百日之期如弦上鸣镝。遥想十五载星霜,你以稚嫩双足丈量成长之径,而今步履渐稳,将赴人生首场山海之约。谨以此信,与汝共思生命气象。
一论「重」与「轻」之辩
中考乃淬火之炉,非为烙下终身印记,实为锻铸从容气度。知识之重当如根系深扎,应试之轻当若新叶承露。望汝持守「重」之积淀,亦能挥洒「轻」之灵动——正如古琴七弦,松紧合度方成绝响。
二谈进取之道
进取非执念攻城掠地,恰似江河赴海:遇磐石则绕之,逢断崖则成瀑,纵九曲十八弯,不改向东心志。考场如镜,照见的不仅是分数刻度,更是你与难题周旋时眼中不灭的光。
三悟永恒之境
天崩地塌在历史长卷里不过折痕,少年之志当如星辰——或明或暗皆在发光,或近或远俱是坐标。父母之爱非系于某次战役胜负,而在于你策马过隘口时,永远望得见我们燃在归途的灯盏。
四赠百日锦囊
晨起对镜时可诵:"我即苍穹,何惧风雨";夜归疲倦时可思:"此身如剑,愈磨愈利"。百日征程,愿你将压力化作掌中流沙,唯留纯粹求知之喜——这喜乐本身,便是对青春最高的礼赞。
纸短情长,春山可望。无论百日之后踏往何方,望你记得:真正的凯旋,在于出征时已将生命的旗帜,插在了超越输赢的更高山岗。
父/母 手书
甲辰年仲春
致吾女·百日砺剑
春雪融时,青锋出匣。今以淬火三境赠尔,助你笑赴山海。
第一境:举重若轻
知识沉潜为锚,应试轻盈作帆。恰似大匠运斤,斫去学海赘余处,自现智慧本真光。考场不过三尺铸剑台,你才是那柄千锤百炼的兵刃。
第二境:静水流深
急湍遇巨石则生雪浪,缓潭经旱季愈显澄明。莫计一时进退,但观解题时眉间川字,是否刻着思辨的年轮;合卷后掌心汗意,可曾浸润求知的欢愉。
第三境:星火恒明
纵天地翻覆,少年眼瞳当藏不灭萤火。父母之爱非系金榜,而在你每段孤身越隘的夜路,永远有我们举着北斗,照见你足下三寸光明。
晨起可诵:我生如剑,不砺不鸣;夜寐当思:此心似月,缺圆俱明。百日征程,且把焦虑掷与春风,惟留胸中一团向学的赤热——这赤热,便是破晓之光。
行笔至此,忽见窗外交枝玉兰已鼓新苞。你看,凛冬的每一道裂痕,都在为绽放积蓄力量。
父/母字
甲辰年仲春
砺剑书
▍一境·淬刃
以知识为铁,应试作锤。大匠运斤,去赘存真。
考场不过铸剑台,你本寒刃藏匣中,今日锋芒自照人。
▍二境·渡川
急湍生雪浪,缓潭显澄明。
解题眉间川字,合卷掌心汗意,皆思辨之痕,求知之悦。
▍三境·燃灯
纵天地倾,少年瞳存不灭萤。
父母非执炬者,惟在孤身越隘时,化北斗映你足下三寸光。
附百日诀
晨起剑鸣:「砺则锋」
夜寐月偈:「缺亦圆」
焦虑掷春风,留胸中赤热——此热可熔铁,可破晓,可铸少年脊骨如青竹。
落笔时见玉兰破雪苞,方知凛冬所有忍耐,皆为此刻蓄势待发的白。
父/母 甲辰仲春
亲爱的孩子:
窗外的玉兰正在融化最后一片雪,像你十五岁的心事,含着光等待绽放。妈妈在茶雾氤氲的清晨,将思念叠成信笺里的星辰。
关于成长
你解题时蹙起的眉峰,是春风雕刻的山峦;笔尖沙沙的轻响,是岁月在亲吻稿纸。那些伏案的深夜,台灯在你发梢镀上月色,像极了我年轻时写在日记里的星光。
关于考场
它不过是春天的第一场雨,打湿的只是试卷的边角,浸润的却是你向光生长的年轮。请记得:分数丈量不了你灵魂的深度,正如尺规画不出玉兰花开的弧线。
关于我们
父亲总在阳台凝视你晚归的路,把担忧酿成沉默的星空;我把焦虑绣进毛衣针脚,却只让你看见织就的春暖。你的行囊里早已装满我们的目光——它们比云絮更轻,比晨露更亮。
百日絮语
若疲惫时,请触摸练习册里夹着的银杏书签,那是去年秋日我们共同收藏的阳光;若迷茫时,记得你笑涡里住着整个家族的春天,我们眼中有永不熄灭的星光。
此刻玉兰枝头迸裂的轻响,是你破茧的声音。百日之后,无论你走向哪片原野,请带着生命本身的热望前行——那比任何桂冠都接近太阳的温度。
永远以你为荣的母亲
甲辰年二月雨水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