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 胡洪营:生态水、幸福水、健康水是未来水务发展的新动力
2月26日,中国环境报发布未来新水务专家委员会战略研究成果——《以未来新水务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针对当前水务行业的问题形成了系列新认识;面对新形势,凝练水务行业应有新的使命和目标;针对行业新使命,呼吁未来新水务应有的新担当。为深度解码思想内涵,助力水业同仁更有效地理解要略信息,未来新水务专家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秀钟书院院长胡洪营,从需求拆解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
胡洪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秀钟书院院长
未来新水务专家委员会专家
在文章“以未来新水务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中,将支撑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用水分为“刚性用水”和“柔性用水”。这一概念引起水业同仁的兴趣和关注,在此就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和考虑,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供大家讨论交流,以期互相激发,启迪创新。
需求升级:从保发展底线到创美好生活
今天,水资源支撑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空前繁荣,但是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目标下,我国“刚性用水”和“柔性用水”双增长趋势明显,面临的水资源限制与挑战越来越严峻。
刚性用水是指保障基本生活、生产的用水需求,它与城镇化和GDP增长正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刚性用水需求,水务行业肩负着确保水资源持续供应和水质达标的重要职责,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
柔性用水是指提高生活质量和美化人居环境等的用水需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公众追求美好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进阶的具体体现。
我们认为,现代社会,在“物质层面的水”之外,需要挖掘和开发水在生态维系、健康养生、幸福创造等方面的新内涵和新功能,需要“生态水”“健康水”“幸福水”等。这些用水需求,将是驱动未来新水务发展的新动能。新需求将会催生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市场,从而促进水务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 生态水,即建设“美丽中国”所需要的河道充盈、水景构建、生态维系等各种场景的用水。我国在水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生态用水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尤其在北方城市,有河无水的现象普遍存在,景观水面稀缺,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 健康水,即在基本生活用水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强调促进生命健康的用水。健康水的内涵不仅是“不生病”,更应追求“活得更好”,其核心在于将水质管理从“避免疾病”升级为“促进健康”。
· 幸福水,即在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阶段,满足高质量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水。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基本保障,但我们也牺牲了很多“幸福用水”,洗浴、游泳、高尔夫等水资源消耗大的行业,处于高额水费等严格节水管理之下。
因此,我们需要破解各种发展用水受限难题,定义新时期水资源利用新战略,寻找水资源总量刚性约束下的社会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之路。
路径革新:重构循环系统驱动“用水自由”
需要构建不同层次的多元水循环系统,如家庭-社区-城市-区域水循环系统,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循环”,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也是未来新水务提出的“再造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区域水循环,解决现有水系统存在的对上游依赖强、对下游影响大、对发展支撑能力弱、对灾害抵抗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保障城市水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韧性。在这种系统下,污水处理厂将升级为再生水厂,具备治污、供水双功能,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获得供水的经济效益。
理念转变:重视生态用水更新管控理念
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用水很重要”这一认识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在当前的水资源分配格局中,生态用水需求一般处于考量顺序的最后端,分配额度往往是生产生活用水分配后的余量,如何保障生态用水供给仍然是一难题。对此,文章提出 “转变管理控制指标,以生态流量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指导”配置生态用水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管控理念和指标,如:
· 引入“最小生态流量”指标。利用再生水为城市河道提供“最小生态流量”(如北京清河日均补注20万m³再生水),防止河道断流导致的生物链崩溃,维持水体自净能力。
· 引入“水面覆盖率”指标。我们呼吁提升生态用水的权重,提出“水面覆盖率”的概念。类似于“绿化覆盖率”的指标,将“水面覆盖率”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当然,适宜的“水面覆盖率”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 将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资源分配系统统筹考虑。再生水、海淡水等非常规水源推广及对价难等诸多障碍,大多归因于常规水资源调配体系的“兼容度”。传统供水和水利调配是一盘棋下的统筹考虑,而其它水源作为“后来者”如何纳入这个系统,需要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政策协同。
用水理念的转变和社会水系统的更新、重构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需要突破行业、部门和学科专业边界,突破思维惯式,以更大的胸怀、更高的格局、更远的视野,去思考、去推动、去实践。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来源 | 未来新水务公众号
编辑 | 张楠楠
责编 |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