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贵阳市花溪区表面处理产业园,随着最后一组水质数据达标,由贵阳花溪南部表处基地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的园区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生产调试,并达到排放标准,较原计划提前60天实现稳定运行,标志着表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式迈入实战阶段。
24小时攻坚纪实
调试关键期,贵阳花溪南部表处基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表处理公司)党支部组成“党员突击队”在0℃环境中坚守2天,完成90吨污泥拉运接种工作,比常规速度快40%。在6大工艺系统,上百个节点上实行“党员责任区+技术专班”双轨制,让党旗在每一寸工艺管线上飘扬。通过精准调控,好氧段DO浓度(稳定<4mg/L),曝气能耗降低33%,相当于每天省电600度。

数字里的绿色密码
这场“百日攻坚”不仅是时间的赛跑,更是技术的突围。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表处理公司将原本预计180天的调试周期缩短至120天。最终检测数据显示,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了92%,沉淀池出水氨氮稳定在1.0mg/L以下,重金属指标更是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2限值。

通过优化含铜废水处理线加药工艺,液碱用量从300L/h降至150L/h;创新污泥驯化方案,减少葡萄糖碳源投加0.0893吨/天,日节约成本446.5元;工艺管道优化,减少了反渗透(RO)膜的维护和保养流程,节约了相应设备的能耗,每吨水能耗费用直降13.15元。据测算,每年可节约成本超47万元。
从“治水”到“造血”
站在中控室大屏前,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进行数智园区工业自控系统演示:“当铜离子浓度超过0.5mg/L,系统会自动触发三级响应。”“我们不仅要做污水处理厂,更要建产业生态园。”目前,表处理公司正在推进“国军标体系认证”及“实验室双C认证”,计划将该厂打造成西南表面处理行业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中心”新高地。

60天的加速度,党员突击队的坚守;47万元的成本节约,是1项技术创新的生态转化。当花溪河的晨雾漫过厂区的管廊,这座日处理6000吨的“工业肾脏”正以“党建红+生态绿”的成色,书写西南表面处理产业的绿色未来。
袁娅婷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