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不同类型渗滤液中微塑料污染的新见解——丰度、特征和潜在来源 Engineering |
期刊:Engineering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文章速览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隋倩教授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4年6月刊发表“New Insights into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Leachates: Abundances,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Sources”(不同类型渗滤液中微塑料污染的新见解——丰度、特征和潜在来源)一文,指出城市生活垃圾(MSW)是废塑料的重要归宿。在垃圾处置过程中,大塑料碎片会被分解成微塑料(MPs)并释放到渗滤液中。然而,部分研究仅关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其他类型渗滤液中MPs存在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文章分析了来自中国最大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干垃圾渗滤液和湿垃圾渗滤液三种类型渗滤液中MPs丰度及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渗滤液中MPs平均丰度为(129 ± 54)到(1288 ± 184)particles·L−1,湿垃圾渗滤液中MPs丰度最高(p < 0.05)。不同类型渗滤液中聚合物类型具有差异,其中聚乙烯(PE)和碎片分别是所有渗滤液中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和形状。此外,条件破碎模型表明垃圾填埋过程对渗滤液中MPs的尺寸分布有较大影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小尺寸MPs(20~100 μm)所占比例(> 80%)高于其他渗滤液。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首次讨论了不同类型渗滤液中MPs来源的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MSW处置过程中MPs污染控制。

关键词:
微塑料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 干垃圾渗滤液 ; 湿垃圾渗滤液 ; 来源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