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墙”打乱世界经济 “架桥”彰显中国从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释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提出一系列经济外交新举措。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却仍在对外构筑“小院高墙”,挥舞关税大棒企图操控全球贸易市场,严重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
多名国际问题专家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确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的背景下,中国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在“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这也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前景广阔。
高水平对外开放再提速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外贸增长规模达2.1万亿元人民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等方面提出稳外贸具体举措。
此外,“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也在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并建议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开放举措将为境外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多市场新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能让外界更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还能在当前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背景下,彰显中国的开放态度和多边主义立场。这有助于进一步正面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将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关税战、贸易战代价已渐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奉行“本国优先”政策,频繁挥舞关税大棒,筑起贸易壁垒,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贸易与关税备忘录》以“公平贸易”为名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到两次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关键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单边主义举措不仅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此外,加拿大不顾中方多次反对和劝阻,执意对自中国进口的相关电动车辆、钢铁和铝等产品采取单边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中加经贸关系,也影响了正常贸易秩序。
“新关税政策正将世界拖入贸易战泥潭。”美国《纽约时报》指出,针对美国的新关税政策,欧盟已宣布将于今年4月起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威士忌等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罕见公开批评盟友,称此举“威胁欧洲就业、推高通胀,完全背离自由贸易原则”。然而特朗普政府仍一意孤行,3月12日在华盛顿商业圆桌会议上,特朗普宣称“关税可能继续加码”,并将其标榜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战略工具”。
事实上,这种关税战、贸易战等保护主义政策的代价已日渐显现。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分析称,关税虽可作为谈判筹码迫使贸易伙伴让步,却严重损害美国作为“规则维护者”的国际信誉。美国《国会山报》更尖锐地指出,美国正因单边主义政策“失去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对“去全球化”浪潮的失望情绪持续蔓延。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也发文警告称,美国主导的“不平衡国际发展模式”正迫使全球南方承担代价。
中国“恒量”角色愈发凸显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在美国坚持单边主义,推动“脱钩”“断链”,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倡导多边主义,积极促进国际合作的立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其中也包括欧洲。
斯塔默领衔的英国工党政府自去年7月上台后就将改善对华关系视为其主要外交政策目标之一,中英高层近期开展密集互访,在金融、农业、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成果。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也多次释放缓和对华关系的信号。她提到,中国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可以在某些领域达成协议,甚至进一步拓展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中国继续保持着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两会外交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对于共同发展有强烈共识。今年1月,印尼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国,同时,今年还有9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大家庭”;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国今年将主办上合组织峰会,巴西、南非今年还将分别主办金砖和二十国集团峰会。“我们要在国际上发出一致声音,维护共同利益,不断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王毅在今年两会外交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谱写人类发展的历史新篇。
对此,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面对美国滥用关税施压、频繁“退群”等行径,中国通过金砖机制扩容、上合组织峰会等平台凝聚南方国家共识,系统性推进制度性反制与合作,表明了中国正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安全,将自身崛起与全球南方命运紧密联结。在全球“经济凛冬”中,中国外交的“恒量”角色愈发凸显。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继续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各国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合作,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在世界广受认可,中国为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和治理秩序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也正如王毅在今年两会外交主题记者会上提出的“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贾晓静)博鳌声音 唱响世界|“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为期四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正在海南博鳌举行。全球政商学界汇聚一堂,共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大计。与会嘉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近年来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为中国经济增添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对话平台,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数据显示,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在全球主权咨询公司执行董事泰米尔·波拉斯看来,无论国际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泰米尔·波拉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成为了推动贸易开放的中流砥柱与领航者,我认为中国的做法非常正确,无论世界其他地方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开放贸易和自由贸易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稳健有力。从“免签朋友圈”的扩容,到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开放的中国,让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说:“中国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让非洲低收入国家的进口商品免税进入中国市场。第一,这说明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说到做到;第二,当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时,它们的经济也会发展,中国乐见非洲国家繁荣发展,所以这是一种双赢。”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席沈文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有些国家倾向于故步自封,只关注自身利益。他认为,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未来才能实现共同繁荣。他期待在此次论坛中,寻找与中国在教育、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机会,推动澳中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沈文:“我尤其期待中国多跟澳大利亚合作,我愿意将澳大利亚和中国视作未来的创新伙伴,因为创新、合作的精神不仅能够使我们解决亚洲的问题,也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席沈文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国际工商界看中国:开放政策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力量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以及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机遇展开对话。
会见结束后,多位代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强烈信心,并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独到见解。跟随大国外交最前线,一起来听听参会代表有哪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