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丽本报记者文天心
“现在的万宝河太美了,每天晚上我都和家人绕着河边散步,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11月6日,家住万宝河附近的七台河市居民苏贵一边带着记者观看万宝河的巨大变化,一边激动地说,“20年前我搬到万宝河附近居住,河水臭气熏天,谁能想到,今年万宝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水清了,河两岸的景色也变美了。”
为了解决万宝河黑臭水体问题,改善流域水环境,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将万宝河综合治理摆上日程,纳入城区倭肯河流域综合整治范畴。通过逐级落实万宝河市级河长、属地桃山区总河长、万宝河镇河段长责任制,统筹协调市区两级环保、城管、环卫、住建、水务、农牧、卫生等部门,实地勘测、调查摸底、规划测算、分析对比、论证利弊,最终确定了河、岸、路、桥、湿地、景观综合治理方案。
经过3个多月的黑臭水体治理,水清、岸绿、景美、河畅、游人如织……如今的万宝河,已从昔日的生态“负资产”,变成一条景观河、生态河,实现了华丽转身。
河水清澈回归唤醒乡愁记忆
万宝河是倭肯河支流,发源于大架子山北坡三道沟,自南向北流过桃山区,河流全长约11公里,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万宝河城区段4.3公里,沿河两岸民房密集,是重点的防洪区域。多年来,由于畜牧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粪便直排,导致万宝河水质浑浊不堪、黑臭难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11月6日傍晚,60多岁的居民张霞与10余位友人,在万宝河岸边新修建的柏油路上扭起了秧歌。在夕阳的映衬下,她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真是比过年还高兴啊!”在张霞的记忆中,万宝河病了几十年,生活污水及各种废弃物的排放使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一到夏天味儿更重,每次路过都要掩着鼻子赶快走才行。现在好了,水清了,岸边的景更美,我和老伴儿没事就会来河边看看景、散散步。”
2017年,七台河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按照“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总体要求,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有计划、分阶段开展综合整治,进行生态治水和生态修复。同时,将所有涉及水务治理的部门集纳到万宝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全力打造该市水体治理样板工程。
排查源头“病症”及时动工修复
万宝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第一枪打响了!工程建设包括截污纳管、垃圾清理、岸带修复、清淤疏浚。
“今年7月6日,我们进入现场开始动工。“七台河市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德成介绍,“生活垃圾、污水直排使万宝河河道仅剩2米至3米宽,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黑臭水体运出去。”
翻斗车、钩机轮番上阵,4个月后,12000立方米的淤泥已全部运走。这是200多名工人早5点工作至晚8点的成果。
汛期给工程进度带来了诸多困难。“雨大时,我们一边用五六台水泵抽水,一边干活,雨停了,还要把泥推走。“齐德成说,“公司80%的机械、车辆都调到了万宝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最多时8台钩机、20台运输车一起工作。工人确实很辛苦,但看到周边百姓期盼的神情,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1月6日,齐德成带领工人仍在完成最后600米的工作。看着即将胜利的果实,他告诉记者,最欣慰的是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程,遇到难题时,领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因此工程进展十分顺利。齐德成介绍,11月底前河道主体工程全部结束,明年4月初再开工,万宝河一期治理工程将在明年6月末结束。
保护原有生态新建绿色景观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施工方对河道原有树木进行了保留。“河中间的大树周围用石头砌起来保护,河道又加宽了2米,既保护生态,又保证泄洪。”齐德成介绍,“河岸两侧也进行了绿化,河底铺设了毛石。”
远远眺望河边的两处湿地,景色怡人,与万宝河融为一体,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两处湿地各3500平方米,一处公园3000余平方米,万宝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不是简单的修复工程,更是一项景观工程。”据现场工人介绍,施工期间,已看到野鸭和一些鸟类来到湿地栖息。齐德成还在万宝河内设置了8个叠水处,使万宝河更具流动的艺术美感。
兴学桥,长41.5米,宽17米,是万宝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运走河道淤泥简单,如何处理是关键。”齐德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万宝河治理的难题。
齐德成在万宝河附近火车道南侧选取了1万平方米的空地晾晒河道淤泥。他介绍道:“淤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上面再放上黑土,就能达到种植的条件,丝毫不用担心气味和养分的问题。淤泥变废为宝,达到淤泥造林、周边居民共享生态成果的目的。”目前,柳树、华秋、黄波椤等近50种树苗已全部种完。
天黑了,居民张霞扭完秧歌有些累,但笑容不减。她对记者说:“你看,天都黑了,大家还在河边散步、说笑,都舍不得回家。万宝河臭的时候,大家可不敢这么亲近它。我看哪,明年夏天,树也绿了,花也开了,野鸭也来了,那时的万宝河就会成为旅游胜地了!”
改造后的万宝河水清树碧、风景如画。
赵丽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