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双止回阀
倒流防止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的通知
附件下载
Double check valve backflow prevention assembly
|
(修订征求意见稿) |
CJ
P 4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404-20XX
代替CJ/T 404-2012
|
20XX-XX-XX实施
20XX-XX-XX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CJ/T 160-2010《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与 CJ/T 160-2010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定义(见3.2);
——增加了水表用双止回阀丝扣倒流防止器的定义(见3.3);
——修改了在线维修要求(见4.1.2);
——修改了检测球阀的要求(见4.1.4);
——修改了止回阀的独立性要求(见4.1.5);
——增加了截断阀的密封形式要求(见4.1.6);
——增加了最小壁厚的结构要求(见4.1.8);
——增加了水表用双止回阀丝扣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见4.2);
——修改了压力损失的要求(见7.5);
——增加了循环测试要求和循环测试检测方法(见7.6和8.6);
——修改了检测项目(见表4);
——增加了水表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整体结构示意图(见附录B);
——增加了检验试验装置图(见附录C)。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规定了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形式、产品型号、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公称压力不大于1.6MPa,温度1℃-65℃的清水用于公称尺寸DN15-DN40管道上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6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 1047 管道元件 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
GB/T 1048 管道元件 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5135.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6739 色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7306.2 55°密封管螺纹 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 12220 通用阀门 标志
GB/T 12225 通用阀门 铜合金铸件技术条件
GB/T 12227 通用阀门 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GB/T 12230 通用阀门 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GB/T 13927 通用阀门 压力试验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7241.6 整体铸铁法兰
GB/T 17241.7 铸铁管法兰 技术文件
GB/T 20878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 21873 橡胶密封件 给、排水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 材料规范
GB/T 24588 不锈钢弹簧钢丝
GB/T 26640 阀体壳体最小壁厚尺寸要求规范
GB/T 9124.1 钢制管法兰 技术条件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
CJ/T 216 给水排水用软密封闸阀
JB/T 7927 阀门铸钢件外观质量要求
JB/T 7928 通用阀门 供货要求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double check valve backflow prevention assembly
一种防止管道中的压力水逆向流动的两个独立止回阀串联装置。
3.2
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适用于各种较高风险的防倒流装置,其结构包含两个独立工作的止回阀,两端分别配有截断阀,并设置有4个等螺纹的检测球阀。以下简称防护型倒流防止器。
3.3
水表用双止回阀丝扣倒流防止器
适用于DN50及以下水表系统的防倒流装置,其结构包含两个止回阀包括两个独立工作的止回阀,并设置2个等螺纹的检测球阀,以下简称水表用倒流防止器。
3.4
进水腔 inlet chamber
进水端端面至进水止回阀阀座密封面之间的内腔。
3.5
中间腔 intermediate chamber
进水止回阀阀座密封面至出水止回阀阀座密封面之间的内腔。
3.6
出水腔 outlet chamber
出水止回阀阀座密封面至出水端端面之间的内腔。
4.1 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4.1.1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形式参见附录A,允许用符合本标准性能要求的其他结构形式。
4.1.2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在现场安装情况下,应可以对其内部零部件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等操作。对于DN50及以上的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中间腔应设置阀盖,便于对其内部件进行在线检修。
4.1.3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应设置4个等螺纹孔径的检测球阀,测试螺纹孔应设置在下列位置:
a) 上游闸阀进口端;
b) 进水腔外侧;
c) 中间腔外侧;
d) 出水腔外侧,且b)、d)两处测压孔所对应流道横截面积应相等。
4.1.4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的公称尺寸为DN15-DN400。公称尺寸小于DN25的防护型倒流防止器的检测球阀宜采用Rc1/8;公称尺寸DN25至DN50的宜采用Rc1/4;公称尺寸DN65至DN125的宜采用Rc1/2;公称尺寸大于等于DN150的宜采用Rc3/4。检测球阀的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7306.2的规定。
4.1.5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应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止回阀,两止回阀活动过程中应无任何联动关系。
4.1.6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两端的截断阀应采用软密封结构形式。
4.1.7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可采用法兰连接、螺纹连接和卡箍连接。小于 DN50宜采用螺纹连接,连接螺纹应符合GB/T 7306.2的要求;大于和等于DN50宜采用法兰连接或卡箍连接。连接法兰应符合GB/T 17241.6和GB/T 17241.7的要求,卡箍连接的管接件尺寸应符合GB 5135.11的要求。
4.1.8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阀体壳体最小壁厚应符合GB/T 26640的规定。
4.2 水表用双止回阀丝扣倒流防止器
4.2.1 水表用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形式参见附录B,允许用符合本标准性能要求的其他结构形式。
4.2.2 水表用倒流防止器英设置2个等螺纹孔径的检测球阀,测试螺纹孔应设置在下列位置:
a) 进水腔外侧;
b) 中间腔外侧;
4.2.3 水表用倒流防止器的公称尺寸为DN15-DN50。公称尺寸小于DN25的水表用倒流防止器的检测球阀宜采用Rc1/8;公称尺寸DN25至DN50的宜采用Rc1/4;检测球阀的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7306.2的规定。
4.2.4 水表用倒流防止器应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止回阀,两止回阀活动过程中应无任何联动关系。
4.2.5 水表用倒流防止器应采用螺纹连接,连接螺纹应符合GB/T 7306.2的要求。
5.1 型号编制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型号编制参照JB/T 308,由字母和数字组成,表示方法如下:
阀体材料代号:(Q:球墨铸铁;P:不锈钢;T:铜合金)
公称压力(兆帕数×10)
公尺尺寸(mm)
密封副材料(X:橡胶)
连接形式代号:(法兰4,卡箍8;内螺纹1;外螺纹2)
类型代号:(SDFQA :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SDFQB :水表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5.2 型号示例
示例1:
型号为SDFAQ4X-100-16Q 表示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陈述为:阀体材质为球墨铸铁、公称压力为1.6MPa、公称尺寸为 100mm、密封副材料为橡胶、法兰连接。
示例2:
型号为SDFBQ2X-150-16T 表示水表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陈述为:阀体材质为铜合金、公称压力为1.6MPa、公称尺寸为 150mm、密封副材料为橡胶、螺纹连接。
6.1 主要零部件材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主要零部件材料
主要零件 |
材料名称 |
材料牌号 |
执行标准 |
阀体、阀盖 |
球墨铸铁、黄铜、青铜、不锈钢 |
QT450-10、QT500-7、H62、ZCuAl9Mn2 06Cr19Ni10、ZCuSn10Pb1 |
GB/T 12227、GB/T 12225 GB/T 12230、GB/T 20878 |
阀杆、与水接触的紧固件 |
不锈钢、青铜 |
06Cr19Ni10、20Cr13、ZCuAl9Mn2、 ZCuSn10Pb1 |
GB/T 12225、GB/T 12230 GB/T 20878 |
阀瓣、阀座、导管 |
不锈钢、青铜、工程塑料 |
06Cr19Ni10、ZCuAl9Mn2、PA/PP0、 ZCuSn10Pb1 |
GB/T 12225、GB/T 12230 GB/T 17219、GB/T 20878 |
橡胶密封件 |
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 |
NBR、EPDM、CR122、VMQ |
GB/T 21873 |
弹簧 |
不锈钢 |
0Cr17Ni7Al、12Cr18Ni9、06Cr18Ni9N |
GB/T 24588 |
6.2 紧固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3098.1的要求。
6.3 直接与水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GB/T 17219的要求。
6.4 当零部件材料被代用时,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
7.1 外观与涂装
7.1.1 外观
外观应符合如下要求:
a) 球墨铸铁阀体及其他球墨铸铁件表面涂装前应经抛丸喷砂处理,除去氧化皮、污渍等杂质;铸件表面应光滑,光洁,色泽一致,不应有气孔、砂眼、裂纹、凹陷等;铸件内外表面应采用静电环氧树脂喷涂,涂装后外观应平整、光滑,喷涂均匀、无流挂和漏涂等缺陷;法兰密封面应和阀体整体涂装;应防腐但无法涂装的表面,如配合面、螺纹等应采用适当的防腐措施,防止材料锈蚀污染水质。
b) 不锈钢阀体及其他不锈钢铸件表面应按 JB/T 7927 和订货合同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査,应无粘砂、氧化皮、裂纹等表面缺陷。
c) 铜阀体及其他铜铸件表面不得有裂纹、冷隔、砂眼、气孔、渣孔、缩孔和氧化夹渣等缺陷,非加工表面应光洁、平整,铸字标志应清晰,浇冒口清理后与铸件表面应齐平。
7.1.2 涂装性能
涂层固化后应不溶解于水,应不影响水质。涂层内外表面涂装厚度应不小于250μm,局部最薄点涂装厚度应不小于150。涂层附着力平均值应不低于8MPa,单点最小值应不低于6MPa。涂层硬度应不低于HB级。抗冲击应能在1kg重锤、0.5 m高自由落下,无裂纹、皱纹及剥落现象。安装在地下的阀门,涂层内外表面绝缘等级应能耐电压1.5kV,无击穿、无针孔和超薄漏电现象。
7.2 尺寸
7.2.1 检测球阀的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7306.2的规定。
7.2.2 普通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196的规定
7.2.3 倒流防止器的螺纹连接尺寸应符合GB/T 7306.2的规定,铸铁法兰连接尺寸应符合GB/T 17241.6和 GB/T 17241.7 的规定,钢制管法兰连接尺寸应符合 GB/T 9124.1的规定,卡箍连接尺寸应符合GB 5135.11的规定。
7.2.4 阀体壳体最小壁厚应符合GB/T 26640的规定。
7.3 强度
7.3.1 阀体强度
壳体试验应在涂装完成后实施。壳体应承受1.5倍公称压力静水压的试验,DN≤150持续时间应不少于60s,DN≥200持续时间应不少于120s,且无渗漏、冒汗及可见性变形。
7.3.2 整机强度
组装后的整机应承受1.5倍公称压力静水压的试验,DN≤150持续时间应不少于60s,DN≥200持续时间应不少于120s,且无渗漏、无损伤。
7.4 止回阀性能
7.4.1 止回阀密封性能
进出水止回阀应承受1.1倍公称压力的静水压试验,持压时间不应小于60s,试验后阀瓣应无渗漏、无损伤。
7.4.2 止回阀紧闭性能
防护型倒流防止器进水、出水止回阀密闭性不应小于70kPa;水表用倒流防止器进水、出水止回阀密闭性不应小于25kPa。
7.5 压力损失
在表2规定的流量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表2 允许压力损失
DN |
15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400 |
||
流量/(m3/h) |
1.3 |
2.3 |
3.5 |
5.8 |
9.0 |
14.1 |
23.9 |
36.2 |
56.5 |
88.3 |
127.2 |
226 |
353 |
508 |
693 |
904 |
||
流速/(m/s) |
2 |
1.5 |
||||||||||||||||
允许压力损失 |
防护型 |
≤40kPa |
≤30kPa |
|||||||||||||||
水表用 |
≤30kPa |
— |
||||||||||||||||
注:“—”表示无此规格。 |
7.6 循环试验
在公称压力下,倒流防止器分别在25%、50%、75%和100%表2规定流量下,各启闭1250次。在5000次循环启闭过程中,倒流防止器部件应无损坏,止回阀部件性能应符合7.8的性能要求。
8.1 外观与涂装
8.1.1 外观
外观通过目测检验。
8.1.2 涂装性能
涂层厚度应按GB/T 13452.2检验,涂层附着力应按GB/T 5210检验,涂层硬度应按GB/T 6739检验,涂层抗冲击应按GB/T 1732检验,涂层内表面绝缘等级用电火花检测仪检验。
8.2 尺寸测量
使用最小量值不大于0.1mm 的量具测量试样的公称尺寸、孔螺纹尺寸、55°密封管螺纹尺寸、连接螺纹尺寸、法兰尺寸、沟槽尺寸和阀体壁厚尺寸。
8.3 强度试验
8.3.1 壳体强度试验
按照GB/T 13927的规定,将阀体内空气排出,向腔内注入1.5倍公称压力的静水压力,DN≤150的阀门持压时间应不少于60s,DN≥200的阀门持压时间应不少于120s。
8.3.2 整机强度试验
按照 GB/T 13927的规定,关闭泄水阀,将倒流防止器内空气排出,由进水腔向腔内注人1.5倍公称压力的静水压力,DN≤150的阀门持压时间应不少于60s,DN≥200的阀门持压时间应不少于120s。
8.4 止回阀性能试验
8.4.1 止回阀密封性能试验
按照GB/T 13927的规定,分别对出水止回阀和进水止回阀进行下列密封试验:
1) 进水止回阀密封测试,关闭出水截断阀。通过中间腔外侧的测压球阀注入1.1倍公称压力静水压,持压时间应不小于60s,观察进水止回阀是否漏水。
2) 出水止回阀密封测试,打开中间腔外侧的测压球阀和出水截断阀,向倒流防止器的出口注入1.1倍公称压力静水压,持压时间应不小于60s,观察出水止回阀是否漏水。
8.4.2 止回阀密闭性性能试验
8.4.2.1 进水止回阀密闭性试验。
试验装置见附录C的图C.1 a)所示,试验程序如下:
1) 透明测压管4,8的通径不应小于 10 mm。
2) 关闭截断阀6,打开检测球阀2和检测球阀5。
3) 缓慢开启检测球阀1,使进口压力的水充满透明管4和透明管8。
4) 关闭截断阀1,停止向透明管4和透明管8补充水,缓慢开启排水球阀7,测压管8的水位不断减低。
5) 对于防护型倒流防止器,测压管4和测压管8的液位差高度大于0.8m,关闭排水球阀7;对于水表用倒流防止器,测压管4和测压管8的液位差高度大于0.4m,关闭排水球阀7。
6) 等待10分钟,观察测压管4和测压管8的液位差h1,测压管8不应有水泡冒出,对于防护型倒流防止器液位差h1不应小于0.7m,对于水表专用倒流防止器液位差不应小于0.25m,应符合7.8.1的要求。
7) 使进水腔通大气(即 P1 = 0),关闭阀6和中间腔、出水腔测压孔球阀,通过试验时配置的阀7,缓慢地向中间腔注人1.1倍公称压力静压水,持续5 min,应符合7.4.2的要求。
8.4.2.2 出水止回阀密闭性试验。
试验装置见附录C的图C.1 b)所示,试验程序如下:
1) 透明测压管8的通径不应小于10 mm。
2) 关闭截断阀6,打开检测球阀5。
3) 缓慢开启检测球阀1,使进口压力的水充满透明管8。
4) 关闭截断阀1,停止向透明管8补充水,缓慢开启截断阀,使出口腔的压力为零。
5) 等待10分钟,观察测压管8和管道中线的液位差h2,对于防护型倒流防止器液位差h2不应小于0.7m,对于水表专用倒流防止器液位差不应小于0.25m,应符合7.8.1的要求。
6) 使中间腔通大气(即 P2 = 0),通过调节阀6,然后缓慢地向出水止回阀出水腔内注人 1.1倍公称压力静压水,持续5 min,应符合7.4.2的要求。
8.5 压力损失试验
压力损失试验装置见附录C的图C.2所示,试验程序如下:
1) 通过可调减压阀2,使进口压力 P1为:0.2MPa ≤ P1 ≤ PN。排除装置内空气后,通过调节阀9使流速从零逐渐增加至表2的要求,此时P1与P3之差应符合7.5的要求。
2) 记录流量变化全过程的压力损失值 P1 – P3(△P),并以纵坐标为压力损失、横坐标为流量(流速)值,作出流量变化全过程的流量(流速)——压力损失特性曲线。
8.6 循环试验
循环试验装置见附录C的图C.3所示,试验程序如下:
1) 通过调节调压阀2,使调节阀的出口压力稳定在0.4MPa。
2) 全开截断阀4,缓慢开启截断阀7,使流量计1的读数为25%的额定流量,流量保持10s。
3) 关闭截断阀7后再关闭截断阀4,使倒流防止器在零流量状态下保持10s。
4) 通过调节调节阀,使调节阀的出口压力为倒流防止器的公称压力。
5) 开启检测球阀5,使调节阀的出口压力进入倒流防止器的出水腔,持续10s。
6) 通过调节调节阀,使调节阀的出口压力重新恢复0.4MPa。
7) 重复b)到f)步骤1250次。
8) 全开截断阀4,通过调节截断阀7,将步骤b)流量计1的读数调节为50%额定流量,保持10s。
9) 重复b)到f)步骤1250次。
10) 全开截断阀4,通过调节截断阀7,将步骤b)流量计1的读数调节为75%额定流量,保持10s。
11) 重复b)到f)步骤1250次。
12) 开截断阀4,通过调节截断阀7,将步骤b)流量计1的读数调节为100%额定流量,保持10s。
13) 重复b)到f)步骤1250次。
14) 在5000次循环试验后,再进行8.4的测试,评定是否符合7.4要求。
9.1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9.2 抽样
a) 出厂试验抽样见表 3。
b) 型式试验抽样数视 9.4中不同情况由各负责部门确定。
c) 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抽样时若另有规定,抽样数可按规定执行。
d) 若双方有协议规定,抽样数可按协议执行。
出厂试验抽样表
表3 出厂试验抽样表
公称尺寸/mm |
全检项目 |
占供样数百分比% |
备 注 |
15-400 |
7.7.1 7.8.1 7.8.2 |
15 |
供样数11台~20台时抽样数不少于3台。 供样数2台~10台时抽样数不少于2台。 供样数1台抽检1台。 抽样数带小数时往上修正为整数。 |
9.3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应符合表4的规定。
9.4 型式检验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 批量生产后有重大设计改进、工艺改变,有可能改变原设计性能时;
c) 产品停产二年(含二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产品正常生产三年时;
e) 出厂检验方法正确,而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双方协议商定需要作型式检验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提出要作型式试验时。
9.5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验项目
项目 |
出厂检验 |
型式检验 |
要求 |
试验方法 |
|
外观与涂装 |
外观 |
√ |
√ |
7.1.1 |
8.1.1 |
涂装性能 |
- |
√ |
7.1.2 |
8.1.2 |
|
尺寸 |
√ |
√ |
7.2 |
8.2 |
|
强度 |
壳体强度 |
√ |
√ |
7.3.1 |
8.3.1 |
整机强度 |
√ |
√ |
7.3.2 |
8.3.2 |
|
止回阀性能 |
止回阀密封性能 |
√ |
√ |
7.4.1 |
8.4.1 |
进水止回阀紧闭性能 |
√ |
√ |
7.4.2 |
8.4.2.1 |
|
出水止回阀紧闭性能 |
√ |
√ |
7.4.2 |
8.4.2.2 |
|
压力损失 |
※ |
√ |
7.5 |
8.5 |
|
循环试验 |
- |
√ |
7.6 |
8.6 |
|
00001注:“√”表示应做项目,“—”表示不做项目,“※”抽查项目。 |
10.1 标志
10.1.1 阀体外表面标志应符合 GB/T 12220 规定。
10.1.2 在阀体外表面的适当位置,应牢固安装耐腐蚀的产品铭牌,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制造厂全称
b) 产品名称、规格及型号;
c) 制造编号和出厂日期;
d) 商标。
10.2 包装
包装外表面应有以下标志:
a) 制造厂全称;
b) 产品名称、规格及型号;
c) 箱体外形尺寸,长×宽×高(mm);
d) 产品件数和质量(kg);
e) 装箱日期;
10.3 贮运
10.3.1 产品宜用箱装,包装材料应能有效地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品遭受损伤、遗失附件和文件情况的发生,应符合JB/T 7928的规定。
10.3.2 产品出厂包装箱内至少应有下列资料,并封存在能防潮的袋内:
a) 出厂合格证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
b) 装箱清单。
10.3.3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应存放在干燥的室内,堆放整齐,不应露天放置。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A.1 整体结构
防护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一般分为升降式结构和旋启式结构两种。升降式结构见图 A.1和图 A.2;旋启式结构见图A.3。
其整体结构主要由两个独立止回阀串联而成,并应符合4.1.5要求,两个止回阀的阀座密封副将其内腔分为进水腔、中间腔和出水腔,各腔内压力分别标记为P1、P2和P3。
A.2 上游闸阀和下游闸阀
上游闸阀和下游闸阀视为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组件的组成部分,并应符合CJ/T 216或相关截流阀门标准要求。当采用沟槽管接件连接时,连接尺寸应符合GB 5135.11要求。
两端也可采用其他截流阀门,小口径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两端宜采用球阀截流。
A.3 测压孔
四个测试孔的位置和测压孔径应符合4.1.3 的要求。
说明:
1——测压孔1; 2——上游闸阀; 3——测压孔2; 4——测压孔3; 5——中间腔; 6——测压孔4;
7——下游闸阀; 8——出水腔; 9——出水止回阀密封副; 10——进水止回阀密封副; 11——进水腔
图A.1 法兰连接升降式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说明:
1——测压孔1; 2——上游球阀; 3——测压孔2; 4——测压孔3; 5——中间腔; 6——测压孔4;
7——下游球阀; 8——出水腔; 9——出水止回阀密封副; 10——进水止回阀密封副; 11——进水腔
图A.2 螺纹连接升降式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说明:
1——测压孔1; 2——上游闸阀; 3——测压孔2; 4——中间腔; 5——测压孔3; 6——出水腔;
7——测压孔4; 8——下游闸阀; 9——出水止回阀密封副; 10——进水止回阀密封副; 11——进水腔
图A.3 法兰连接旋启式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表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B.1 整体结构
水表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一般为丝扣型升降式结构(见图 B.1)。
其整体结构主要由两个独立止回阀串联而成,并应符合4.2.4要求,两个止回阀的阀座密封副将其内腔分为进水腔、中间腔和出水腔,本标准将各腔内压力分别命名为P1、P2和P3。
B.2 测压孔
两个测试孔的位置和测压孔径应符合4.2.2 的要求。
说明:
1——进水腔; 2——测压孔1; 3——进水止回阀密封副; 4——中间腔; 5——测压孔2;
图B.1 水表用双止回阀丝扣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检验试验装置图
C.1 止回阀密闭性能装置见图C.1,透明测压管4的直径不应小于10 mm。
说明:
1、6 —— 截断阀;
2、5 —— 检测球阀;
3 —— 被测倒流防止器;
4、8 —— 透明测压管;
图C.1 止回阀密闭性能装置示意图
C.2 压力损失试验装置见图C.2,L的长度应大于10倍公称直径。
说明:
1 ——流量计;
2 ——可调减压阀;
3、8 ——调节阀;
4、7 ——测压孔球阀;
5 ——压差计;
6 ——被测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图C.2 压力损失试验装置示意图
C.3 循环试验装置见图C.3。
说明:
1 ——流量计;
2 ——调压阀;
3 ——压力表;
4、7 ——截断阀;
5 ——检测球阀;
6 ——被测倒流防止器;
图C.3 循环试验装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