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污水、清水、混流水“三水分治”,守护“清水北上”
时间:2025-05-02 11:0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叶相成
清澈的溪水缓缓流动,绿色的植被春意盎然。日前,家住湖北省十堰市襄阳路的王女士带着女儿在车站沟生态公园散步,对周边优美的环境赞不绝口:“这是我们家门口的公园,茶余饭后我们都爱到这里遛弯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座生态公园下,深埋着一座日处理能力为8000吨的污水处理微站。据悉,这个污水处理微站,曾是十堰市第一座花园景观式污水处理微站、第一座下沉式污水处理微站。
污水处理微站周边全是居民小区,对污水处理微站形成包围之势。“这里处理的是车站沟混流水,我们努力做到听不到噪声、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据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茅箭分局局长张诗梁介绍,自该污水处理微站投入运营以来,没有接到一起投诉,相反,居民还纷纷点赞。
混流水就近就便建污水处理微站进行处理,是十堰市“三水分治”举措之一。
记者了解到,车站沟是十堰市泗河流域马家河的最大支沟,全长约3.3公里,周边常住人口3万多人,每天约有1.5万吨污水从这条沟流过,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龙须沟”。
近年来,十堰市创造性提出污水、清水、混流水“三水分治”方案,即在车站沟右岸新建管道,将能区水出来的污水集中输送至市政管网;将山水和清水还入河道中心河槽;在车站沟左岸新建管道,将上游无法彻底分流的混流水输送至下游新建的水质处理微站,经处理达到地表Ⅳ水质后再排放。
“三水分治”让三股水流各行其道、各得其所,让车站沟水质日趋向好。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居民的“景观带”。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十堰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十堰市通过“三水分治”以及雨污分流“二水分治”等措施,全市累计建成1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57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1%、高于全国近20个百分点,位居湖北省第一。
十堰全市累计建成农村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77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7%,十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2025年十堰正在着力完成15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届时全市累计完成治理任务的行政村将达到154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