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委员、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履职尽责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又是一年春天,我从嘉兴南湖畔的实验室走向了人民大会堂。这些年来和其他代表们一起直面时代考题,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汇集成一个个充满热度的建议,这让我倍感光荣和自豪。伴随着这份光荣的,则是我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当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前行的步伐,我也豁然开朗。时代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发生的,我们的每一步都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待。
今年我带来了《关于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海洋塑料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建议》等8个建议。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人民群众亲近我,我的每一份建议背后都有我和许多人的汗水。聆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稳”和“进”这两个字让我感触良多。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一句句话语,一个个数字,从人民大会堂传出,我想,全国人民和我一样备受鼓舞,满怀信心。
今年的报告文风朴实,满满都是干货。我也是一名环保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报告中的环保、科技、教育、人才、民生等内容都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也观察到,其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用了不少笔墨。
一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关注到,在今年的工作任务的表述中非常务实、详实,对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些都为我们今年和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越来越受重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前些年带去的建议。2021年,我关注了快递包装减量回收,2023年我关注了二手商品再利用,2024年我建议规范二手商品交易,让闲置品“物尽其用”……
每一年的全国两会都让我愈加相信,对于废弃物循环利用,将会越来越受重视,绿色消费的理念也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奋进力量。作为来自红船起航地嘉兴的全国人大代表,我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国家和地方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