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10年内我国有18项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可以赶超美国
时间:2025-05-19 17:42: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蔚
“科技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南5月17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三届环境院所长会议上强调,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关乎美丽中国建设这个层面,涉及到空间布局、结构调整、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安全底线以及治理能力10个方面都有重要的科技需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强自立,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加快建立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2023年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2024年,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打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环境、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提升行动、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实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优化行动、实施高水平科技人才引领提升行动等六项任务。
王金南说,通过对比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与重大需求第七次技术预测与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的结果,我国环境领域9个方向、53项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年代差缩短了30%—50%。从发展态势方面,呈现的追赶的态势非常显著,保持了自国家技术评估以来差距不断缩小的良好势头。我国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整体落后程度缩短为4年—10年。从技术竞争格局角度,自主创新局面基本形成。这次调查发现七成关键技术掌握源头基础,77%的技术步入产业化阶段,10年实现了53项全产业化的目标。我们也有差距,这个差距还有一些瓶颈性的。调查发现,当前落后的技术有33项。当然,其中美国是头号竞争对手。10年内18项可以实现赶超,固废资源化成为突破的一个亮点。
王金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仍有亟须破解的问题。一是减污降碳协同。协同控制基础机理、技术路径不明、政策标准融合创新不足。二是环境污染防治。复合污染过程机理判定不清、溯源精准化难、管控精准化不足。三是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监测评估预警不足,系统治理技术方法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方法不健全。四是生态安全防控。新污染物和持久有毒污染物监测难、暴露和危害机制不明、气候变化及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影响与风险机制不清,生态风险评估预警技术较缺乏等。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发现凝练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不足、应用导向不够突出、低水平同质化问题突出、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力量分布、作用发挥存在不足、科研基础能力还不够强等。
王金南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一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守护美丽蓝天。二是统筹四水统筹陆海,建设美丽河湖海湾。三是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健康,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是持续推进山水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五是严守风险防控底线,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六是积极实现碳达峰目标,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七是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八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