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镇,一天可处理污水4000吨!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袁宁 朱绪华
走进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清澈的水流从二沉池中缓缓溢出,又一批生活污水净化归来。通过将原有生物转盘工艺升级为A2/O处理工艺,并加装多套在线监测设备,该厂日处理能力跃升至4000吨,成为泰安市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守护黄河安澜的关键一环,创新推出“闭环督导”机制和“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模式,实现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目前,全市51处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污水管网总长382.7公里,污水处理率提升至79%。这一“泰安样板”已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全省推广。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激增,原有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工艺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主责、镇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
“治理建制镇生活污水就是守护母亲河、增进民生福祉。”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领导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将任务层层分解、倒排工期、压实到人;住建部门建立“半月调度、月底总结”机制,实施“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政策引领同步发力。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原则;2024年又推出《泰安市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为县(市、区)工作提供精准导航。去年全市投入1.88亿元,完成49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人员组建常态化联合检查组,对47个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体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联合督导组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不仅督进度,更要解难题。遇到征地、天气等制约,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绝不让项目‘卡壳’。”一位督导组成员说。
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用好才是长久之计。今年5月,泰安市出台《2025年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攻坚行动方案》,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长效管理。还探索建立“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运维新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对运维水平低下的第三方单位进行清退,择优引入技术实力强、管理规范的专业机构。目前,全市51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
“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聚焦优化运维模式、规范运维管理、推行智慧化管控等方向,深化实践,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全市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泰安力量。”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袁宁 朱绪华
走进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清澈的水流从二沉池中缓缓溢出,又一批生活污水净化归来。通过将原有生物转盘工艺升级为A2/O处理工艺,并加装多套在线监测设备,该厂日处理能力跃升至4000吨,成为泰安市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守护黄河安澜的关键一环,创新推出“闭环督导”机制和“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模式,实现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目前,全市51处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污水管网总长382.7公里,污水处理率提升至79%。这一“泰安样板”已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全省推广。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激增,原有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工艺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主责、镇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
“治理建制镇生活污水就是守护母亲河、增进民生福祉。”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领导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将任务层层分解、倒排工期、压实到人;住建部门建立“半月调度、月底总结”机制,实施“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政策引领同步发力。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原则;2024年又推出《泰安市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为县(市、区)工作提供精准导航。去年全市投入1.88亿元,完成49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人员组建常态化联合检查组,对47个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体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联合督导组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不仅督进度,更要解难题。遇到征地、天气等制约,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绝不让项目‘卡壳’。”一位督导组成员说。
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用好才是长久之计。今年5月,泰安市出台《2025年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攻坚行动方案》,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长效管理。还探索建立“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运维新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对运维水平低下的第三方单位进行清退,择优引入技术实力强、管理规范的专业机构。目前,全市51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
“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聚焦优化运维模式、规范运维管理、推行智慧化管控等方向,深化实践,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全市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泰安力量。”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