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农民日报》刊发文章《贵州贵定县: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效机制》,报道了贵定县探索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一县一试点”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建、治、管”一体化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具体报道如下:

《农民日报》版面截图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探索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一县一试点”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建、治、管”一体化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据了解,目前,已在82个行政村开展污水治理,其中61个行政村达到污水治理管控标准,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64.2%,较试点前提高35.8个百分点。
贵定县首先全面摸排核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布局和运行情况,科学编制“一村一策”生活污水治理方案,按照分散消纳、就近纳管、集中处理等治理模式需求,因地制宜申报建设户用厕具、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项目。目前,全县建有污水集中处理站(厂)29个、管网4000公里、处理设施659套,污水日处理量1976.6吨。2024年以来,共申报获批省州项目资金350万元、县级财政匹配预算21万元/年、整合部门资金360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建设。

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一角。张韦 摄
贵定县创新污水治理机制。制定《贵定县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细化明确部门、镇(街道)、运行单位职责,强化财、地、电等治理要素保障,凝聚污水治理合力。同时,引导村民以投工投劳、质量监督等方式,参与治理项目设计建设,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2024年以来,群众投工投劳2400余人次,组织项目群众意见征求会4次。按照“因地制宜、利用为先、注重实效”的治理思路,创新构建“污水治理—资源回收—生态农业”的污水循环利用体系。目前,全县完成改厕588户、改圈2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15%。
此外,贵定县以“政府统筹、部门监督、镇(街道)管理、群众参与”为原则,明确各部门、村组等责任,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治理监管体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钱建、能运行、有人管、能长效”。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