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多举措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精准排查、系统治理、长效管护,全力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完成10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治理面积约54.5万平方米。
精准排查。组织各县区对辖区内河、塘、沟渠等水体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排查无遗漏。通过现场排查、省生态环境厅推送线索等方式,排查、监测疑似农村黑臭水体402条,精准识别并动态纳入整治清单农村黑臭水体144条,“一水一策”推进治理工作。
统筹推进。针对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坚持内源与外源同治、岸线与水体兼顾、治理与修复结合,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28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287个行政村“百村清百塘”、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相衔接,并纳入全市民生实事任务等统筹推进污染源头治理。
示范引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程阁模式”,该模式在全省现场会推广,并获生态环境部土壤司高度评价。《中国环境报》、安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濉溪县、相山区纳入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并获专项资金4000万元。
长效管护。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监管体系,建立主管部门监督、镇(街道)负责、村级参与的管理及清理维护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每条水体都“有人管、有人护”,切实巩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