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上粮仓”增添发展底气
金融精准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榕 发布时间:2025-09-17
我国拥有超过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这片蔚蓝色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海洋产业正释放出强劲的经济动能。据自然资源部统计,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在这片蔚蓝的经济引擎背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正成为支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既为“海上粮仓”的丰饶输送着源源活水,也以全面的风险管理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山东省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烟台市以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从渤海到黄海,一批批海洋牧场如蓝色明珠串联起海洋经济发展的坚实链条,也为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海洋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探寻金融如何精准赋能这片“蓝色粮仓”,《金融时报》记者近期深入山东烟台等地,实地采访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EOD破局:
“肥瘦搭配”解养马岛生态资金之渴
碧波荡漾,海风拂面,夏日的养马岛游客渐多。这座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岛,是山东省烟台市著名的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然而,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之下,生态与环境的隐忧也如影随形:散户养殖污染、污水管网不完善、部分基础设施老旧、荒滩亟待整治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养马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的瓶颈。
面对这些痛点,尽管治理需求迫切,但传统商业贷款却望而却步。这类贷款往往更青睐收益明确的项目,而对公益性强、缺乏直接现金回报的生态治理类项目支持有限。如何破解生态治理的“资金渴求”?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带来了破题之策。这一模式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基础,将无收益或低收益的生态项目与收益较好的产业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实施、融合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在了解学习EOD模式后,第一时间探寻该模式在烟台境内落地的可能性。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养马岛EOD项目是蓝绿融合的实践创新,可以发挥养马岛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及乡村居住环境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EOD模式本质上是通过项目组合,把盈利和非盈利的项目进行整体打包推进。”烟台牟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其最大的优势正是通过“肥瘦搭配”,既满足了生态修复的迫切需求,也兼顾了资金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瘦肉”的部分,指的是养殖垃圾清理、污水管网建设、荒滩修复、海岸带生态整治、消防通道修建等急需推进却经济回报弱的刚性需求。叶飞说:“这些项目缺乏收益,但却是养马岛发展的刚需。而‘肥肉’的部分,则指向具有稳定收益预期的产业项目,包括3000亩林下黄精种植和超一万亩现代海洋牧场。这类产业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
在这一思路下,养马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融合EOD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涵盖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海洋牧场、林下经济四个方面13个子项的建设,旨在促进岛内优势产业项目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高端实现。金融支持成为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保障。2024年7月,农发行烟台市分行成功批复养马岛EOD项目13.9亿元信贷授信,期限15年,精准匹配了生态环境项目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其中,首笔2亿元贷款已顺利投放。
“我们前后跑了岛上几十趟,与企业一起梳理项目规划和资金需求。”农发行烟台市牟平区支行副行长隋赟告诉记者,早在EOD项目立项阶段,该行便主动介入、深度参与。“项目对接到审批完成,仅用时93天。”隋赟表示,这一项目不仅是山东省农发行系统首个“当年入库、当年审批”的EOD项目,更为“蓝绿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金融实践样本。
如今,养马岛项目已初见成效——昔日堆积如山的养殖垃圾已被清理,污水管网逐步更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尽管产业收益仍需培育周期,但岛内活力已显著增强。去年岛上民宿约300户,今年预计将突破500户,沿街不少店铺都在装修升级,印证了“生态改善—产业升级—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保险托底:
为“海上粮仓”增添发展底气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助力下,浩瀚海洋正日益成为一片孕育着产业未来的“蓝色沃土”。随着保险机制的不断深入与创新,这片蔚蓝海域正被赋予更多的确定性与发展底气。
“有了保险加持,原本打算养的那批海胆,我们敢把养殖规模直接翻倍。”烟台宗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哲科技”)相关负责人郑文彬话语间满是底气。作为一家集海珍品育苗、养殖、科研与开发于一体的民营高科技海洋企业,宗哲科技曾长期受困于自然灾害带来的经营波动,而如今,凭借海洋保险的风险保障,企业有了养殖规模扩张的勇气。
海参是该企业的传统优势产品,也是最易受天气影响的品种。“近几年,频繁的强降雨和大风大浪,导致海参和大型网箱损失严重。”郑文彬回忆道,“没有保险的时候,一场台风就可能让我们几年的投入血本无归,资金链极度紧张,连恢复生产都极为困难。”
转机出现在2024年底。在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的推动下,太平财险等具备渔业保险资质的保险机构与宗哲科技等本地海洋企业对接合作。彼时,宗哲科技正因海参行情低迷、灾害风险高而发愁,双方的合作很快提上日程。2025年1月,宗哲科技首次投保2000亩海域,保费100万元;6月又新增1000亩海域投保,保费50万元。更让企业安心的是,这笔保费有“财政补贴”加持,企业只需承担一半。“150万元保费自己掏75万元,压力小了很多。”郑文彬说。
这份保险正是为海洋养殖量身定制的风力指数保险。“我们先跟企业算清养殖成本定保额,再就近选气象观测站当风力监测点,条款里明确风力达到几级,一亩赔多少钱。”太平财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一旦触发赔付条件,无需复杂的验标查勘,凭气象数据就能快速理赔,甚至还有“先行赔付”机制。
就在2025年4月底,一场突发大风袭击烟台海域,宗哲科技的海参养殖区遭受损失。太平财险第一时间调取气象数据,5月底就将72万元赔付款打到了企业账户,从启动理赔到企业收到赔付款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理赔速度超出预期。”郑文彬说,这笔钱不仅覆盖了大部分损失,更让企业有底气推进新计划——今年他们新引进了原产地日本、对高温敏感的“虾夷马粪海胆”,目前已进入车间育苗阶段。“海胆怕高温,超过25摄氏度、26摄氏度就难存活,但有保险托底,我们敢放手干了。”郑文彬说。
“蓝色引擎”加速:
共筑海洋经济新未来
从养马岛的EOD模式创新,到宗哲科技的保险保障实践,金融正以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为海洋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能。这些案例不仅是金融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缩影,也是金融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坚实足迹。
金融支持海洋经济正呈现全面加速态势。以烟台市为例,《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了解到,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涉海企业贷款余额743.41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5.35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蓝色金融浪潮同样澎湃。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平潭综合实验区营业管理部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金融力量激活“蓝色引擎”,赋能实验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实验区内海洋产业贷款余额117.88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15.91%,同比增加20.53亿元,增速21.0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89个百分点。在河北乐亭,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项金融支持方案,重点加大对远洋渔船更新、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完善等领域的资源倾斜。截至2025年7月末,辖内银行机构已累计发放海洋捕捞领域贷款超2.9亿元,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海洋产业项目回报周期长,常需5至10年,而现有金融工具多为短期,存在“期限错配”问题。与此同时,台风、病害等自然与环境风险的存在,也使部分金融机构在投放长期、大额资金时趋于审慎。这些现实困境也正推动金融体系加快探索更多元、更匹配海洋产业特性的长期融资机制。
在保险领域,机构持续深化对海洋经济风险保障需求的挖掘。以太平财险为代表的头部机构持续深耕,10年来累计研发61款海洋牧场保险产品,为300余家海洋牧场养殖主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亿元,保险标的覆盖鱼、虾、蟹、贝和藻五大类主要养殖品种,并将渔排、网箱等养殖设施纳入保险范围,保险责任覆盖自然灾害、疾病疫病、意外事故和市场风险四大类。
太平财险与烟台市政府联合发布的《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2020至2023年,我国海洋牧场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4亿元,其中,政策性业务占比78%,商业性业务占比22%。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海洋保险的支持力度。2018至2022年,海洋牧场保险保障水平从0.01%提升至0.04%,风险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成为业务发展的主要区域。
当前,金融支持海洋经济正呈现多元化、创新化趋势。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和保险服务,蓝色债券、海洋产业基金、海洋碳汇金融等创新工具不断涌现。近年来,全国多个沿海地区发行蓝色债券,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等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从EOD模式的“蓝绿融合”实践,到指数保险的风险保障;从沿海地区的特色金融试点,到全国范围的产业基金布局。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金融正与海洋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同频共振,共同谱写一曲波澜壮阔的蓝色新乐章,持续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不竭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