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在千年古运河杭申线流入嘉兴的首段,崭新护岸依偎着蜿蜒绿水一路延伸,质朴而美观,为运河风貌添上一抹亮丽景致……
日前,杭申线(嘉兴段)三级航道改造工程桐乡大麻镇段护岸顺利完工。该工程是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不仅是嘉兴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运工程,更成为一场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打通脉络,破除“连而不畅”的瓶颈

杭申线,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黄金轴带”,沟通六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是浙北直抵上海的经济动脉。然而,毗邻行政区间的航道“连而不畅”,曾是制约发展的“中梗阻”。
本次改造工程全长91.6公里,起于桐乡大麻,终于红旗塘沪浙交界。项目按内河限制性Ⅲ级航道标准建设,旨在实现全线千吨级船舶贯通。届时,一艘艘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船将畅行无阻,嘉兴港的经济腹地辐射范围将极大拓展,为浙江省打造“海河联运黄金通道”、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提供强劲支撑。
传承历史,为千年文脉“让路”

工程桐乡段,全线38.81公里航道均位于位于大运河文物保护段,穿越石门镇、罗家角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点。
“这要求我们的建设不能是‘大刀阔斧’,而必须是‘精雕细琢’。”嘉兴市港航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对每一处航道线位、驳岸形式和桥梁选址都进行了优化论证。在石门镇,新建的大桥主动避让古镇保护范围,远离运河河湾,以守护古镇千年风貌。在遗存密集河段,项目摒弃冰冷的垂直混凝土护岸,大量采用生态护岸,并增扩绿化面积,力求运河两岸‘修旧如旧,风貌依旧’。”
绿色智造,绘就“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工程桐乡段承建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局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的保护,积极践行“绿色疏浚”和“智慧疏浚”理念,以匠心呵护千年古运河。
“我们开展了疏浚对水生态影响的课题研究,从水质变化到底泥检测,目标是将施工扰动降到最低,力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指南。”项目负责人介绍,“同时,依托‘智慧疏浚’指挥中心,实时查看挖泥船、运泥船、抛泥船作业情况,在保障通航安全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航道拓深形成的疏浚弃土并未被简单废弃,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变废为宝,未来将用于退塘还田、高标准农田和生态湿地建设,真正做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