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彩循环 绿动未来
——“协同创新建支点·智荟赋能荆楚行”循环经济专场活动侧记
再生资源变废为宝,锂电产业闭环循环……当传统线性经济模式遭遇挑战,荆门这座手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双重名片的城市,以世界领先的循环经济先锋的姿态,在“双碳”浪潮中深挖绿色价值,将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样板,循环经济成为荆门最亮眼的名片。
9月11日,“协同创新建支点·智荟赋能荆楚行”循环经济专场活动在荆门市启幕。科研院所、重点高校、龙头企业和部分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企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这场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与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研讨,迅速点燃全场对荆门循环经济进阶之路的探索热情。

“协同创新建支点·智荟赋能荆楚行”循环经济专场活动现场
在行业语境中,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通俗讲,就是让“用过的资源”重新产生价值。小到一个废旧电池,经过拆解、提纯,能变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大到一座“城市矿山”,通过技术赋能,可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绿色“粮仓”。而荆门的探索,正是将这一理念从理论变为现实的生动样本。
活动伊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以此切入研讨,他说:“这次来荆门参加活动,我最在意‘全链条协同’——不是收完废电池就完,前端网点要密,能触达车企、4S店,中端靠本地危险品物流企业运货,后端技术得跟上。”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作主旨报告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全链条协同是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升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台上台下,观念在碰撞、思想在交融、共识在凝聚,每个人都对荆门循环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2001年我在深圳创办格林美时,心里就装着个事儿,眼看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找条可持续的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说。

过去25年,格林美沿着这个方向深耕,基于城市矿山模式,建起了镍-钴-锂-钨-锗等关键矿产、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与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产业链,在国内11省市及韩国、印尼、南非布局19个循环工厂,能循环制造25种稀缺资源与新能源材料,逐步搭建起“由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的新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在荆门的投入,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做得更完善,为荆门打造世界动力电池回收中心出份力。”许开华说。

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资料图
“我们正在推进‘3341’战略,希望能与荆门携手,把国家战略落到实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国家电池回收平台筹备组组长窦文龙介绍,该战略聚焦两轮电动车、商用储能、乘用车三大领域电池回收,旨在建成全国“一张网”的电池回收平台。“我们将通过标准溯源等方式,为荆门的电池回收企业提供可信、便捷的服务,助力荆门循环经济发展。”窦文龙说。
“这次参观了荆门的锂电池企业,看到了行业协同的空间。”湖北省物资再生协会会长李革明说,“随着新能源车大量报废,这些车辆的废旧电池需要流向有资质的拆解企业。我们未来会整合行业资源,希望能把这些废旧电池规范输送到荆门有资质的拆解企业,为本地再生资源行业添力,也让循环经济的‘荆门样本’更完整。”

跨越发展中的荆门 资料图
从动力电池回收延伸到工业资源循环,武汉千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朝阳也找到了与荆门的契合点:荆门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既有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又在大力发展锂电产业,是难得的合作沃土。他说:“我们正重点推进产业链、区域、创新三大维度协同,比如规划建设磷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也期待与荆门的企业、高校深度携手,共同将湖北的磷氟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荆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动力。”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桂林 方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