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邢诗瑶
本报讯 清水从哪来、污水往哪去,是关乎百姓日常的“心头事”。记者近日从市建设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新改建市政污水管网54公里,新改建城市供水管网23公里,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要求。
据了解,2023年底,我市明确新市北、康山等污水厂及配套主干管网的推进时序,排水、运行、保障协同发力。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投运47座,总处理能力达每日136.85万吨。另一方面,地下污水管网持续“织密补漏”,自2018年起,我市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3110公里,整体进度94.5%,预计今年底前全面收官,为雨天不积水、污水能达标打下基础。
西苕溪地下管网提升工程即是治污项目之一,该工程由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科负责,总长33.5公里,9个子项目已全面开工,现已铺设约9公里,预计明年12月建成。“项目统筹鞍山绿色建材、临港、兴山、大数据等园区需求,管网覆盖率明显提升,将惠及30余家企业和近万名居民,也为优质项目落地创造更好条件。”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自去年初“两库引水”和西部水厂相继投用后,太湖水厂、西部水厂与“两库引水”贯通联动,城乡供水“一环串联、两厂支撑、三源保障”的格局基本成形,市本级集中供水能力提升至每日100万吨。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新建改造供水管道约420公里,地下市政供水管道总长度约7500公里。
市建设局介绍,依托“1+2+3+N”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点”可在系统中快速定位、及时处置。去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较2015年的15%降至约5%,节水成效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老虎潭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