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苑
人物小传
李树苑,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机械设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环境工程专业。1958年生,陕西人,教授级高工。
提名理由
他不仅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工程设计中,解决了给水、污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的难点问题。先后承担或主持国家“七五”“九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计划等多个项目,开发了适合中国南部受污染水源水的4种生物预处理技术和7项单项技术;开发了适合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受污染水处理集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编或参编国家或行业标准10部,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和城市给水工程的建设水平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主持了几十项重大工程的设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20余项。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工作先进个人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称号。
以不息为体 以日新为道
发布时间: 2015-04-23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王庆林 | 责任编辑:
原标题:以不息为体 以日新为道

李树苑,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的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设备委员会副主任等。
近日,李树苑又增加了一个身份: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光鲜的“面子”背后是充满了坚持、艰辛和奉献,看到的是一位科技工作者对创新的孜孜追求,是一位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者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懈努力。
给水排水科研领域的老兵
1982年,李树苑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从此,他一直奋战在给水排水科研的最前沿,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的缩影。
多年来,李树苑一直为行业的发展不懈追求,他先后主持和承担了污水厌氧塘生物处理试验研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净化集成技术与设备、受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集成技术示范研究、受污染水源水弹性填料深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城市杂用水水质项目及标准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在所参与的科研课题中,很多都是当时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最为业界称道的是,李树苑负责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处理集成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该课题集中了国内众多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及市政设计院和企业的专家学者,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湖泊、水库、河流等饮用水水源,开发了适合中国南部受污染水源水的多种生物预处理技术及预臭氧工艺技术、GAC深度处理技术、O3-BAC深度处理技术以及适合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的受污染水处理集成技术,并建设了数个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课题获建设部主持的验收与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李树苑通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在国家863项目“雨污联合调控与合流污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的投标中一举中标;针对滇池污染的改善问题,通过污水厂雨污合流污水调蓄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全系统优化运行调控措施的开发与实施,以及污水厂深度处理技术改造和工程示范,达到提高暴雨期间污水处理能力及生态回用水水质的目标。提出了具有推广意义的雨污调蓄技术、雨污合流污水强化处理技术和低碳氮比、低碳磷比污水氮磷强化处理技术。
李树苑参与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以生态工程为主要途径,开展湖、库、江、河、渠等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形成了以复合垂直流为基本流程的人工湿地水处理新技术,兼具常规污水处理工程与自然生态处理系统部分优点,为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开辟了实用有效的新途径,促进了人工湿地从研究到大规模应用,并走向产业化发展。
污水量等设计参数是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李树苑负责的“广州市污水量及重要参数研究”专题对广州市及国内外现状资料进行了调研,并实测污水量、排水管道地下水渗入量等,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州市污水量及重要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成果获湖北省咨询成果二等奖。
之后,他还先后参与了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合流污水高效截流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水质提标改造处理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的领路人
李树苑不仅潜心科研,而且注重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工程设计中,解决给水、污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的难点问题,在全国各地城乡建设中奉献了一批优秀工程。
在昆明北岸草海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他首次创造性采用Actiflo微砂强化絮凝高速沉淀池工艺,在旱季和雨季都能发挥其功能,运行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稳定;同时,结合污水处理对象的变化条件,首次按照系统要求调整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方式,保证了污水处理效果,并节省了能耗,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项目的整体设计处于国内同期同类型的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李树苑带领团队采用自主创新的新型厌氧水解技术确保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采用厌氧接触法(悬浮生长型)与厌氧污泥床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形式,既提高了污染物与污泥的充分接触,又维持了厌氧水解生物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使生物处理的运行更加稳定、高效。污水厂运行结果达到设计的出水水质标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效益显著。
正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工程经验,使得他总能发现问题,总能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难题,为此他申请了“城市合流污水溢流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装置、方法和用途”、“同步脱氮除磷过滤方法”、“短程恒水位序批式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等10余项专利。
国家标准规范的制定者
科学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工程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对全国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运营的了然于胸,得到了同行和国家建设部门的一致认可,许多国家标准、规范的制定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李树苑的身上。
李树苑主编或参编的《标准》《规范》,都是在大量的调研、测试基础上形成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他西赴甘肃、东到上海、北至哈尔滨、南及海南,奔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污水厂实际运行情况,查阅美国、日本、原苏联等有关标准规范,对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这些标准对国家宏观控制当时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及给水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依托“建设部滤料检测中心”,广泛调研陶粒滤料生产厂家,编制了《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
李树苑先后主编《标准》《规范》7项,参编9项,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获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优秀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获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王庆林)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李树苑
|
|
专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专家职位:副院长、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工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食品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面源污染治理、雨洪控制与利用
个人简历
教育情况
1978年~198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82年至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及科研工作。
(一)标准规范项目
主编项目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获199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修订版200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优秀标准。
(2)《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水质标准2006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
(5)《水处理用 人工陶粒滤料》CJ/T299—2008
参编项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获2008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二)工程设计及咨询
(1)海南海口琼山龙塘坝联合取水工程,获海南省1995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2)南阳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获2001年度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3)重庆唐家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获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
(4)昆山市区域供水第三水厂工程,2008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08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
(5)广州市城市污水量及重要参数研究,获湖北省2004年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6)上虞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获湖北省咨询成果一等奖。
(7)长沙市岳麓污水处理一期工程BOT项目(厂内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08年湖北省咨询成果三等奖。
(8)广西钦州港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获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优秀奖。
(9)韶关市西联新区水系规划,获湖北省2009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10)利用世行贷款柳州市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竹鹅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2010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1)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12)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13)主持并负责“昆明北岸草海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三)科研项目
(1)参加“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库水给水处理工艺集成技术示范研究”专题(编号:96-909-03-05),获2000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专题负责人。
(4)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净化集成技术与设备”专题(编号:96-909-03-01)。专题负责人。
(5)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弹性填料穿孔管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 ( 子专题编号:6-909-03-01-03 )。
(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杂用水水质项目及标准研究”(子课题编号:2001BA610A-05F5)。子课题负责人。
(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的子课题“雨污联合调控及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子课题编号:2005AA601010),课题获昆明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子课题负责人。
(四)专利
(1)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污水强化脱氮的多级竖向循环设备,专利号:ZL 2009 2 0085932.5,发明人排序第一;
(2)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同步脱氮除磷过滤装置,专利号:ZL 2009 2 0085931.0,发明人排序第一;
(3)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深床上向流反粒度曝气生物滤池,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7.0,发明人排序第一;
(4)实用新型专利名称:直径大于15米中温UASB反应器配水装置,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5.1,发明人排序第一;
(5)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单体超大容积钢制柱锥形高温厌氧发酵设备,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6.6,发明人排序第一。
(五)其他
(1)2000年获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建设部,建科[2000]293号。
(2)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第2000333009号。
(3)2006年获第六届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4)2007年获湖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论文及专著:
(1)网状填料生物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1999.11,中国给水排水;
(2)海南琼山市供水工程设计简介,2000.10,给水排水;
(3)改型传统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2003.2,中南给水排水;
(4)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污水再生利用于城市杂用水进程,2004.1,中南给水排水及污水深度处理论文集;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实施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
(6)人工YDT及PWT填料接触氧化生物预处理效果与原水BOD5/CODcr的关系,2005.3,给水排水;
(7)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给水排水,2005,31(8):26~29;
(8)排水钢筋混凝土新管的地下水渗入量测定,2006.4,中国给水排水;
(9)昆山水质深度处理工程设计简介,2007.10,2007年全国深度处理年会论文集;
(10)地下水渗入排水管道的危害性和渗入量分析及防渗建议,2007.11,给水排水;
(11)甲醇为碳源时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氮、磷的研究,2007.11,中国给水排水。
(12)饮用水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4):36~38。
等等。
科研及项目动态:
(1)负责修订《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 32 — 89,目前已经完成报批稿。
(2)负责《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中预氧化部分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
李树苑----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个人简历
教育情况
1978年~198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82年至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及科研工作。
(一)标准规范项目
主编项目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获199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修订版200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优秀标准。
(2)《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水质标准2006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
(5)《水处理用 人工陶粒滤料》CJ/T299—2008
参编项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获2008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二)工程设计及咨询
(1)海南海口琼山龙塘坝联合取水工程,获海南省1995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2)南阳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获2001年度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3)重庆唐家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获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
(4)昆山市区域供水第三水厂工程,2008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08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
(5)广州市城市污水量及重要参数研究,获湖北省2004年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6)上虞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获湖北省咨询成果一等奖。
(7)长沙市岳麓污水处理一期工程BOT项目(厂内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08年湖北省咨询成果三等奖。
(8)广西钦州港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获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优秀奖。
(9)韶关市西联新区水系规划,获湖北省2009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10)利用世行贷款柳州市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竹鹅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2010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1)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12)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13)主持并负责“昆明北岸草海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三)科研项目
(1)参加“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库水给水处理工艺集成技术示范研究”专题(编号:96-909-03-05),获2000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专题负责人。
(4)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净化集成技术与设备”专题(编号:96-909-03-01)。专题负责人。
(5)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水源水弹性填料穿孔管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 ( 子专题编号:6-909-03-01-03 )。
(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杂用水水质项目及标准研究”(子课题编号:2001BA610A-05F5)。子课题负责人。
(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的子课题“雨污联合调控及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子课题编号:2005AA601010),课题获昆明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子课题负责人。
(四)专利
(1)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污水强化脱氮的多级竖向循环设备,专利号:ZL 2009 2 0085932.5,发明人排序第一;
(2)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同步脱氮除磷过滤装置,专利号:ZL 2009 2 0085931.0,发明人排序第一;
(3)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深床上向流反粒度曝气生物滤池,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7.0,发明人排序第一;
(4)实用新型专利名称:直径大于15米中温UASB反应器配水装置,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5.1,发明人排序第一;
(5)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单体超大容积钢制柱锥形高温厌氧发酵设备,专利号:ZL 2009 2 0086606.6,发明人排序第一。
(五)其他
(1)2000年获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建设部,建科[2000]293号。
(2)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第2000333009号。
(3)2006年获第六届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4)2007年获湖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论文及专著:
(1)网状填料生物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1999.11,中国给水排水;
(2)海南琼山市供水工程设计简介,2000.10,给水排水;
(3)改型传统活性污泥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2003.2,中南给水排水;
(4)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污水再生利用于城市杂用水进程,2004.1,中南给水排水及污水深度处理论文集;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实施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
(6)人工YDT及PWT填料接触氧化生物预处理效果与原水BOD5/CODcr的关系,2005.3,给水排水;
(7)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给水排水,2005,31(8):26~29;
(8)排水钢筋混凝土新管的地下水渗入量测定,2006.4,中国给水排水;
(9)昆山水质深度处理工程设计简介,2007.10,2007年全国深度处理年会论文集;
(10)地下水渗入排水管道的危害性和渗入量分析及防渗建议,2007.11,给水排水;
(11)甲醇为碳源时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氮、磷的研究,2007.11,中国给水排水。
(12)饮用水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4):36~38。
等等。
科研及项目动态:
(1)负责修订《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 32 — 89,目前已经完成报批稿。
(2)负责《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中预氧化部分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
专家职位:副院长、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工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食品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面源污染治理、雨洪控制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