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施工企业经理人
中国建筑学会给水排水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给水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工程建设标准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给排水专业委员
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亚太CPVC协会(The Asia Pacific CPVC Institute Limited)中国区负责人(Head of China)
《给水排水》、《亚洲给水排水》《给排水与水工业》杂志编委会委员
代表作品:
广州市新电视观光塔(高约610m)(机电设计总工程师)。
周大福中心(珠江新城东塔,高约530m)(给排水专业负责人,审定人)。
珠江城大厦(高约310m)(给排水专业负责人,审定人)。
江湾新城、新大厦、正佳广场、天河城、广州大学城、亚运工程等。
获奖作品:
广州从化A/O污水处理工程:广东省建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先导式可调减压阀研制:湖南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主编广东省标准《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十五”期间广州市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及优秀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审定人)。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马术场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三等奖(第一主要设计人)。
浙江台州体育中心游泳馆获: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审定人)。
个人荣誉:
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排水委员会突出贡献奖。
当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先进个人。
两度当选“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员会优秀专家”。
被授予“共和国六十年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个人传记及主要功勋被载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九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共和国功勋人物志》。
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论文及著作:
作为规范组长主编《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34-2004及《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263-2009标准。主编、参编《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消防给水系统及消火栓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设计手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等十多项国家及省的规范、标准、手册。
发表《卡箍式铸铁排水管在建筑中的应用》、《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简介》、《阻力系数取值对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计算结果的影响》等论文30多篇。
工作感言:
如果将一个城市比作一个“石屎森林”,那么“森林”下面那些交错蔓延的给排水管网就是那“森林树木”的庞大根系,通过它们源源不断地向“森林”提供着生命所需的水;如果将一栋建筑比作一个“人”,那么建筑是形象、外衣,结构是骨架、肌肉,那么“人”体内交错蔓延的给排水管网及水泵就是那“人”的血管、肠道和心脏,源源不断地向“人”提供着生命所需的血液,难怪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邀一万一千名医生和公众人士进行国际投票,选举过去150年来最伟大的医学进步成果时,“污水处理系统和清洁用水供应” 竟会击败其他先进成果,成为1840年以来最大的医学突破。这几十年下来,最自豪的事就是与我的同行一道为广州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共同设计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根系”、“血管”和“肠道”,最遗憾的事就是我们的江河仍未恢复到它当年的清澈。促进人与水之间的和谐,我们仍需努力!
设计理念:
创作时应异想天开,学习时应学会超越,设计时应实用安全,成功时应迈步重跃。

现任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设备师,广州市新电视观光塔项目(高610米)机电设计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给水排水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给水排水委员会常委,全国工程建设标准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给排水专业委员,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排水分会、热水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CPVC协会中国区负责人,广州市政协委员。主编广东省标准《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国家《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标准,填补国内外空白。曾两度当选为“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十大优秀专家”,2007年10月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排水委员会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