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刘鸿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07  浏览次数:897
核心提示: 刘鸿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 职业:环境工程专家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 刘鸿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 
  •  
  • 刘鸿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
  •  
  • 职  业:环境工程专家
  •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所属机构:中国工程院

    主要成就:我国水环境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


 

刘鸿亮,男,1932年6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毕业。1982年调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后,先后担任教授 、副院长、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86年-1992年连任两届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联合国UNDP分支机构)。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S86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制定“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产业计划的环保组组长。

刘鸿亮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放射性三废处理的专业性人才。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是中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首席学术带头人。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3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十余本,译著《湖泊管理》、著作《湖泊环境营养化调查规范》是在中国首次发表的有关湖泊环境方面的专著。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男,1932年6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环境工程专家。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S863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制定“十五”及今后十五年高新产业计划的环保组组长。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部主任、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及其环境委员会主任。2007年受聘担任湖南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中国学术带头人。对中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1.环境系统工程(包括环境与生态规划、洪灾控制、旅游规划、环境GIS技术及VR技术的应用,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等);

2.水污染控制工程(饮用水安全性保障技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高效处理技术和设备);

3.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净化技术等;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超细微粒的净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多种新型堆肥菌株产品、菌株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等);

6.堆肥腐熟度生物检测技术 (多酶电极),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等;

7.环境艺术、建筑防灾景观设计及城市生态规划;

8.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控制(重金属对生物有机体代谢的影响、重金属的毒理学特性);

9.土壤电动力学、化学淬取、植物修复技术等)。

研究项目

2001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教育部 " 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重大教改项目《环境工程案例库》编。

2002年-2004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示范工程建设。

2003年-2005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2003年度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 "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中国工程院资助项目"提高三峡库区水质标准,保证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包括 UWQM不确定性水质模拟,网格优化,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模拟河段长度共 660 公里,分为 20 个子河段,6600 个河流横断面,25 个流带,共16.5万个网格被用于计算。模拟与决策功能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为国内外大中流域规划与开发提供了最先进的工具。工作得到国家工程院及国家环境保护局的高度评价。

 

重要言论

刘鸿亮院士警告水污染危害不亚于洪灾

“人们习惯于谈论防洪减灾,殊不知作为一种人为制造的水患,水污染带来的不良后果丝毫不亚于洪水带来的灾难。”中国湖泊研究学科首席带头人、中国工程院刘鸿亮院士日前在中国工程院的学术报告会上敲响一记警钟。为此,刘提出控制水污染发展的两种对策:一是逐步提高城市废水处理率;二是加强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力度,使工业用水量、废水量和污染负荷进一步降低。

刘院士介绍说,中国由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全国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达到中等污染和重度污染。而同时,赤潮发生频率的增加及泛滥范围的扩大,也证明了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

他说,一项对中国118个大城市地下水的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由于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有1000多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刘分析说,根据预测,从现在算起50年内,中国的水污染都呈加重趋势。只有到了2050年,中国的水环境质量才有望得到改善。但刘院士提请大家注意,即便到了2050年,受到严重污染的水体的水质也不能立即得到恢复。

刘说,只有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才有望实现到2010年基本控制中国水污染,到2030年使中国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较大改善的目标。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针对我国湖泊环境管理和富营养化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全国湖泊总体出发,以管理和控制相结合作为主体思想,提出了“分区-基准-标准-承载力-达标技术-保障机制”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总体思路,分别论述了我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营养物基准与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制定技术、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营养物水质达标技术、保障机制以及绿色流域管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反映了国内外湖泊营养物基准与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研究的最新动向,是湖泊科研工作者及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区域湖泊营养物基准、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及进行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重要参考资料。《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既可供从事湖泊科学、水质基准、水质标准、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管理和生态学等各个学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环境科学与王程、湖泊科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 酸雨作用下的森林冠层盐基离子(Ca2+,Mg2+,K+)淋洗
  • 论文摘要:在韶山针阔叶混交林中设立了10个30 m×30 m的样方,对1年中各个季节的森林截留沉降、降雨后树冠层总滤出量、盐基离子滤出量以及树冠层对H+和NH4+的摄入量进行了分析和估算.韶山森林湿沉降成分中以Ca2+为主,Mg2+,K+含量较低.树冠层盐基离子总滤出量中Ca2+最高,达到155.34 mmo1 m-2a-1,Mg2+最低,为30.74mmol m-2a-1,K+居中,为84.13 mmol m-2a-1.Ca2+的大量滤出表明它是树冠层缓冲降水酸度的主要介质,同时也表明酸雨对韶山森林的潜在危害,其在总滤出量中的比重的季节变化是:夏(58.4%)>春(54.1%)>冬(51.4%)>秋(32.5%).盐基离子的滤出量以冬→春→夏→秋依次递减,但是树冠层季节摄入NH4的量在30-100mmo1 m-2而对H+的摄入量则在30-180 mmol m-2....
  • 发表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发表日期:2004,12(5)
  • 作 者:蒋益民,曾光明,张龚,刘鸿亮
  • 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
  • 论文摘要:为制备高效、实用的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实验,结合对催化剂晶型结构、比表面积的表征分析,研究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粉末的两大影响因素R值(R是水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和烧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R=100、温度为650℃烧结1h,钛酸四丁酯水解所制备的TiO2粉末光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均比较理想.用R100-650型催化剂做光催化实验,当反应液初始五氯苯酚钠(PCP-Na)浓度为100mg/L、pH值为6.5,TiO2投加量为2 g/L,光照强度为30W/m2时,五氯苯酚钠2 h光催化氧化率达95.5%....
  • 发表期刊:中国环境科学
  • 发表日期:2000,20(5)
  • 作 者:席北斗,刘纯新,周岳溪,刘鸿亮,邱熔处
  • 高效负载型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加铂修饰技术
  • 论文摘要:通过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实验,结合对催化剂晶型结构、比表面积的表征分析,优化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负载型催化剂并加铂修饰的制备条件:R值、烧结温度、粘合剂添加量、空心玻璃珠粒径大小及催化剂中铂含量,从而制备出高效、实用的负载加铂修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当R=10,温度为650℃烧结1h,TiO2∶硅酸钠∶空心玻璃珠=10∶2.5∶20(W),铂在催化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4%~1.6%,空心玻璃珠的粒径为0.5mm时,所制备的加铂修饰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活性、使用寿命和牢固度均比较理想.用该催化剂做光催化实验,当反应液初始五氯苯酚钠浓度为100mg/L、pH值为6.5,催化剂投加量为2g/L,通氧气量为1.6mL/s,光照强度为30kW/m2时,五氯苯酚钠2 h光催化氧化率达92.0%....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
  • 发表日期:2002,23(1)
  • 作 者:席北斗,刘鸿亮
  • 垃圾堆肥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培育技术
  • 论文摘要:从堆肥、马粪、果园土、污泥等20个样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滤纸分解旺盛的纤维素分解菌:C1、C2、C3、并外购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一起作为出发株,经紫外诱变处理后,在含葡萄糖的产酶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能形成较大透明圈的突变株,并进行CMC酶活,微晶纤维素酶活及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测定.实验结果证明白腐菌经紫外线照射60 s诱变而得的C16不仅透明圈大,CMC酶活高(60.08 U/mL)是出发株的2倍,而且其对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强,10 d分解率达35%....
  • 发表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
  • 发表日期:2002,24(6)
  • 作 者:席北斗,孟伟,刘鸿亮,王琪,黄国和,曾光明
  •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水环境模型参数估值中的应用研究
  • 论文摘要:针对传统遗传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最优个体保护、适应函数调整、双点交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繁殖操作,同时又能自适应地改变交换和变异率的改进的遗传算法,最后在水质模型参数估值应用中将此改进法与传统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前者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 发表期刊:水电能源科学
  • 发表日期:2002,20(1)
  • 作 者:曾光明,洪亚雄,秦肖生,万玉玲,刘鸿亮
  •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 论文摘要: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对趋于协调,但1995年后天津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已从经济增长滞后型发展为环境质量滞后型.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天津市未来1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未来将显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5下降到2015年的0.59,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2005年之后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 发表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发表日期:2005,15(2)
  • 作 者:张远,李芬,郑丙辉,王西琴,刘鸿亮
  • 垃圾堆肥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 论文摘要: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与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一定配比扩大培养制成5组复合微生物菌剂,比较其产脱氢酶、淀粉水解酶和纤维素分解酶能力大小以及在实际堆肥中的应用效果,从中选出一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Ⅴ,其配比为: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15∶15∶15∶25∶10∶10....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研究
  • 发表日期:2003,16(2)
  • 作 者:席北斗,刘鸿亮,孟伟,王琪,黄国和,曾光明
  • 城市滨水区复合开发模式研究
  • 论文摘要: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 发表期刊:经济地理
  • 发表日期:2003,23(3)
  • 作 者: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
  • 温度对生活垃圾堆肥效率的影响
  • 论文摘要:温度是堆料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堆肥反应速率,是堆肥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本试验利用可自动加热堆肥反应器,在一定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生活垃圾堆肥效率的影响.通过监测出口气体中O2和CO2气体的浓度,计算堆料中有机物降解速率.试验表明,当反应条件为生活垃圾:成熟堆肥=80:20,有机物约为60%,初始含水率为55%,初始C/N比为25,堆肥温度控制在55℃左右时,能加速高温菌繁殖,从而加快垃圾分解速度,大大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 发表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 发表日期:2005,6(7)
  • 作 者:席北斗,李英军,刘鸿亮,郭荣宗
  • 生活垃圾堆肥分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
  • 论文摘要:根据堆肥不同阶段特点,通过接种和不接种堆肥实验,分别研究升温-高温阶段和高温-降温阶段动力学.从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分析可知: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升温-高温阶段最大反应速率比对照组提高约138.7%;在高温-降温阶段最大反应速率比对照组大4.73 g/(h·kg),而半速系数Km比对照组下降了103 g/kg.说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使反应速率增大,而且使半速系数减小,使底物与酶反应更完全,有机物分解更迅速、更彻底....
  • 发表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
  • 发表日期:2004,26(5)
  • 作 者:席北斗,李英军,刘鸿亮
  • 湖南省酸雨变化特征、现状及成因分析
  • 论文摘要:依据湖南省1993-2000年监测酸雨的数据资料,对湖南省酸雨的变化特征、分布及目前的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降水pH值小于5.0的强酸性降水地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和西南部,弱酸性降水区则分布在湘中地区;除怀化和洪江两地外,湖南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湖南地区降雨为典型的硫酸型降雨,酸雨的形成主要受局地源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地形、气候和中远距离的输送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能源结构和工业污染物等社会因素在酸雨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研究
  • 发表日期:2003,16(5)
  • 作 者:张龚,曾光明,蒋益民,刘鸿亮
  • 湖南韶山森林复合冠层沉降化学
  • 论文摘要:在韶山森林设立了10个30 m× 30 m的样方,研究了1年中各个季节的二维结构冠层在酸雨作用下各离子的净沉降及森林地表接收的总酸沉降的变化.结果表明,来源于树冠层叶中营养离子的洗脱与大气中含钙颗粒物质的Ca2+的净沉降在乔木冠层和灌木亚冠层都为正,Mg2+除了在生长季节外,其冠层仍有较明显的滤出现象,K+在乔木冠层树冠的大量的滤出与灌木亚冠层的摄入形成明显对比.SO42-,NO3-,Cl-在秋冬两季树冠层均有较强的洗脱现象,而海洋输送则成为Cl-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总酸沉降结果表明,盐基离子中Ca2+在春夏两季沉降量最大,Mg2+的沉降则以秋冬两季的量最高,K+的最大沉降量出现在秋季....
  • 发表期刊:生态学杂志
  • 发表日期:2005,24(2)
  • 作 者:蒋益民,曾光明,张龚,刘鸿亮
  • 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策略
  • 论文摘要:结合水力传递模型和二沉池模型,对水力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的三种策略(回流污泥量不变,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流量成比例增加,回流污泥量随进入二沉池的流量成比例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各构筑物的进、出水流量变化以及二沉池内各层悬浮固体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回流污泥量不变和回流污泥量随二沉池进水流量成比例变化的策略下,系统都表现得相对稳定,尤其是后者能更好地提高二沉池的负荷承受能力,而采用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量变化的策略对系统的稳定较为不利....
  • 发表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 发表日期:2004,20(1)
  • 作 者:邹亮,曾光明,黄国和,李建兵,谢更新,刘鸿亮
  • 两室堆肥生物反应装置研究
  • 论文摘要:以堆肥过程中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以及垃圾生物发酵特性为依据,设计了二室堆肥生物反应装置,并通过堆肥试验实际检验反应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装置主要结构包括:二室堆肥发酵仓、保温层、通风供氧系统、空气加热系统以及二次污染控制系统.装置的主要特点为:两发酵仓能够独立完成堆肥发酵,也可以实现堆肥一次、二次发酵串联工艺组合;通过二次污染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减少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臭气排放;采用空气加热系统,可以快速均匀地加热堆体,以满足不同堆肥工艺的需要.装置在试验研究以及小规模垃圾堆肥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发表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 发表日期:2008,2(8)
  • 作 者:李鸣晓,席北斗,戴京,魏自民,刘鸿亮,姜永海,樊石磊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的控制技术
  • 论文摘要:提出准好氧性填埋、渗滤液循环和渗滤液处理等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的对策,对各种渗滤液处理方案及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 发表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 发表日期:2000,16(6)
  • 作 者:赵宗升,刘鸿亮,李炳伟,杨苏文,袁光钰
  • 基于有限单元算法的三峡水库水质模拟
  • 论文摘要: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为全面了解水库建成后污染物排放对水质的影响及水质变化趋势,将二维水质模型和有限单元算法引入到水质模拟预测中,开展了二维水质模型模拟三峡库区水质的适用性研究.经验证,NH3-N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最大,为23.8%;BOD5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最小,为5.3%,说明所采用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用来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情况.预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建成后,重庆至三峡大坝的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非点源排放的影响,城市江段和支流河口区的岸边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长江中心处的污染物浓度....
  • 发表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 发表日期:2007,23(1)
  • 作 者:许其功,刘鸿亮,冒亚明,沈珍瑶
  • 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与回收废水中氮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 论文摘要: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含氮磷的废水,具有氮磷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同时,回收氮磷生成的磷酸铵镁是一种缓释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系统论述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氮磷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应用现状以及技术经济,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 发表期刊:化工进展
  • 发表日期:2007,26(3)
  • 作 者:霍守亮,席北斗,刘鸿亮,宋永会,何连生
  •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常规荧光与固体表面荧光光谱比较
  • 论文摘要:为研究固体表面荧光表征堆肥有机质结构及物质转化特征的可行性,采集堆肥原样,提取水溶性有机物,分别对两者的含碳量及前者的固体表面荧光和后者的常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占总堆肥有机物的比例不断下降,第40天降至5.1g/kg.堆肥进行时,水溶性有机物的发射、激发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中的类腐殖质荧光的强度均不断增强,而堆肥原样的激发、发射和同步3种扫描形式的固体表面荧光却不断降低.3种荧光光谱中,堆肥原样和水溶性有机物的同步荧光光谱在常规荧光光谱和固体表面荧光中都出现了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研究表明,固体表面荧光中同步荧光光谱可用来表征堆肥有机质结构及物质转化特征....
  • 发表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 发表日期:2010,26(10)
  • 作 者:何小松,席北斗,魏自民,李鸣晓,安达,余红,刘鸿亮
  • 生活垃圾生物强化堆肥接种新技术
  • 论文摘要:传统堆肥法一般都是采用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的方法,利用堆制原料中的土著微生物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但由于堆肥初期土著微生物量少,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繁殖起来,且各种微生物分解速度差别很大,因此传统堆肥往往存在发酵时间长、产生臭味且肥效低等问题.而进行人为接种分解有机物能力强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初期堆料中高效微生物的总数,强化优势微生物种群,改善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加速堆肥材料的腐熟,且堆温高,对消灭某些病原体、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效果较大,并能控制臭气,增加堆肥成品中的有益微生物、腐殖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含量.因此研究在人工条件下通过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来提高堆肥效率、加速堆肥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发表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 发表日期:2003,(4)
  • 作 者:席北斗,刘鸿亮
  • 生活垃圾微生物堆肥水溶性有机物光谱特性研究
  • 论文摘要:利用外源微生物(MS,ZJ)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在堆肥前后对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红外、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探讨外源微生物堆肥对水溶性有机光谱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不同处理水溶性有机物紫外、红外、荧光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特征峰强度有明显区别.与CK相比,接种微生物处理堆肥后,水溶性有机物紫外光谱280nm附近类肩峰明显减弱;红外光谱解析表明,水溶性有机物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族类物质增加;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进一步证实,水溶性有机物中多环芳族类化合物增加,其荧光光谱特征峰与污泥中富里酸相似.试验结果证实,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增加堆肥水溶性有机物芳构化程度,各处理芳构化程度依次为:MS+ZJ>ZJ>MS>CK....
  • 发表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发表日期:2007,27(4)
  • 作 者:魏自民,席北斗,赵越,王世平,刘鸿亮
  • 参数空间分布对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影响
  • 论文摘要: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非点源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拟了参数空间分布对流域径流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影响.利用大宁河流域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将流域划分为6种数量不等的子流域,利用相同的模型参数输入,模拟了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对径流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9.6%,6种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数为0.52~0.82,月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数为0.80~0.83,随着子流域数量的增加,径流量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6.2%和7.7%,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对营养物质的流失产生了轻微的影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
  • 发表日期:2007,28(7)
  • 作 者:许其功,刘鸿亮,沈珍瑶,席北斗
  •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脱氮特性及加速稳定化研究
  • 论文摘要:采用2个模拟填埋生物反应器,1号柱渗滤液简单回灌,2号柱为渗滤液回灌准好氧联合运行方式,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稳定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2号柱由厌氧运行方式改为准好氧条件下,渗滤液中的氨氮和凯式氮浓度分别由最大值的3 198 mg/L和3 345 mg/L降低到第160 d的73 mg/L和81 mg/L,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7.6%,pH快速升高到8.0左右,COD浓度快速降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结果表明,2号柱HA和FA含量的增加明显快于1号柱.2号柱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荧光基团从60 d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95 d结构复杂的类胡敏酸和富里酸物质,而l号柱渗滤液DOM荧光基团一直是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结果表明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化速度远快于简单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 发表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 发表日期:2008,2(2)
  • 作 者:霍守亮,席北斗,樊石磊,苏婧,刘鸿亮
  • 数值模拟方法在二维沉淀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了数值方法在沉淀池悬浮物浓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并尝试通过数值模拟过程建立起沉淀池沉降效率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将其作为约束条件之一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沉淀池优化设计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阐明了这种基于数值计算的优化设计模型的可行性和优势....
  • 发表期刊:环境工程
  • 发表日期:2002,20(2)
  • 作 者:曾光明,葛卫华,秦肖生,黄国和,刘鸿亮
  • 三峡库区垃圾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
  • 论文摘要:如何搞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介绍了库区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并根据库区生活垃圾的特性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对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建议三峡库区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系统地将城区生活垃圾的管理、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重点介绍了准好氧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CBS(Central Biological Systern)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菌种堆肥技术.秭归、巴东等燃煤区生活垃圾含无机物成分较高,建议选用准好氧填埋技术;涪陵、开县、忠县等燃气区生活垃圾有机物成分较高,已具备一定的资源化价值,高效菌种CBS堆肥技术在燃气区具有广阔的前景....
  • 发表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
  • 发表日期:2002,24(5)
  • 作 者:席北斗,刘鸿亮,孟伟,黄国和,曾光明
  •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
  • 论文摘要:分析了煤化工"潮涌现象"出现的必然性,政府虽然进行了干预,但是"潮声依旧".预计2010年全国甲醇产能达到5 000万吨,则需要煤炭资源1亿吨;而根据现在规划的煤制油项目规模将超过3 000吨以上,按4~5吨煤制1吨油、3 000万吨产能计算,需要1.2~1.5亿吨煤炭.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相当于一些地区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水资源保有量.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需要煤化工项目尽快"退潮".环境与资源的约束说明煤化工的"潮涌现象"必须予以制止....
  • 发表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发表日期:2008,8(1)
  • 作 者:刘鸿亮,曹凤中
  • pH值对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 论文摘要: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分析了催化剂溶解与反应液pH值变化的对应关系, 并利用Elovich方程描述了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建立了速率常数k值与初始pH值之间的关系....
  • 发表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 发表日期:2004,42(1)
  • 作 者:李海生,刘亮,李鱼,刘光辉,王健,王月,刘鸿亮,陈复
  • 解放思想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
  • 论文摘要: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通过把握客观存在事物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改变....
  • 发表期刊:环境保护
  • 发表日期:2008,(21)
  • 作 者:刘鸿亮,曹凤中
  • 降水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 论文摘要:以浙江嘉兴双桥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对农田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揭示氮、磷在降水径流中流失的一般规律.在单晚稻生长期间,同步监测了施肥后的2次降水量和沟渠径流量,并对2次降水径流的全过程进行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对农田排水沟渠径流量与污染物含量随2次降水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物含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且污染物含量峰值比流量峰值提前2~3 h;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含量呈下降趋势.施肥后4 d内降水的农田沟渠中氮、磷随径流的流失量比4 d后大.影响氮、磷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时间间隔、径流量、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前期含水量以及沟渠中的沉积物等.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磷酸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径流量与氮、磷排放负荷同符合多项式关系....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研究
  • 发表日期:2009,22(4)
  • 作 者:于会彬,席北斗,郭旭晶,翟丽华,何连生,许其功,刘鸿亮
  • 铁限制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综述
  • 论文摘要:Fe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供应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以及种群组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Fe在浮游植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出发,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Fe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营养盐吸收利用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认为:(1)Fe通常是HNLC海域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Fe限制会导致浮游植物细胞色素密度以及相应的光合叶绿素减少,从而降低其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生长缓慢;(2)Fe限制还能改变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N、P、Si等)的速率和比例,影响浮游植物的种间竞争,进而影响其群落结构;(3)Fe加富能够改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在海洋中表现为硅藻占优势,而在淡水湖泊中则表现为绿藻和细菌占优势;(4)在淡水湖泊中总Fe含量普遍较高,但浮游植物可利用Fe的含量受水体中有机配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Fe也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这对进一步认识湖泊水华暴发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5)有学者提出将施加Fe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提高HNLC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从而缓解由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反地,将降低浮游植物可利用Fe含量作为一种生态手段,来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从而缓解日益严重的水华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发表期刊:生态环境学报
  • 发表日期:2010,19(2)
  • 作 者:姚波,席北斗,胡春明,丁京涛,张靖天,许其功,刘鸿亮
  •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 论文摘要: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调查,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水力学与营养盐条件变化对库区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优势种,2003年10月数量介于2.02×104~31.6×104个/L之间,与未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断面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介于3.18×104~16 288×104个/L之间.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水力学条件、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分析,发现蓄水前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与所形成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浮游植物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偏高的营养盐水平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根据流速差异将库区水体划分为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湖泊型水体三种类型,对比分析表明过渡型水体和湖泊型水体的浮游植物数量在二期蓄水后增加较多,它们是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暴发的敏感区域....
  • 发表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发表日期:2006,15(2)
  • 作 者:张远,郑丙辉,刘鸿亮
  • 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是构建低碳社会的基础
  • 论文摘要:构建低碳社会需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新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推进低碳社会的建设,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与资源的制约作用,要把推进低碳社会与推进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使构建低碳社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 发表期刊:中国环境管理
  • 发表日期:2010,(1)
  • 作 者:刘鸿亮,刘俊
  • 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研究
  •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通过探讨和分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为做好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工作尚需加强滨水区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以滨水区的生态恢复带动开发,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 发表日期:2005,28(4)
  • 作 者:杨馥,曾光明,焦胜,刘鸿亮
  • 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研究
  • 论文摘要:采用一维水力学模型和30年的系列水文数据,计算了三峡库区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在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月滞留时间和月平均流速,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滞留时间和流速的发生概率,综合计算了库区的富营养化敏感指数,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敏感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库区水体分为河流型、过渡型和湖泊型3种.根据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了过渡型和湖泊型水体的营养指标分布概率、富营养化阈值及其与叶绿素a的回归关系,确定了库区过渡型和湖泊型2种水体的营养指标分级标准值,提出了三峡水库营养指标指数值的确定方法和权重大小,对三峡水库不同类型敏感区的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与同期监测的浮游植物密度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三峡水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富营养化敏感程度从库尾至库首逐渐增加,三峡库区长江在银杏沱以上江段为河流型水体,在银杏沱至坝前江段为过渡型水体,位于丰都县以下的支流的回水区以湖泊型水体为主.分别制定了三峡水库过渡类型区和湖泊类型区的营养状态标准值,依据该标准所开展的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与浮游植物数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湖泊类型区的营养化程度高于过渡类型区,与三峡水库的现实状态相符合....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 发表日期:2006,26(6)
  • 作 者:郑丙辉,张远,富国,刘鸿亮
  • 燃煤固硫的热力学研究
  • 论文摘要: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燃煤掺烧固硫时的吸放热情况和反应的SO2平衡体积分数规律,表明固硫反应的放热量较石灰石分解吸热量高,并且其热力学推动力很大.实验证实,往燃煤中掺入适当量的固硫剂,不仅对混合物的发热量无不良影响,而且一定条件下还可提高混合物的总发热量....
  • 发表期刊: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发表日期:2002,29(5)
  • 作 者:李彩亭,曾光明,黄国和,刘鸿亮
  • 全新的发展观与全新的生活方式——关于《可持续发展论》的评价
  •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在人们不断对其深人理解和继续认识的同时,该词成为各种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 发表期刊:中国图书评论
  • 发表日期:1998,(8)
  • 作 者:刘鸿亮
  • 富水农业植物废物的易降解性及对其他堆肥植物降解的影响
  • 论文摘要:对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废进行了好氧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的有机质降解率最高,达到了69%.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植物固废混合堆肥时能明显提高其他植物固废的降解率.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和其他典型城市植物固废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1时,最高降解率39.1%.研究发现这与它们的组分有关,富水型农业植物含水率高达80%以上,含有的有机物质主要为易降解的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其他碳水化合物,C/N比在10: 1~35: 1之间.在堆肥物料中加入富水型农业植物废物可使堆肥的腐熟期缩短至20 d,最低C/N比为18.5:1. 图4 表2 参21...
  • 发表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发表日期:2004,10(1)
  • 作 者:胡天觉,曾光明,黄国和,刘鸿亮,陈耀宁
  • 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的效果
  • 论文摘要:研究以TiO2为基本活性组分、空心玻璃珠为载体、硅酸钠为粘合剂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选取五氯苯酚钠(PCP-Na)为处理对象,结合对催化剂比表面和晶型结构的表征,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筛选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二氧化钛、空心玻璃珠、40%硅酸钠溶液重量比为4:20:2,650℃下烧3h)所制备的C3型催化剂不仅光催化活性高,且负载牢固,易与水分离.对初始CODCr=400mg@L-1,PCP-Na=10mg@L-1的反应液,在光照强度为30kW@m-2下2h CODCr去除率大于65%,PCP-Na去除率大于92%.试验进一步探讨C3型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液初始浓度、供氧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发表期刊:环境科学
  • 发表日期:2001,22(1)
  • 作 者:刘纯新,孔欣,周岳溪,刘鸿亮,席北斗,邱熔处
  •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 论文摘要:回顾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一般原理,介绍了亚硝酸盐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可能途径,并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原理、实现条件和应用前景。...
  • 发表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 发表日期:2001,17(5)
  • 作 者:赵宗升,刘鸿亮,李炳伟,袁光钰
  • 带着父辈的梦想传递奥运圣火
  • 论文摘要:2008年3月24日,希腊雅典宙斯神庙前,第29届奥运会圣火采集及传递仪式在这里举行.作为第一批中国火炬手,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圣火第一天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的传递....
  • 发表期刊:科技导报
  • 发表日期:2008,26(15)
  • 作 者:刘鸿亮
  • 加铂修饰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酚
  • 论文摘要: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加铂修饰,并探讨了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钠实验,结合催化剂晶型结构和比表面分析,评价所制备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加铂修饰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催化剂的活性.当铂在催化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4%—1.6%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
  • 发表期刊:环境化学
  • 发表日期:2001,20(1)
  • 作 者:席北斗,孔欣,刘纯新,邱熔处,周岳溪,刘鸿亮


 

  • 奥运火炬手

  • 刘鸿亮院士工作中

  • 刘鸿亮院士接受采访


 

刘鸿亮

更新时间:2011-05-31

  环境工程专家,1932年6月生于辽宁大连,195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今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环境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环境研究院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主任,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2001年被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双聘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