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82.2河北矿冶学院炼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7.7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1994.3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工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8.8 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留学,后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东京大学任教,之后又在日本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2001年11月作为天津大学杰出人才回国,任环境学院院长。
在国内曾在钢铁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在日本期间,先后担任企业开发部部长及研究所所长,承担日本通产省开发项目多项,获专业协会和 知事奖多项。共申请专利30余项,学术论文多篇。
曾进行气固流态化,微生物固定化培养,电渗析有机酸连续发酵方法,无细胞合成蛋白,啤酒生产,废水的生物和物化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和开发。
技术任职: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的研究围绕资源环境、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的结合,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工程单元操作等方面展开,以社会急需,国际前 沿及学科性难题等为课题,力求原创性关键技术的突破,产生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成技术。
主讲课程:
目前研究课题:
1.膜电解超声波协同解吸钠碱再生循环烟气脱硫方法
气体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低价态膜电解钠碱吸收液再生方法的研究
超声波协同解吸方法的研究
SO2的资源化方法的研究
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
加热面电位调节生物污泥干燥方法的研究
电渗透过滤及脱水技术的研究
污泥的低成本脱水方法的研究
生物污泥的超声波细胞破壁可溶化技术的研究
污泥的油化技术的研究
3.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固体燃料化研究
4.厌氧发酵气体同时脱硫除CO2的清洁燃料化方法的研究
5.新型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
6.电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器的研究
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国家基金(新型脱硫方法,1亿日圆),211工程,985项目,及其他国际项目和国内横向项目。
姓名:张书廷
职务:资源环境研究所 所长
职称:教授
专业: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热能工程
所在系、所:环境工程系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箱:stzhang@tju.edu.cn
主要学历:1978.3~1982.2 河北矿冶学院化工系炼焦化学专业 学士;
1984.9~1987.7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硕士;
1991.4~1994.3 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工学 博士;
毕业后曾赴德国、美国进行短期学习。
主要学术兼职:
《环境工程学报》编委
主要学术经历:
曾在东京大学任教,之后又在日本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2001年11月作为天津大学杰出人才回国,至2009年10月任环境学院院长。在国内曾在钢铁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在日本期间,先后担任企业开发部部长及研究所所长,承担日本通产省开发项目多项,获专业协会和知事奖多项。共申请专利30余项,学术论文多篇。曾进行气固流态化,微生物固定化培养,电渗析有机酸连续发酵方法,无细胞合成蛋白,啤酒生产,废水的生物和物化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和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
1. 污泥及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高干脱水方法,生物污泥节能干燥及油化技术;
超声波溶胞增碳除磷脱氮工艺,污水处理新工艺及高效反应器。
2. 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利用
高浓度废水的高效厌氧发酵制产业沼气
农作物秸秆的化学处理产沼气
3. 电厂夜间电力的化学储能与有效利用技术
4. 工业节能
5. 新型烟气脱硫技术
主要讲授课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开发的啤酒在2007年马德里国际食品大赛获最高金奖2项,金奖1项,银奖2项(日本共获3项啤酒最高金奖)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2002.01-2003.12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城市污水厂污泥的低成本处理资源化技术及设备研究,第一承担人;
2002.01-2005.12 “211工程”十五期间学科建设—城市垃圾的低温热解与固体燃料化技术,第一承担人;
2004.07-20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活性污泥的加热面电位调节干燥方法的研究,第一承担人;
2004.07-2006.03 日本国家基金—排烟吸收液电解再生型脱硫技术系统的(示范)试验,技术发明人及技术承担人;
2007.12-2010.12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经济高校的剩余污泥减量化及磷资源化技术与设备研究(NO.2007AA06Z347),项目主持人;
2007.06-201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发酵技术与设备研究与示范应用(NO.2007BAD75B07),子课题负责人;
2007.10-2009.9 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废旧机电和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回收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NO. 07FDZDSH02400),子课题负责人;
2007.10-2009.9 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天津市废旧机电和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回收关键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07TXCJSH06600),子课题负责人
发明专利:
(1) 発泡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特许第2971057号
(2) 有机废水处理中污泥贮存设备的防臭方法及装置 特願平11-31659
(3) 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用催化剂 特願平2000-117762
(4)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特願平2000-124263
(5) 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特願平2000-267020
(6) 生物防臭脱臭方法及剩余污泥消化减量方法 特願平9-169378号
(7) 硝酸态氮的电气化学去除方法及装置 特願平2000-384335
(8) 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方法及装置 特願平2000-308485
(9) 固液混合物的固液分离方法及固液分离装置 特願平2001-56461
(10) 固液混合物的干燥方法及装置 特願平2001-112093
(11) 金属担体催化剂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特願平2001-106186
(12) 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杀菌方法及农产品的保鲜方法 特願平2001-255836
(13) 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 2004 1 0093966.0
(14) 含水物料的电渗透脱水装置, 专利号ZL200810007881.4
(15) 电场作用下的物料干燥方法与设备, 专利号ZL03129748.X
(16) 含悬浮物废水的处理方法, 专利号ZL200810153633.0
(17) 烟气钢渣湿式脱硫方法, 专利号ZL200810153376.0
(18) 含SO2气体的减法脱硫过程吸收富液和洗涤液的再生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13334.3
(19) 废旧汽车轮胎的冷翠处理方法, 专利号ZL200610015485.7
(20) 城市垃圾的热解炭化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200610014998.6
(21) 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外皮分离的方法与装置, 专利号ZL200810154326.4
发表论文:
[1] Zhang, S.T.; Koizumi, J.; Matsuoka, H.; Toda, K.. Analysis of electrodialyzer for electrodialysis culture using a model organic acid solution. KAGAKU KOGAKU RONBUNSHU, 1994, 20(2):191-197. (SCI)
[2] Zhang,S.T.; Toda K..Kinetic study of electrodialysis of acetic-acid and phosphate in fermentation broth.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1994,77(3):288-292. (SCI)
[3] Xiaoyan Yu, Shuting Zhang, Hui Xu. Electroosmotic dewatering behavior analysis for activated sludg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0,19(5a):932-939(SCI)
[4] Hui Xu, Shuting Zhang, Xuebin Lu. Effect of ultrasound on SO2 Desorption from sodium alkali desulphurization regeneration solu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0, 33(2): 231-236.(SCI)
[5] Ji AM, Zhang ST, Lu XB.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kinetics. Waste Management. 2010, 30(7):1225-1229.(SCI)
[6] Youshan Sun, Xuebin Lu, Shuting Zhang, et al. Kinetic study for Fe(NO3)3 catalyzed hemicellulose hydrolysis of different corn stover silages. 2011, 102 (3):2936-2942.(SCI)
[7] 马德刚,张书廷.电场协同污泥热干燥技术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65-66
[8] 王芬,季民,汪泳,张书廷.剩余污泥的超声破解与影响因素程度分析.环境科学保护,2004,30(6):16-22
[9] 孙路长,张书廷.生物污泥的电渗透脱水.中国给水排水,2004,20(5):32-34
[10] 谢建治,张书廷,赵新华,王洋.钠碱法烟气脱硫膜电解再生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6, 34(1):91-95 (EI)
[11] 张瑛华,张书廷,汪群慧.有机废水厌氧发酵产酸的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7,23(3):64-66
[12] 吕学斌,张毅民,张书廷.生物质水解液中糖酸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太阳能学报,2007,28(5):5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