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69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本地化管护 全市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有600多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3  浏览次数:151
核心提示:69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本地化管护 全市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有600多套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全市69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怎么建,怎么管?

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难题。而武进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结合,政府进行有效监督,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模式。

记者调查发现,全市目前690个行政村中,很多行政村都拥有10多个自然村,但全市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有600多套;而由于缺乏管护,一些设施长期“晒太阳”。此外,这些设施基本都由农委、环保和住建局投资,委托环保公司建设。因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存在大量盲区,所以很多地方责任主体缺失、维护资金缺乏、管理规章缺少。

作为我市拥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最多的行政区,武进区目前有370多个分散处理设施点,主要由6家公司建管。据分管该项工作的区农业局周明科长介绍,该区这项工作统一到一个部门,管护费用按每个点一年1万元、电费5000元计算,今年区里拨了550多万元,然后再根据考核情况下拨到企业,建立起了区、镇、企三级管护队伍,发现问题直接向企业扣钱。

“这逼着我们不能建完就走人,现在要管护,必须有本地化的队伍才能保证效果。”常州金梓环境科技公司负责人谢小东说。

谢小东同时也表示,由于每个点的处理设计能力不同,设施的运行电费从每年至少5000元至2万元不等,按统一标准拿款,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要在全市推广武进这种‘建管合一’的模式,首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武进做得好,是因为区级财政投入明显。”市环保局副局长祝正庆建议,“在财政拨款中,可以倡导让工业反哺农业,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筹集更多资金。”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群众反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量力而行,并将管网也纳入建设中,不宜盲目追求数字增长。另外,这些设施运行电费占比很高,目前是按“工业电价”收,基层包袱较重,希望能按“农用电价”计算。

王淑君 滕业龙 孙晖 张伟

 

69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本地化管护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12日 来源 常州日报 编辑 沈琳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