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杨昌柱----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5  浏览次数:562
核心提示:杨昌柱----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姓名: 杨昌柱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属学科: 环境工程系
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
联系电话: 027-87542795;13986226889
电子信箱: yangchzh168@126.com
杨昌柱  汉族,19569月出生,湖北枝江人,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分别于1982年元月、1984年于武汉水电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于1989  9 月前往法国留学、工作五年, 1993 年元月于图鲁兹应用科学学院获水处理与净化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到法国石油研究院 (IFP)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  8 月底应学校之邀回国。20018月至20023月为法国图鲁兹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被原电力部选拔为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8 8 月被遴选为湖南省第二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电力高校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咨询专家。
19936月至19948月在法国石油研究院 (IFP),博士后;1994820007月在长沙电力学院工作,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校参事会副主任;2000.08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工作。
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腐蚀与防护、清洁生产、节能节水降耗、“绿色“产品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活跃,近7年科研立项经费累计达300余万元,完成项目近二十项,开发的化学清洗无污染钝化、新型停炉保护、高压除氧器防腐蚀、输灰系统运行中除垢、炉内优化水工况-个性化处理新方案、发电机内冷水防腐蚀等新技术解决了一些安全经济生产难题,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
在“绿色“产品开发方面获得专利二项其中一种水溶性压敏胶制备方法获得两项金奖,低污染切削油的研制及相应后处理技术(主要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成果被法国最大的跨国石油集团-艾尔夫(ELF)公司列为储备产品和技术。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编入法国《配方科学》系列专著第四卷(19951), 国际会议4篇(其中一篇获湖南省第8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专业核心期刊10篇(其中权威期刊6篇),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各1所发表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腐蚀与防护水处理(含废水处理), 污染与控制等领域。
获奖情况
1.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1999(ICEE''''99), Vol.3, 297-300, Hong Kong ,16-18 August 1999
获湖南省第8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编号02-137-331, 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 一种水溶性压敏胶制备方法,专利 96 1 18346.2 可查http://202.96.46.252
"九八全国专利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国科技贸易促进委员会,1998.4
获最新技术与企业交流会暨科技成果金奖,中国发明协会优秀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1998.3
3. H2O2 LP复合型钝化剂在火电厂 125MW 机组锅炉酸洗中的应用,第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337348199510月,宁波
获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缓蚀剂专业委员会
4. 化学清洗无污染钝化新方案第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34534819978月,海口
获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缓蚀剂专业委员会
5. 热力设备腐蚀专家诊断系统开发---凝汽器及内冷水系统湖南省第二届腐蚀与防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株洲, 1997.11, 12-16, 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 
其它奖励
199910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1995 9月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荣立二等功
19985 被湖南省表彰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710月获电力新星奖教金.
19972月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受到华中电力集团的表彰和奖励被授予“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科学技术专家”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长沙电力学院首届科技十佳.


杨昌柱

1956.9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科学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

02787792154

yangchzh168@126.com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分别于1982年元月、1984年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于1989 9 月前往法国留学、工作五年, 1993 年元月于图鲁兹应用科学学院获水处理与净化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到法国石油研究院 (IFP)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 8 月底应学校之邀回国。20018月至20023月为法国图鲁兹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0至现在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缓蚀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多年来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讲授过《水处理工程》、《膜科学与技术》、《膜化学与膜分离工程》、《废水处理新技术》、《水质科学与工程》、《金属腐蚀与防护》、《锅内水汽理化过程》、《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前沿》,《环境工程前沿》,《环境材料》《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程,备课认真,每年更新教案,不断将新理论、新技术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所讲课程生动活泼、反应学科的前沿动态。善于激发创新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互动,难点深入浅出,从宏观到细节再到微观层层解剖,从原理到设备/装备到工程渐次展开,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

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领域和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界面电化学/电池、腐蚀与防护、环境污染防治、节能节水降耗、清洁生产、绿色产品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活跃,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和参与过电力部重点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三十余项。

2000年以来,参与国家十五863课题研究(排名第二,主持子课题:城市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设备(包括膜滤消毒、生物反应器自控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城市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与示范,(编号:2003AA601110);

参与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研究:城市污水生物/生态工程处理集成技术与装备化(编号:2003AA601110);

武汉市专项:污水处理设备成套化与产业化;

武汉市十五专项课题(课题负责人):景观水治理与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编号:20046004069-05),于2010年通过武汉市科学技术局鉴定,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一体化同步脱氮除磷生物反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武汉市建委十五攻关项目:生活小区中水回用成套技术设备与工程示范,(编号:2004-8);

城市污水资源化多功能复合技术研究,此项研究已于2005年通过建设部鉴定,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成果。

所开发的锅炉汽轮机带负荷清洗/防腐蚀防垢在线除垢、化学清洗无污染钝化、长效停炉停机保护方法、高压除氧器防腐蚀、输灰系统运行中除垢、炉内水工况个性化优化处理技术、发电机内冷水防腐蚀等新技术解决了一些安全经济生产难题,产生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对膜生物反应器、第三代厌氧颗粒生物反应器、好氧颗粒生物反应器、电化学催化反应器、光电催化反应器、污泥深度脱水等进行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绿色"产品开发方面获得的专利水溶性压敏胶制备方法获得两项金奖,低污染切削油的研制及相应后处理技术(主要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成果被法国最大的跨国石油集团-艾尔夫(ELF)公司列为储备产品和技术。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多篇A类和T2类论文受到华中科技大学奖励;一篇编入法国《配方科学》系列专著第四卷(19951),一篇获湖南省第8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所发表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腐蚀与防护, 水处理(含废水处理), 污染与控制等领域。

 

 

荣誉

1997年被原电力部确认为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8 8 月被确认为湖南省第二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99910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1995 9月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荣立二等功

19985 被湖南省表彰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710月获电力新星奖教金

19972月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受到华中电力集团的表彰和奖励, 被授予中国华中电力集团科学技术专家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长沙电力学院首届科技十佳

1998年被长沙电力学院表彰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8.4 "九八全国专利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全国科技贸易促进委员会

1998.3 获最新技术与企业交流会暨科技成果金奖,中国发明协会优秀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

1999.8湖南省第8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编号02-137-331,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近年来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著作目录

[1] Kai Cheng, Jingping Hu, Huijie Hou, Bingchuan Liu, Qin Chen, Keliang Pan, Wenhong Pu, Jiakuan Yang, Xu Wu, Changzhu Yang.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oculated microbial fuel cells for enhanced epoxy reactive dilu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 Volume 229, April 2017, Pages 126-133

[2] Bei Lo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akuan Yang, Guosheng Jiang, Jinfeng Dan, Jing Zhang, Li Zhang. The treatment of solvent recovery raffinate by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a pilot-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ournal of Water & Health, 2015, 13(3):746-57.

[3] Bei Lo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akuan Yang, Fubiao Liu, Li Zhang, Jing Zhang, Kai Cheng. Tolerance to organic loading rate by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a cyclic aerobic granular reacto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5, 182:314–322.

[4] Bei Lo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akuan Yang, Yafei Shi, Jing Wang, Jun Bai, Xuanyue Zhou, Guosheng Jiang, Chunyang Li, Fubiao Liu. The stability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treating municipal sludge deep dewatering filtrate in a bench 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69(5):244-250.

[5] Mingming Fan,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gdong Zhang.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of ZnO film for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nitrophenol.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4, 17(1):104-109.

[6] Man Zha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Yuanbin Tan, Kun Yang, Jingdong Zhang.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of WO3/TiO2 heterojunction films with high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14, 148:180-186.

[7] Kun Yang, Wenhong Pu, Yuanbin Tan, Man Zhang, Changzhu Yang, Jingdong Zhang. Enhanc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r-doped TiO2 nanotubes modified with polyaniline.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4, 27:777-784.

[8] Junfeng Wu, Wenhong Pu, Changzhu Yang, Man Zhang, Jingdong Zhang. Removal of benzotriazole by heterogeneous photoelectro-Fenton like process using ZnFe2O4 nanoparticles as catalys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5(4):801-807.

[9] Man Zhou, Jianyu Go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BR using modified ASM3 mode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27(1):473-481.

[10] Jianyu Go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gdong Zhang.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of tungsten doped TiO2 films for visible light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67(1):190-197.

[11] Yanqiong Zheng,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gdong Zhang. Determination of oxalic acid in spinach with carbon nanotubes-modified electrode. Food Chemistry, 2009, 114(4):1523-1528.

[12] Hongbo Liu,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gdong Zhang.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ructure of dynamic membrane in the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148(2-3):290–295.

[13] Hongbo Liu,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gdong Zhang. Removal of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for reusing to boiler feed-water by an anaerobic/aerobic/membrane bio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8, 140(s 1–3):122-129.

[14] Gongming Qian, Changzhu Yang, Wenhong Pu, Jintao Huang, Jingdong Zhang. A novel polycatechol/platinum composite film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Synthetic Metals, 2007, 157(10):448-453.

… …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