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海水淡化“出水就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到2015年,国内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260万吨/日,较目前增加3~4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8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海水淡化“出水就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到2015年,国内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260万吨/日,较目前增加3~4倍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海水淡化”夺人眼球,尤其是在人均淡水资源贫乏的我国。

不过几年前就着手海水淡化产业布局的企业,却因残酷的现实而步履蹒跚,甚至停下了脚步。今年4月22日,双良节能宣布,决定终止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我们感觉这个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的需求不会特别大,我们了解到的其他项目的进展普遍都比较慢。”双良节能董秘王晓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目前的水价来看,他们“出水就亏”。

“企业的装备能力并不过度,关键是政策没有配套。”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集团大中华区销售总经理薛松毅认为。“主要是水价机制和海淡补贴怎么平衡,现在是水价倒挂的,大家就只能趴在那里。”

雷声大雨点小

早在2011年11月,双良节能就发现海水淡化项目市场需求未达预期,将项目拆分成为两期,原募集资金变更为只投资一期。截至去年年末,双良节能在海水淡化项目上的累计投资达2084.37万元。

不过,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双良节能海淡项目的“流产”并不能代表行业情况。“其工艺并未选择主流的膜法工艺,而是选择了更适用于中东地区的热法。”

海水淡化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膜法利用高压泵将海水通过膜压出淡水,热法则将淡水变成蒸汽再冷凝,总体而言,膜法能耗和成本较低,建设周期较短。

事实上,不仅双良节能,一些头顶“海水淡化”光环的上市公司尽管在当初积极布局,但如今进展均较为缓慢。

南方泵业曾被视为将在海水淡化高压泵领域大有作为。其海水淡化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发分别从2010年7月和2011年12月就开始,目前两个研发项目均在试制过程中,未达成目标。南方泵业承诺在海水淡化项目上的投资总额为4492万元,但截至去年底,其投资进度仅为18.96%。

一家外资柱塞泵代理商告诉记者,用于海水淡化大型项目的都是大型的离心泵,市场主要被瑞士苏尔寿、德国凯士比、美国滨特尔等外资品牌占据。“海淡项目规模大才能产生效益,小规模的都得亏,所以大型高压离心泵才是方向,但南方泵业主推的并非这种。”

在海水淡化设备领域,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是三个核心部件。包括上海电气、津膜科技、南方汇通、中集集团、首创股份等都已进驻海淡领域。其中,南方汇通被视为是反渗透膜领域较有潜力的一员。但南方汇通旗下时代沃顿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海淡膜所占比例很小,那都是外面炒的”。

据此前媒体报道,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已经安装好的四台海水淡化装置中,只有一台在运行,其余三台都处在停机备用状态。据当时一名负责人表示,意气已经建成的日产10万吨的淡化项目,实际产量1.8万吨,其中1万吨工厂自用,其余8000吨并入汉沽市政管网中。

除此之外,在天津、山东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闲置情况。

淡化出的水用不掉

“因为运营费用过高,我们的一些项目停掉了,没有投资下去。”一家知名外资海水淡化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采用膜法技术,国外可能达到0.5美元/吨的成本,但考虑到国内水质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成本仍在7元/吨,较自来水价格而言并无竞争力。“一些电厂不愿意,其他的大型园区就更起不来了。”

一名在水处理行业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说,海水淡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远洋作业及部分小海岛,其他经济性有待提高,“更多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或者作为企业融资的故事源。”

“这个行业都是叫好不叫座,有谁真正赚到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膜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号称都是在给海水做淡化,但说得不好听点,当年十三号文件一出来,企业上马,就是冲着配套资金去的。”

这名业内人士指的“十三号文件”,就是去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而当年8月发布的《海水淡化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国内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260万吨/日,较目前增加3~4倍。

国海证券分析师王立尧指出,目前一些海淡项目每天淡化出来的水用不掉,“这里就需要政府协调,把这些多出来的水卖给其他人,比如给自来水厂做深加工,中水处理,但这些厂家如果没有补贴是不会愿意做的。”

据了解,各部委曾在去年6月就海淡补贴开会讨论,但至今没有定论。

“这里面牵扯到的部门比较多,条块分割太厉害,水利部、海洋局、环保部、发改委、管网改造涉及到的住建部等好几个部门,难以统一协调。”上述膜企业负责人表示。

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蓝伟光向记者介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水政策,“把水源供应与污水处理等所有与水相关的部门集中到环境与水源部统一规划与管理,以此统筹新加坡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海水淡化“出水就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时间:2013-06-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