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轶----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13-07-13 浏览次数:
157
核心提示:刘轶----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题目: |
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研究 |
作者: |
刘轶,周健,李晓品,张永胜,肖龙 |
作者单位: |
(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
摘要 : |
对高浓度生活污水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磷平衡和磷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负荷为1.0 kgCOD/(m3·d)、DO浓度为6 mg/L、温度为30 ℃、不外排污泥、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运行25 d期间对TP的去除率稳定在85%~93%;生物膜污泥中的聚合磷酸盐含量仅为0.274 mgP/gDS,而结合态磷化氢含量高达3.51×106 ngP/kgWS;系统每天对外源磷的去除量为44.2 mg,共损失0.77 g的磷,成功构建了磷酸盐生物还原除磷系统。与接种污泥相比,运行25 d后生物膜污泥中的有机磷(Org-P)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减少了3.0和1.43 mgP/gDS;在各种无机形态磷中,水溶性活性磷(H2O-P)、金属结合态磷(NaOH-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难溶性的无机和有机态聚合磷(NaOH85-P)含量分别减少了84.1%、13.7%、6.24%、27.3%,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增加了68.9%,据此推断磷形态的转化途径可能是Org-P→H2O-P→NaOH-P→BD-P→NaOH85-P→HCl-P。 |
关键词: |
生活污水;磷酸盐还原;磷平衡;磷形态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315-005) |
|
2013-13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