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9  来源: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中国环  浏览次数:635
核心提示:吴丰昌职 称:研究员/首席/主任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10-84915312Email:wufengchang@vip.skl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吴丰昌

    环境基准标准与流域污染防治专家,主要从事环境基准与标准、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1965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吴丰昌


吴丰昌,男,196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领军人才称号和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长期从事环境基准与标准及污染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环保公益重大项目和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工作项目等10余项。在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水质基准关键技术、湖泊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水环境标准制修订、生态安全调查和重点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等多项国家重点环保任务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所属科研团队/平台


云南省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省创新团队


教育与工作经历


22008.6-至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22008.3-2008.6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2004.1-2008.3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2001.6-2004.7加拿大Trent大学研究助理


22001.6-2004.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1996.9-1999.5加拿大McMaster大学讲座副教授1999.5-2001.6日本名古屋大学JSPS海


外特别研究员


21995.6-1996.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特聘)


21992.9-1995.6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1989.9-1992.6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21985.9-1989.6     长春地质学院,获本科学位。


代表性著作


[1] 吴丰昌, 李会仙. 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案例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2] 吴丰昌, 邢宝山.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3] 吴丰昌, 李会仙译, 孟伟校. 美国水质基准制定的方法学指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0


[4] 吴丰昌, 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科学出版社, 2010


研究方向及兴趣


l湖泊污染机理与过程


l水质基准和标准、风险评估


l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


招生要求


勤奋踏实,有钻研精神。


联系方式


l联系电话:010-84915312


lE-mail:wufengchang@vip.skleg.cn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丰昌

    吴丰昌(1964.08.23-),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浙江衢州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在日本、加拿大工作8年。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做出重要贡献。

 

    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政府服务奖、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丰昌,1964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衢州,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  。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  。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 [3]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4]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5]  。
吴丰昌的研究方向包括:湖泊环境科学;地球化学;水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中文名
吴丰昌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
出生日期
1964年08月23日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要成就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1. 1 人物经历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4.  荣誉表彰
  5. 3 社会任职
 

人物经历

编辑
199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 [3]  。
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4] 
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6]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环境基准与标准) [5]  。
曾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  ,目前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负责人 [2]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丰昌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中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做出重要贡献 [7]  。
  • 科研项目&成果奖励
吴丰昌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3项 [7]  。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国家环境基准技术框架的预研究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重大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子课题: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体系 国家水专项
溶解有机质在中日典型湖泊中归趋的对比研究 国家中日合作基金
天然有机质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来源与过程辨识 国家面上基金项目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 国家973项目
成果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来源
2004年   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013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8] 
2017年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 
  •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作者 出版社
2015.07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研究》 [10]  吴丰昌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3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质量基准》 吴丰昌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06 《中国环境基准体系中长期路线图》 吴丰昌,孟伟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03 《中国环境基准研究中长期路线图》 [11]  吴丰昌,孟伟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06 《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及其案例研究》 [12]  吴丰昌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9 《美国水质基准制定的方法学指南》 吴丰昌,李会仙编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1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机理》 吴丰昌,邢宝山等编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11 《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 孟伟,吴丰昌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1 《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13]  吴丰昌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01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英文版》 吴丰昌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期刊论文
  1. Liao H, Bu W, Zheng J, Wu F,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radionuclides ((239+240)Pu, (240)Pu/(239)Pu, and (137)Cs) in sediment cores of Lake Bosten in Northwestern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7):3840-3846 [14]  .
  2. Xie F, Wu F, Liu G, Mu Y, Feng C, Wang H, Giesy JP. Removal of phosphate from eutrophic lakes through adsorption by in situ form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from diatomi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1):582-590 [15]  .
  3. Feng CL, Wu FC, Mu YS, Meng W, Dyer SD, Fan M, Raimondo S, Barron MG. 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Applications in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20): 11382-11383 [16]  .
  4. Yu T, Zhang Y, Wu FC, Meng W. Six-Decade Change in Water Chemistry of Large Freshwater Lake Taihu,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6): 9093-9101 [17]  .
  5. Zhu YR, Wu FC, He ZQ, Guo JY, Qu XX, Xie FZ, Giesy JP, Liao HQ, Guo F.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Lake Sediments by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4): 7679-7687 [18]  .
  6. Wu FC, Mu YS, Chang H, Zhao XL, Giesy JP, Wu KB. Predicting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Protecting Aquatic Life from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or Metalloid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1): 446-453 (Second Runner-Up Best Article– Science 2012) [19]  .
  7. Feng CL, Wu FC, Zheng BH, Meng W, Paquin PR, Wu KB. Biotic Ligand Models for Metals-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Revis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in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20), 10877-10878[20]  .
  8.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Wan GJ. Anomalous plutonium isotopic ratios in sediments of lake Qinghai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21), 9188-9194 [21]  .
  9. Wu FC, Meng W, Zhao XL, Li HX, Zhang RQ, Cao YJ, Liao HQ. China Embarking on Development of its Own National Water Quality Criteria System.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21), 7992-7993.
  10.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lutonium and Cs-137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Quantifying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8), 2911-2917.
  11. Wu FC, Evans RD, Dillon PJ.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M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detec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 37:3687-3693.
  12. Wu FC, Tanoue E. Isol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copper-complexing ligands in streamwater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1, 35:3646-3652.
  13. Wu FC, Qing HR, Wan GJ. Regeneration of N, P, and Si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of lak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Water Research, 2001, 35(5):1334-1337.
发明专利
(1)吴丰昌, 朱静.用改性粉煤灰处理锑矿选矿废水的方法.
(2)吴丰昌,朱静,潘响亮.用铝电极-电絮凝法处理含锑工业废水的方法.
(3)吴丰昌,朱静.用铁电极-电絮凝法处理含锑工业废水的方法.
(4)吴丰昌和徐冰冰,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及应用其去除水中苯并三唑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22]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来源
201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3-24] 
2015年 第17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5] 
2015年 SETAC(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政府服务奖 [26]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7] 
2010年 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7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2] 
2006年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8] 
2006年 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名第1)  
2005年 贵州省省管专家 (证书编号:2005-102-077)  
2004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称号(前20%) [3] 
2004年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候德封青年科学家奖  
2001年 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称号 [22]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领军人才 [29]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国家重大水专项十二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主题专家组成员
2014年09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
2014年08月- 《湖泊科学》副主编
2014年08月- 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30] 
参考资料
  • 1.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  .科学网[引用日期2017-11-27]
  •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引用日期2015-12-28]
  • 3.  纪念百人计划20周年  .纪念百人计划20周年[引用日期2015-12-28]
  • 4.  杰出青年名录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引用日期2015-12-28]
  • 5.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7-11-27]
  • 6.  关于公示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的公告  .中国人才网[引用日期2016-10-21]
  • 7.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04-28]
  • 8.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通用项目)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12-28]
  • 9.  我院40位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01-13]
  • 10.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质量基准  .科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12-28]

我院吴丰昌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事处 | 2017-11-27 16:17:38   阅读( 3338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1127-1.png

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要从事湖泊污染机理与过程、水质基准和标准、风险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领军人才称号和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曾任国家973项目和国家环保公益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目前为《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pringer)和《湖泊科学》刊物副主编,中国环境百科地学主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共发表论著300多篇,其中SCI收录200多篇,EI收录100多篇,出版中英文论著6部。


吴丰昌
  称:研究员/首席/主任
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84915312
Email:wufengchang@vip.skleg.cn
个人简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先后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工作8年。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先后获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称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级“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目前为《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湖泊科学》刊物编委。
主要从事湖泊污染机理与过程、水质基准和标准、风险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
近期代表论文论著:
(1)          孟伟和吴丰昌主编,《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2010.
(2)          吴丰昌等著.《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科学出版社, 2010.
(3)          Wu FC and Xing BS.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environment. Beiji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Publisher, 2008.
(4)          Wu FC, Zheng J, Liao HQ, Yamada M.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lutonium and 137C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Quantifying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44, 2911–2917.
(5)          Wu FC, Meng W, Zhao XL, Li HX, Zhang RQ, Cao YJ, Liao HQ. China Embarking on Development of its Own National Water Quality Criteria Syste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 7992–7993.
(6)          Wu FC, Guo JY, Chang H, Liao HQ, Zhao XL, Mai BX, and Xing BS, 2012,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in sediments from twelve lak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62 (2012) 262e268
(7)          Wu, FC.; Xu, L.; Sun, Y.; Liao, H.; Zhao, X.; Guo, J.,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in three Chinese lakes.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2, DOI: 10.1007/s11368-012-0498-9.
(8)          Wu FC, Fu ZY, Liu BJ, Mo CL, Chen B, Warren Corns, Liao HQ, Health risk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co-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in the world`s largest antimony mine are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9 (2011) 3344–3351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