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三门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传来消息:今后,三门峡市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方面,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 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水平。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从2005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向社会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先后分15批,投入资金3.5个亿,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30处,解决农村8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使用,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针对三门峡市农村饮水安全单村工程多、地域分散,管理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会议提出:今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在建设方面,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新建一批规模化、自动化供水工程;挖潜改造一批已建工程,包括2005年以前建的乡镇供水工程,提高自动化水平,扩大集中供水规模。不能建水厂的,也要通过管网延伸的手段,向规模化集中供水方向靠拢,千方百计提高规模化供水工程的建设水平。在管理方面,将重点加强机构、队伍、制度、信息网络等的建设。各县(市)、区将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时间节点、奖罚措施,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
会议强调,要认真研究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机制问题,明晰工程产权、工程的经营和使用权,强化管理责任,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管理水平;要明确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十二五”规划指标,把标准化、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建设作为今后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要认真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关键问题,落实市、县、乡、村管理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搞好水质检测,保障饮水安全;要高标准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继续保持三门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全省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