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刘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硕导 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药剂及材料研发工作,担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中国石油大学刘芳教授研发复合生物酶缓蚀剂工业化生产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05  浏览次数:524
核心提示:刘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硕导 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药剂及材料研发工作,担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中国石油大学刘芳教授研发复合生物酶缓蚀剂工业化生产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石油大学刘芳教授研发复合生物酶缓蚀剂工业化生产技术

  日期:2018-03-05     来源:青岛晚报        
核心提示:刘芳教授对生物酶进行固定化,以延长其作用时间,并对固定化载体进行不断筛选,研究各种载体的表面性质及空间结构,并对多种载体进行改性表征,最终制备出缓释效率可达90%以上的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复合生物酶缓蚀剂。目前刘芳教授正在为复合生物酶缓蚀剂的工业化生产及利用做出进一步努力。
 
 

 

    作为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带头人,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刘芳教授在石化行业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等科研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她的带领下,科研团队构建了循环水补充水处理技术、循环水系统水质稳定技术和循环水排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实现了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从而稳定循环水水质、减少污水排放、降低循环水新鲜用水量,实现了水循环利用目标;成果在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了应用。该成果应用过程中,节约了循环水系统的新鲜水用量,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减少了污水排放。 
    在科研过程中,刘芳还发现某些生物酶具有缓释性能,例如脂肪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等,于是刘芳教授对这些生物酶进行了用于循环冷却水方面的研究。研究初期就顺利地发现,这些生物散酶的缓蚀性能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可以做到安全无污染,但是由于生物酶的生物特性导致作用时间不长。因此,刘芳教授对生物酶进行固定化,以延长其作用时间,并对固定化载体进行不断筛选,研究各种载体的表面性质及空间结构,并对多种载体进行改性表征,最终制备出缓释效率可达90%以上的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复合生物酶缓蚀剂。目前刘芳教授正在为复合生物酶缓蚀剂的工业化生产及利用做出进一步努力。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人物简历 
刘芳 1976年4月生,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 
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2006年参加工作,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药剂及材料研发工作,担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姓 名: 刘 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6年4月
职 称: 教授
民 族: 汉族
单 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文化程度: 研究生
研究领域
水污染控制
教育经历
1994.09-1998.07 山东矿业学院 学士
1998.09-2001.03 山东科技大学 硕士
2001.04-2004.03 同济大学 博士
2004.04-2006.04 东华大学 博士后
2006.04至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师

科研成果

1、2011.09,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粘泥生长特性与控制技术,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11.08,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粘泥生长特性与控制技术,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10.12,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粘泥生长特性与控制技术,省部级鉴定;
4、2009.10,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07.07,纳米技术用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省部级鉴定;
6、2007.07,石化企业“恶臭”污染综合防治及评估技术研究,省部级鉴定;
7、2007.07,新型改性硝酸铵工业化实施及生产控制标准研究,省部级鉴定。

主要论著

杀菌剂对不同生长状态下生物粘泥作用效果的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EI收录;
循环水系统黏泥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EI收录;
循环冷却水系统操作条件对其中生物黏泥成分及性能的影响,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EI收录;
水质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EI收录。 [1] 

 

姓名 刘芳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04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手机 15165281596 职称 副教授 硕导 职务 党支部书记 最后学位 博士
办公电话 0532-86984668 电子信箱 liufangfw@163.com
通信地址 化学化工学院工科楼A座518室
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循环冷却水营养体系与生物粘泥生长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主持; 
2、炼油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粘泥生长特性的研究,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08-2010,主持;

3、炼油化工环保新技术开发应用-恶臭气体处理技术开发,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008-2010,参加; 
4、恶臭气体处理技术调研及工艺方案研究,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008-2010,参加;

5,大连石化恶臭污染评估及治理技术研究,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006-2008,参加;

6、油田采出水回用于生态用水技术规范,中国石油、国家标准委员会,2008-2010,参加;

7、高温干旱环境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008-2010,参加;

8、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及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项目,2006-2008,参加;
9、高含氮有机废水(锦纶生产废水)的脱氮新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上海博士后基金,2004-2006,主持;

10、己内酰胺废水的生物脱氮及水资源回收利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4-2006,参加;

11、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对策研究及其评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4-2006,参加。
 

获奖情况

1、含有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2009.10,10/10
2、含有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9.10,10/10
3、纳米技术用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教育部鉴定,2007.6,6/11
4、石化企业“恶臭”污染综合防治及评估技术研究,教育部鉴定, 2007.9,9/12
5、新型改性硝酸铵工业化实施及生产控制标准研究,教育部鉴定,2007.9,9/10

专著、教材

1、纺织化纤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425-2008,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参编。 
 

发表学术论文

1、刘芳、张桂芝、夏璐等,操作条件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和结垢的影响,化工进展,29(4) 
2、刘芳、侯衍美、赵朝成等,水质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3(4)(EI)
3、刘芳、侯衍美、赵朝成等,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3(1)(EI) 
4、张桂芝、刘芳、赵朝成等,循环冷却水中营养物水平与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相关性,化工进展,2009,28(11) 
5、Liu Fang, Zhao Chaocheng, Xia Lu, et al. Nutrient Limiting Biofouling Formation i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ISTP) 
6、Liu Guohua, Liu Fang and Chen Jihua.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m Nylon-6 Wastewater Using an A/O1/O2 Biofilm Syste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ISTP) 
7、王永强,于秀娟,张秀霞,刘芳,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苯甲酸,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 (1)(EI) 
8、王永强,赵朝成,赵东风,刘芳,TiO2-xNx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太阳能学报,2009,30(1)(EI) 
9、Liu Fang, Zhao Chaocheng, Zhao Dongfeng, et al. Tertiary treat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with combined media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CMBAF) at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s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 160(1)(SCI, EI) 
10、刘芳,赵朝成,赵东风等,硝化系统中自养细菌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8,1(EI) 
11、Tian Qing, Li Fang, Liu Fang, et al.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Residual Matters in Textile Dyeing and Printing Secondary Effluent,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8,25(3) (EI) 
12、王永强,赵东风,张秀霞,刘芳,二氧化钛-聚四氟乙烯光催化膜制作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现在化工,2008 ,3(EI) 
13、Liu Fang, Liu Guohua, Tian Qing, et al. A combined system for biolog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carbon from nylon-6 production wastewater,Journal of DonghuaUniversity,2007,24(6)(EI) 
14、刘芳,赵朝成,张秀霞等,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锦纶6废水的脱氮特性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31(6)(EI) 
15、刘芳,赵朝成,张秀霞等,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处理锦纶废水二级出水的性能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7, 1(4) 
16、刘芳,赵朝成,张秀霞等,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7(4) 17、刘芳,刘国华,张曼等,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锦纶6生产废水,中国给水排水,2007, 23(5);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