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具有普遍适应能力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1、 工艺流程
a. 原水为生活污水,出水达标排放时

b. 原水为优质杂排水,出水作为回用

c. 原水为生活污水,出水作为回用时



2、 工艺原理
曝气生物滤池是利用经特殊材料专用工艺烧结加工制成的小粒径、高孔隙率,低空隙率滤料上生长的附着性微生物膜,在人工供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工艺。
3、 工艺特点
① 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相关排放或回用标准;
② 投资、运行费用适中;
③ 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比除膜式生物反应器工艺以外的其它工艺少;
④ 易制成模块化设备或构筑物,对污水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⑤ 调试时间短,投入运营快;
⑥ 日常操作和运行维护管理技术要求低;
⑦ 中水利用率较高;
⑧ 气味和污泥问题较少。
4、 日常管理操作工作内容
① 定期清理格栅、格网和毛发聚集器隔除的毛发、织物等大型污物;
② 定期排除或处置水解酸化池或沉淀池的剩余污泥;
③ 巡检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
④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换易损配件。
5、 对运行管理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
① 数量要求
处理规模≤500m3/d
出水回用时,兼职1~2人;出水达标排放时,专职2~3人;
处理规模≥500m3/d,随处理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 对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
经培训,具备电气、机械和污水生物处理方面的常识,能进行一般的电气设备操作、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和简单工艺调整。

二、 适应超狭窄空间的膜式生物反应器工艺
1、 工艺流程
a. 达标排放时

b. 中水回用时



2、 工艺原理
膜式生物反应器是利用被膜组件完全截留的悬浮态微生物,在人工供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工艺。
3、 工艺特点
① 流程简化,出水水质和稳定性优于其它工艺;
② 占地面积少于其它工艺;
③ 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于其它工艺;
④ 对污水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⑤ 膜的清洗和更换等项工作对日常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⑥ 中水利用率高;
⑦ 气味和污泥问题较少。
4、 日常管理操作工作内容
① 定期清理格栅隔除的毛发、织物等大型污物和沉砂池中的泥砂;
② 定期排除或处置膜式生物反应器中剩余污泥;
③ 巡检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
④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换易损配件;
⑤ 定期进行膜清洗。
5、 对运行管理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
① 数量要求
出水回用时,兼职1~2人;出水达标排放时,专职2~3人。
② 对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
经培训,具备电气、机械、污水生物处理和膜的特性及清洗方面的常识,能进行一般的电气设备操作,设备检查、维护、保养,膜的清洗和简单的工艺调整。
三、 高土地利用率和低运行费的土地处理工艺
1、 工艺流程

污泥定期外运处置


2、 工艺原理
土地处理工艺是利用人工配制土壤上生长的附着性微生物膜及更大型动植物的生物链作用,在大气自然复氧或植物供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工艺。
3、 工艺特点
① 出水水质好且较稳定;
② 运行费用低(0.2元/m3。随当地低级劳务人员的薪酬不同而变化);
③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量小,技术要求低;
④ 对污水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⑤ 气味和污泥问题最少;
⑥ 中水利用率较高;
⑦ 和绿化、景观和废地改造工程结合建设时,土地利用率高。(10~20(m2/m3/d))。
4、 日常管理操作工作内容
① 定期清理格栅隔除的毛发、织物等大型污物;
② 定期排除或处置厌氧池、水解酸化池或化粪池中的剩余污泥;
③ 定期割除生长土壤上的植物。
5、 对运行管理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
① 数量要求
小规模时,兼职1~2人。
② 对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
无特殊技术要求,一般人员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