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曾光明----- 湖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6  浏览次数:822
核心提示: 曾光明教授、博导、长江学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曾光明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工英才
..........................................................................................................
   
 

湖南华容人。首批“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2)、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2009)、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2004)。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011、2013)和进入第二轮候选人(2011)。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007)。湖南大学及加拿大Regina大学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南京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州大学兼职(客座)教授。1978年6月至1988年6月在武汉大学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专业、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专业攻读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88年6月获得武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500名博士之一)。1988年7月到湖南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方法、环境系统工程、废水废气治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1990年至今,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四大学、里昂第一大学、法国科学中心等有关实验室,在德国Aachen的水和固体废物研究所(Institut fur Siedlungswasserwirtschaft,RWTH Aachen) 等大学研究所,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Regina等大学合作研究总共 5 年多时间。 

已主持包括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项( 1 项青年、4 项面上、1 项杰青、1 项国际、1 项重点)、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 1 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年轻教师教学科研奖励(高校教师奖)计划基金项目 1 项、荷兰政府NDGIC (Netherlands Directorate Genera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资助的UWEP (Urban Waste Expertise Programme)项目 1 项、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 1 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 1 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1 项、中德环境合作重大项目 1 项、中加环境合作重大项目 1 项在内的28项课题。 

已获 1.2009年度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一,涂料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方法),2.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一,堆肥环境生物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3.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一,以高效、高降解和低成本为目标的污染治理生物制剂及应用),4.200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发明类)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一,涂料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方法),5.2007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二,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6.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一,废塑料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技术及示范工程),7.2002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8.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1996年、2009年,中国龙舟文化旅游开发区暨中国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区域环境规划研究、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示范工程),9.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 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二、第三、第三、第四、第六,1995年、2005年、2006年、1989年、2006年、2005年,2005年,造纸黑液对凌津滩库区水质污染及治理、套筒式湿法除尘脱硫技术与装置、河流水质不确定性的数学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单级自养脱氨氮技术研究及应用、冶炼烟气脱硫新技术、养猪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示范工程、冶炼烟气脱硫新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

已获 1.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一, 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2002年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2001-2002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1 项(《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著作)。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负责人。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2009)负责人。在人才培养方面,2010年还捐赠“长江学者成就奖”个人免税的100万人民币奖金设立了“湖南大学长江环境奖学金”用以资助贫困优秀学生。 

已独立和合作申请国家专利 84 项(国家实用新型 4 项、国家发明专利 80 项)。已独立和合作获授权国家专利 65 项(国家实用新型 4 项、国家发明专利 61 项)。 

已独立和合作出版专著或教材或论文集 1.《堆肥环境生物与控制》( 80 万字,科学出版社,2006.2)、2.《城市生态规划概论》( 60 万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环境工程案例库》( 60 万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4.《废塑料裂解制液体燃料的新研究及设计实例》( 30 万字,科学出版社,2003.6)、5.《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80 万字,Science Press,2004.6)、6.《ENERGY & ENVIRONMENT》(300万字,Science Press,2003.8)、7.《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 50 万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4)、8.《环境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专著 30 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 )、9.《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主编, 214 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10.《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副主编, 71 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3 )、11.《环境系统模拟与最优化》(36 万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036)、等 11本。 

已独立和合作发表影响因子大于2的国际SCI论文约 300 篇,这些国际刊物包括以下几十种著名刊物: Science(SCI IF=31.027)、Nature ( SCI IF=38.597)、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 IF=5.257)、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SCI IF=10.353)、Biotechnology Advances (SCI IF=9.599)、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SCI IF=8.120)、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CI IF=5.429)、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CI IF =5.825)、Bioresource Technology (SCI IF=4.75 )、Analyst (SCI IF 3.969)、Water Research (SCI IF = 4.655)、J. Chromatography A(SCI IF=4.612)、Journal of Memebrane Science (SCI IF=4.093) 、Anal Bioanal Chem. (SCI IF = 3.659)、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SCI IF=3.535)、Electrochimica Acta(SCI IF=3.777)、Chemosphere (SCI IF=3.137)、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CI IF = 3.73)、Analytica Chimica Acta(SCI IF=4.387)、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 IF= 3.925)、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SCI IF=3.689)、Water Resources Research(SCI IF=3.149)、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CI IF=2.038)、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 IF=3.057) 、Biodegradation(SCI IF=2.173)、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SCI IF=2.816)、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SCI IF=3.554)、Ecological Modelling(SCI IF=2.069)、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SCI IF = 2.02)、Process Biochemistry (SCI IF=2.414)、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SCI IF=2.592)、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 IF=3.75)、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SCI IF=3.587)、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SCI IF=2.596)、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CI IF =2.906 )、Plant Science(SCI IF=2.922)、Sep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SCI IF=2.894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SCI IF=2.30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 IF=3.473)。已独立和合作发表会议论文 126 篇(国际会议 91 篇, 国内会议 35 篇,国际会议大会主题发言 18 篇 )、EI收录论文约 390 篇(有EI号的论文)、ISTP 收录论文 约 87 篇。ISI Web of Knowledge SCI引文报告,被引频次总计约 7218 次;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约 6335 次;SCI h-index 40。 

已独立和合作在公开出版刊物发表创新人才培养论文30篇。 

1991年起任硕士生指导老师,1995年起任博士生指导老师。已独立和合作指导硕士生 242 人(已获学位 230 人)、博士生 92 人(已获学位 86 人)。指导的研究生已有2 人获得中组部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得中组部“青年千人”、2人获得国家优青、 2 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 人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 1 人获得德国“总理奖学金”基金、 12 人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56 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资助、 60 人晋升为国内外有关高校的教授、 4 人创建了自己个人的年产值上亿元的公司(企业)。 

已获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2009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2003年)、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002年)、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2001年)、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007年)等多种荣誉。 

现任和曾任湖南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1996年-)、湖南大学环境评价中心主任(1996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97年-2003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湖南大学国家教育部环境生物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湖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2000年-)、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007年-)、中德环境技术中心(湖南)主任(1998年-)、中加能源环境与生态研究中心中方主任(1997年-)、国际环境信息系统协会副主席(Vice President,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ciences,http://www.iseis.org/Organization.asp,2005年-)、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9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常务理事(1994年-)、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863计划资源海洋与环境领域主题专家(首届)、《应用基础与工程学报》编委(1997年-)、《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国际刊物副主编(2000年-)、《水电能源科学》编委(2005年-)、《水科学进展》编委(2004年-)、《水资源保护》(2013年-、《湖南大学学报》编委(2000年-)、《安全与环境工程》编委(2005年-)、《环境微生物杂志》编委(2007年-)、《环境工程学报》编委(2007年-)、《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委(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文版,2011年-)、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第五届,04年-08年) 、德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部技术顾问(1997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环境科学与工程组成员(第六届,2009年1月-)。
 
     
   研究方向: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方法、环境系统分析(水资源及环境及生态规划等)、废水废气治理等   
   联系方式: Address: 410082, 湖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86-731-8-8823701,8-8822829,8-8822754(O)
Fax: -86-731-8-8823701
E-mail: zgming@hnu.edu.cn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