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
“城市排水防涝及雨洪利用”是“第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期间,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图为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记者现场采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据了解,《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3版)》已完成报批稿,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能否请您谈谈该标准的修订情况。
张辰:近年来,我国城镇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排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仍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标准规范建设也略显滞后。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文。明确要求,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任务,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参编。
规范编制组成员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工程设计、科研和运行管理的成果和经验,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内涝防治方面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欧盟室外排水系统排放标准(BS EN 752:2008),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系统设计重现期、雨水量相关计算、雨水利用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相关内容作了补充和修订,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内涝防治系统、全面提高城镇排水安全提供保障。已于10月完成报批稿。
图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接受采访现场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近年来,一到雨季,从沿海到内陆,从北方到南方,从去年北京7.21暴雨,到武汉、长沙、上海等多个城市都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城市建设投资巨大,为何还会“逢雨必涝”, 城市内涝频发的症结在哪里?
张辰:地球正处于生态变化期,加之人类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由此引发温室气体超标,极端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此外,我国缺乏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河湖水系被随意侵占等现象突出,这也是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的几个重要原因。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要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张辰:很多人认为只要花巨资完善排水管网,就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其实,这并不现实。大幅提高管网标准,不仅投入巨大,还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即便城内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承接排水的河道能力不足,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积水也可能排不出去。因此,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非一味强调建设管网。
水是不可压缩的物质。这一观点为水调蓄打下了理论基础。
加强城市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才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城镇内涝防治设施的布置和规模应根据城镇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气候特征、城镇排水系统和内涝设计重现期等综合考虑后确定。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减少产生径流,有助于减轻排水管网压力,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在末端,加快雨污分流,用透水材料替代沥青水泥,可提高地面渗透率;将城市绿地建成下凹式的,可大量储蓄雨水。城市的露天公园、运动场等,均可作为有效的临时蓄水场所。此外,还可利用房顶、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最后才排入管网,最大程度地减小管网压力。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措施,加强城市的排水蓄水能力。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如何在缓解城市排水防涝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张辰:雨水是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收集和使用方便,能够补充城市水资源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水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把雨水利用与雨洪排除有机结合起来,在雨水利用的同时,还能减少雨水排放量、削减和延缓洪峰。
雨水综合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
雨水经收集、储存、就地处理后可作为冲洗、灌溉、绿化和景观用水等,也可经过自然或人工渗透设施后渗入地下,这样既可以减少地面径流,也可以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储存利用可以通过利用现状及新建调蓄池,配以简单的水处理措施,然后将其提升利用,可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水体 ,厕所冲洗等等方面。雨水利用设施设计、运行和管理应与城镇内涝防治相协调。
时间:2014-04-28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作者: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