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兰州水苯污染事件后,水质安全再一次高度牵动人们的神经。针对我国的饮用水水质常规检测如何进行?饮用水的应急预案有何规定?水源地如何保护?本期《水工业市场》杂志专题采访了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教授,为根治我国的饮用水污染隐患展开讨论,献智献策。
水工业市场:您如何看待兰州饮用水污染事件?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会带来哪些危害?
刘文君:继兰州水污染之后,在其他城市又发生了两起水污染事件,说明饮用水对大家来说虽然都很重要,但是对水源的保护还是很不到位。兰州供水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一开始并不是作为市政供水建设的,而是先有化工厂(在50年代是重大工程之一),水配套当时是给工业供水使用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慢也作为市政供水的一部分。兰州供水企业的水源是从黄河上游取水,而黄河下游没有符合饮用水要求的其他水源,因此没有备用水源。饮用水水质的保障,一般政府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兰州饮用水污染事件,说明相关负责人做得很不到位。
饮用水污染物进入人体通常有三个渠道:一是饮水(喝水);二是皮肤吸收(淋浴、洗菜、洗碗等等);三是呼吸(气溶胶)。从卫生系统的研究来看,这三类都是水中污染物产生危害的途径,通常来讲,这三种类型对人体危害的比例各占1/3,饮水因为直接接触消化道,相对来说的危害更直接。饮用水污染通常引起的危害跟污染物有关,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微生物的污染;二是有机物的污染。国外科学家说:“由于饮用水水质的改善所带来的效果,比任何一种药物带来的效果都要大。”。饮用水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因为看不见的风险和危害,而恰恰被人们所忽视。
水污染其实是一种突发事件,而日常饮水是长期的,我们实际上更应该关心日常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中尤以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关键。
水工业市场:我国饮用水水污染的总体形势如何,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您认为水污染的共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哪里,应如何规避?
刘文君:水污染总体形势,国家环境状况每年都有公报,简单一句话,水污染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问题没有足够地重视。严格来讲,由于中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水污染事件多发,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幸运的是,到现在来看,环境污染已经是个节点,过去的问题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中央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考核的指标,把环境、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起来,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的目标。即便如此,改善水源还是需要很长的时期。每个人都是有责任去改变的,中央、地方和老百姓三位一体,在实际当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建立环保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水环境慢慢变好。
水污染的共性风险大多是在水源,发生突发污染的情况主要也是在水源,水源的污染通常是工业污染造成的,比如排污、偷排等不规范操作,以及意想不到的事故等等。从长远来讲,我觉得水源的保护意识应该放在第一位。
水工业市场:目前我国在饮用水水质监测与检测标准是什么?兰州水污染事件是否说明我国在水质检测与监测方面还尚在漏洞,应如何避免?
刘文君:我国目前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国标106项标准,包括:42项必测的常规指标和64项建议的非常规指标;二是地表水GB3838-2002指南标准。现在大家对新国标106项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只重视106项当中的数据,而不考虑106项之外的数据。其实,只有在水源符合要求的情况下,106项的检测才有意义。
如果是水源不满足要求,就不能局限于106项,对风险物要预先识别。目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要重视供水水源,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第二要重视风险污染物的识别和应急系统的构建。
水工业市场:对于水源被污染的情况下,饮用水的应急预案有哪些,具体办法与措施是什么?如何建立起有效的行政责任约束机制,提高对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
刘文君:饮用水的应急技术是有专门的体系的,有相关处理技术手册,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处理技术。如果根据具体情况去构建应急方案,并且做到有备无患,是可以应对水危机的。
我们平时经常说法律不健全,其实不是不健全,而是执行力度不够。加强执法力度的关键是要增强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执法的力度和责任,如果地方发生偷排行为,说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应该追究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而对于企业应该增加处罚力度,要让企业污染得到的惩罚大大高于企业得到的收益,这样才能威慑企业的偷排行为,否则难以对其进行制约。
水工业市场:发达国家在供水安全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与成功案例?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借鉴?
刘文君:美国法律比较健全,有安全饮用水法,对于相关案件都有法律来执行,监管执行力度也比较强,处罚的力度也比较强,当然公民的意识也比较好。大部分国家都把饮用水作为一个公用事业来管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大多数都是属于政府公共事业来管理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饮用水企业的社会属性要大大高于企业属性,全世界任何一个供水的企业都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因为它是最基本的生活元素,跟生产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饮用水管理状态有些混乱,业主多元化,在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之后,就会有逐利的特征,导致水质安全问题。所以应该改变饮用水管理模式,把饮用水保障放在第一位,把经济和利益方面的考虑放在第二位。
刘文君:水源保护是关键,应加强重视 2014-05-30 水工业市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