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07-02 16:40:43 中国发展网 |
中国发展网 鄞柱平 记者罗勉报道 近年来,汕头市澄海区积极探索创新污水治理方式,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万,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农村宜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目前,全区已建成14个氧化塘、4个人工湿地,污水连片整治有了新成效。全区已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1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40个、区级生态文明村12个。 一是生物氧化处理,变“污”为“清”。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氧化塘污水处理技术。一是“阿科蔓”生物酶处理技术,将待处理的污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污水净化的作用。莲下镇窖西村、莲华镇西浦村分别投入80多万元、100多万元对原占地9亩和2亩的臭水塘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生物处理氧化塘,使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同时还在池塘周边配套运动场、步行砖、石椅,进一步美化优化村居生活环境。目前,上华镇东林美村、溪南镇东社村、云英村、仙市村等村均采用该种技术。二是人工浮岛处理技术。莲上镇涂城村利用专项资金,采用有氧生物和水中微生物曝气培养相结合的技术,着力改造乡村废池塘,使臭水塘的水变清、变净,为村民创建了一个乡村美丽景观。 二是人工湿地处理,变“废”为“宝”。将全村污水集中到一条管网,利用落差由高向底处流入沉砂池,待沉砂池的水满后,自动流入人工湿地,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的灌溉。莲华镇碧砂村在全市率先建成人工湿地,运作效果良好,并在全区推广。东里镇西洋村投入约70万元建成人工湿地,占地3.5亩,将全村污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既促使植物良好生长,又达到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上华镇东林头村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一个9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在湿地上种植植物,进一步美化净化村容村貌。 三是连片整治处理,变“零”为“整”。针对布局紧凑、居住相对集中,却没有条件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是管网建设不能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广大农村,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乡连线”的整治思路,采取连片整治模式,统一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整治、收集和处理,既节省资金又成效明显,是解决当前农村污水处理“性价比”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前,全区正大力推进隆都前美店市片、溪南南砂片、东里西洋片区、上华华东路连片段等农村连片整治前期工作,将有效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力争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示范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