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现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我与《给水排水》同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黄晓家
1964年早春出生的我,幼时家贫志于学,幸而考入湖南大学,得缘给水排水事业,乃安身立命。与《给水排水》同庚,深感自豪幸福,似归家。
人生不觉天命之年已至,回首往事,百感交集。逢盛世,甚荣幸。力所能及,无往不前,以彰给水排水事业光彩。
年轻时,觉“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事业目标。如是,探规循矩,勤奋耕耘,勇于实践,求索新知,学写文章。
随工程年轮增加,工程经验技术集聚,又感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工程师的技术成长历程。2004年与前辈姜文源先生等著名学者专家编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时,提出“有工程、有经验、有技术、有理论、有创新”的“五有工程师”理念以自督。
临知天命之年,又感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工程师理论与实践,规范与应用相结合的成长之路。
今春假期,重读李叔同先生《解经》,感悟《心经》密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去彼岸,觉智慧,明心见性的人生境界,人生目标;是通往大自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门径。
1986年7月毕业, 同年7月21日来京到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报到道工作至今。工作以来完成重点项目设计60余项,科研14项,主编2本国家规范、4项标准图、2本著作;参编11本国家地方规范、4本著作。发表论文80余篇,为2本核心期刊编委,20多个学会和政府专家组的理事委员。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2项,部级优秀设计奖9项。
当时单位在王府井,车水马龙,繁华似锦。漫漫冬夜,挑灯夜读,偶尔食不果腹,与友寻至食堂,捡拾冬储大白菜一颗,佐酱油充饥。在宽容和容忍的环境中成长,使我更加珍惜机遇,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感恩中元。
2013年6月初夏参加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专业评估委员会到山西太原理工大学进行本科教育评估,有幸第一次与委员会主任崔福义教授同行,期间请教崔老师专业发展和未来,水的生命作用,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唯一一个与天地相接的专业。上研雨水,下研地下水和回灌,中研水的社会循环。倍感一生能从事这样的职业无上光荣。
80年代,印象中《给水排水》是“高大上”的,每期都在图书馆中拜读,有译文,有研究,有综述,有工程应用,有总结体会,受益非浅,视野拓宽。但终不敢投稿,总觉水平不足。即便是经启蒙恩师全家良先生精心指导下完成,且经机电部和北京市科委组织联合鉴定的课题也不敢投稿,只在系统内杂志发表。投稿在《给水排水》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北京重型机器厂废水再生回用水站设计及运行简介》,为课题一部分,投稿后编辑部提出了修改意见,经交流沟通,修改完善,编辑部同意,发表在1992年第1期上。这中间让我领略了学术、技术、文字和修辞的奥妙,终生难忘;更使我在学术道路上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追求。学术是德、功、言的综合体,是凝炼,是起点。以后,每个进步,每个台阶,与《给水排水》杂志都有着不解之缘,是成果和进步的见证,更是良师益友、成长平台。
初略统计,近30年来在《给水排水》杂志发表的文章有20多篇,经杂志编辑审稿修改完善,终是新意不断,更上一层楼,更是应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去分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这些文章是我职称晋级和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力支持者。《给水排水》不仅于我,更是给予行业内许许多多工程师们以机遇,以发展,着实是培养行业学术人才及带头人的平台。
1996年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在烟台召开青年工程师大会,会上不仅聆听了钱易院士和聂梅生司长的学术报告,还有幸结识了《给水排水》杂志关兴旺编审,在海边,我们畅谈国家、专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激情澎湃,结终身友谊。他的严谨和坦诚,乐于助人,使我获得了事业知音,良师益友。
1999年筹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水消防分会,在张淼、鲁宏深、丁再励等前辈的关怀指导下,在单位领导丁建的领导支持下,以及中国金属结构协会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分会刘乃操会长的帮助下,于2000年6月23日在河北保定太行魏德义总经理的公司胜利召开,其后学会的每一步发展都同《给水排水》杂志的帮助和支持分不开,如会议的通知会议纪要都在杂志上发布。后来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给水排水》杂志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给水排水》是行业发展的助力。
1998年华北地区气体学组与《给水排水》杂志联合组织编辑《消防考试复习资料集》和消防论文,参与者有马恒、陆志军、赵克伟、华瑞龙、陈耀宗、蒋颜胤、黄晓家、关兴旺、赵世明、陈光辉、雷志明等,1999年7月出版《给水排水》1999年增刊,印数2.5万册,大部分出售,对当年消防考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999年同马恒、杨谨峰、赵克伟、关兴旺、张菊良等筹划编著我国第一本自动喷水设计手册,《给水排水》杂志提供了全套杂志文章,杂志主编关兴旺为手册主审,并对全书进行了编辑、校对和审稿,杂志为手册的编著提供了巨大的支持,2002年7月底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78万字,手册领导编著委员会主任马恒、副主任杨谨峰、韩占先、赵克伟、曾杰、周像义、黄晓家、姜文源,主编黄晓家、姜文源,主审何以申、华瑞龙、魏名选、关兴旺。手册有自喷发展史,有理论有技术,有喷头报警阀布置,特别是提出了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和折算流量系数计算法。
2002年底同姜文源、丁再励、关兴旺、赵世明等筹备编著一本有理论有技术有算例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手册第一次编制委员会于2004年在北京我院召开,2010年11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296.9万字,主编黄晓家、姜文源,副主编赵世明、马信国、杨琦、张洪洲、周滨,主审刘振印、丁再励、张晓健、关兴旺,手册有工程原则启蒙,涵盖了建筑给水排水几乎方方面面的理论与技术,国内外规范对比分析,工程设计避免风险等等。该手册的出版感谢于《给水排水》杂志和杂志主编关兴旺为本书做出的巨大贡献。
随着近30年来与《给水排水》杂志的共同积累与成长,2012年10月我主编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在广东召开审查会,住建部标定司田国民副司长到会讲话,标准定额研究所林岚岚高工参加会议,会议推选关兴旺、黎协瑞、孙刚为审查会组长副组长组织审查,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为科学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定量评价的评价项目和指标、评价指标危险容量指数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投稿者和读者与《给水排水》相经、相识几十年,荣幸于2004年和2009被选为《给水排水》杂志第五届和第六届编审委员会委员,自我认为是学术生涯的新起点新历程。成为编委会一员后,参加编委会活动,得知了杂志的办刊宗旨目标—刊登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程应用论文,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同时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新的学术动态,行业发展,与更多的业内权威交流,这是杂志的奖励,是一个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倍加珍惜。在杂志宗旨的指引下,审稿时更多地推荐业内新秀,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感到杂志的行业性、学术性和权威性,使更多年轻人收获发展的启蒙导师和重要推力。
《给水排水》伴我30余年,是良师益友,是成果见证者,是学术交流平台,是行业发展助力。愿《给水排水》在50周年到来之际,厚积薄发,扬帆起航,再征蓝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