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福大)昨日,第九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举行南宁水环境治理专题专家咨询会,专家为南宁市流域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的实践、南湖和民歌湖治理等献计献策。
当天上午,专家们参观了民歌湖、南湖、相思湖水系的建设保护和治理情况。下午的咨询会南宁向专家们推出了“流域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途径”、“海绵城市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水环境治理规划思考与实践”、“南湖和民歌湖治理建议”等四个议题。
在流域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途径方面。南宁市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对城市内河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开始对市区范围内的主要内河(朝阳溪)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与修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质和周边的环境,并于2000年在全市18条内河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的“中国水城”建设,目前水城建设已展现了初步的规模。但由于存在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偷排入城市内河河道的现象,内河水系因此受到污染,内河水系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海绵城市的理念思考与实践上,南宁市已初步形成了较合理的新城区雨污分流、旧城区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管网系统。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极端天气的影响,显现出原有的排水规划建设标准不够高问题。近年来天气变化异常,暴雨强度常常超出了原有规划建设所承受的能力。现阶段南宁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以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的打造上,与会专家张杰院士建议,当前比较流行的观念,是少用人工干预去应对内涝等的影响,而应该通过自然和生态的手法,通过分散于城市各个角落和地区,稀释于湿地的办法来治理内涝;与会专家侯立安也表示,南宁要建设“百湖之城”,要充分利用好城市雨水的蓄水,发挥百湖泄洪的作用,进一步量化百湖的泄洪指标,极力发挥海绵城市的吸水排水功能;与会专家张辰建议南宁水城打造要保证一定的水面率,水面率是体现水城的重要指标,水面的打造可以规划到社区、绿地当中,体现涵养水的功能,另外,加大绿化率,让水资源更能渗、蓄。
南湖和民歌湖的治理一直较受市民的关注。与会专家杨向平说,南湖和民歌湖的水环境治理,可以学习外国和外地的一些经验,建设一个湖泊处理系统,彻底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专家孔海南曾多次考察南湖和竹排江的水环境治理,他提出,民歌湖的水质要更干净,需要加速污水处理厂尾水流动,每天晚上倒一次坝水,能有效消除黑臭水;另外,亦可采取生态修复办法,低水位运行,或者从邕江调水注入。
南宁市市长周红波表示,各位水务专家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极富指导性、建设性,对南宁下一步做好水环境治理,具有很好的决策参考。南宁将积极探索符合南宁实际、具有南宁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南宁将围绕建设“中国水城”和“海绵城市”的目标,吸收各位专家的智力成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快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