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环境新闻 (第六期)
12.04.2014 - 12.15.2014
一、利马气候大会闭幕 中方:不太满意但尚可接受
利马气候大会在经历十三天紧张谈判后,于14日凌晨3点顺利结束。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4日表示,利马气候大会达到了中国代表团的预期,达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果,中国并不十分满意但是尚可接受。他表示,希望各方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集中精力围绕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要素展开谈判。(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中巴卫星助推中国“太空梦”
北京时间7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巴西空间研究所已经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是中国和巴西政府间开展的合作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主要用于国土、林业、水利、农情、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测、规划和管理。(来源:新华网)
三、中国城市设立明年减排目标
在利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某些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可能在明年到达峰值。他同时强调了城市的环保措施将对中国是否可能在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有36个低碳试点城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中心目标仍然是通过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来源:气候变化新闻网)
四、美国将停止布里斯托尔海域附近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活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宣布,将关闭阿拉斯加布里斯托尔湾及及附近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钻孔活动。此举得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的支持。奥巴马表示,布里斯托尔湾及附近海域的面积佛罗里达州差不多,并拥有宝贵的海洋生和渔业资源。(来源:华尔街日报)
五、环境组织控告联邦政府在加州近海的水力压裂活动
美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于周二警告美国联邦政府,称其在加州的圣塔巴巴拉海峡的压裂采油活动违反了至少三项联邦法律,采油活动造成的污染将会对沿海社区和海洋野生动物,如蓝鲸和水獭,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若联邦政府不采取措施,该组织将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控诉。(来源:路透社)
六、泰晤士河流域洪涝应对计划取得进展
2013-2014年,英国泰晤士河流域经常因暴风雨导致洪涝灾害,为此,英国政府最大的内陆洪涝危机应对计划正式展开。Black & Veatch Corp.和Galliford Try Plc(GFRD)这两家公司对该计划的费用进行了评估,并预计在计划覆盖的范围内,将有15000处不动产将免于极端气候的威胁。(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七、世界气象组织:未来厄尔尼诺形成概率约为70%
世界气象组织4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11月份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已超过弱厄尔尼诺现象的临界值,明年2月末前形成弱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约为70%。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来源:新华网)
八、荷兰首家盐差能试验厂发电 开发新“蓝色能源”
荷兰特文特大学纳米研究所宣布,荷兰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已于11月底发电。荷兰这家电厂建在该国北部连接北荷兰省和弗里斯兰省的阿夫鲁戴克大坝中段。阿夫鲁戴克大坝东南面的艾瑟湖是人工淡水湖,其西北面海的盐浓度则高得多。当淡水经过电厂安装的半渗透膜与海水相遇时就会产生渗透压,形成淡水不断流入海水的水流势能,进而推动水轮发电机产生电能。(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九、澳大利亚利用手机应用程序监测噪声污染
日前,澳大利亚开发了一款名为2Loud?的手机应用程序,它可以测量马路边住宅的内部噪音。如果这一应用程序能够在社区得到大规模使用,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管理。研究人员在墨尔本附近的Boroondara小镇对这款手机应用程序开展了试点研究,记录显示,室内感受到的外来噪音介于23.2至58.5分贝之间,平均值约40分贝,有45%的室内被监控区域都暴露在具有潜在危害的40分贝以上的噪声之中。这说明近半使用者都处在不健康的夜间噪声环境之中。(来源:人民网)
十、游轮相撞致印度东北部桑德班斯35万升燃油泄漏
周二早晨,浓雾天气下,两艘油轮相撞。其中一艘装有35万燃油的油轮在Shele河上倾覆,对其周边的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这是桑德班斯地区发生的第一期巨型燃油泄漏事件。 Khulna 大学的教授告诉记者,如此重大的燃油倾泻事件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以及居住在此的野生动物造成巨大威胁。(来源:印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