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新增委员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新增委员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祝大家羊年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编委简介
姓名:许光明
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工
行政职务: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处长
工作单位: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工作简历:
1988.7~2003.11…..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2003.12至今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
发表的论文及主要著作
《阶段水解酸化-两级好氧浮动床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含高比例印染废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试》
《苏南太湖流域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碳氮磷排放调查研究》
《常州入河污水整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主编发行《江苏省太湖流域城建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技术导则》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成立于1993年,同年为满足世界银行贷款及项目建设的需要,成立了排水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是常州市城乡建设局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主要担负着常州市区(武进区除外)生活污水(含部分工业废水)的处理、雨污水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监管的职能,逐步形成一体化管理体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3年,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常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由于该办法是当时江苏省第一部排水行业管理方面较系统、全面、超前的规范性文件,因此被江苏省建设厅转发全省。自1981年建成江苏省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清潭污水处理厂以来,常州市排水管理处率先在国内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高比例接纳工业废水支持地方经济、建立高效监管与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等项目,环境效益显著。多年来,该处坚持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步伐。目前,下辖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1.5万吨。建成雨污水中途提升泵站129座,雨污水管道3000多公里,完善建立了GIS地理信息排水管理系统、GPRS在线监管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城区排水监控一体化等系统。
近年来,按照“厂网并举,适度超前”的原则,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先后完成了所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等建设项目,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承载能力。自2006年起,先后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60多条河道进行整治,采取沿河截污、老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企事业污水限期接管等综合措施,使市河达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环境目标。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延伸到所有乡镇,乡镇污水网格化管理。采用CCTV、QV、GPS等先进检测设备,全覆盖加强城市污水管道数字化管养。在工业废水接管比例超过40%的情况下,该处加强排水监管和服务,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较强有力且行之有效的工业废水管理经验,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创造了条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出水严格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优质出水再生循环利用。2013年,全年污水处理量超过1.6亿吨,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污染物去除总量在省内名列前茅。2013年,全国污水运营绩效考核竞赛活动中,四座污水处理厂分别荣获“全国十佳达标单位”、“全国优秀达标单位”、“全国优秀达标单位”和“全国先进达标单位”称号。
近年来,单位发展逐渐向科研型方向转变,一批市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子课题等一批研究成果获得“国内领先”、“国际领先”的鉴定,有力地提升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该处自主研发了污泥焚烧专利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建设部专门召开污泥处置现场会推广常州的经验。2010年,“常州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在省科技厅立项研究,并入选“江苏省首批城建示范工程”。2012年,“常州水环境整治污水截流工程”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城建示范工程”。2013年,“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荣获“江苏省第三届城建示范工程”,创下全省唯一连续三届获此殊荣的良好业绩。
本着“求清、求净、求新、求进”的共同愿景,铸排水铁军,建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将踏着稳健的步伐,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的率先发展和利民强基的奋斗目标,努力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