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不少城市平时喊渴暴雨时内涝 城市“海绵体”蓄水又除患 水浸街现状如何改变?看"海绵城市"是如何吸水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9  浏览次数:472
核心提示:不少城市平时喊渴暴雨时内涝 城市“海绵体”蓄水又除患 水浸街现状如何改变?看"海绵城市"是如何吸水的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核心提示:过去我国城市规划较少考虑水体,导致城市水安全风险激增。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形成漏斗,全国300多个城市“喊渴”。城市平日里缺水,暴雨时城市“涨水”。这是因为不科学的建设干扰了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导致径流发生变化,让城市在下雨天格外脆弱。

 

对不少干旱少雨的城市来说,盼雨是常态,但倾泻而下的暴雨也时常让城市难以招架,甚至会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城市水生态有哪些特点?缺乏规划会给城市用水带来哪些风险?12月12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5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专家对城市水体治理进行了探讨。

今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颁布,对消除城市水体黑臭提出明确要求。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城市节水、蓄水等环节入手,旨在改变目前城市一边喊渴一边内涝的现状。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认为,过去我国城市规划较少考虑水体,导致城市水安全风险激增。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形成漏斗,全国300多个城市“喊渴”。城市平日里缺水,暴雨时城市“涨水”。这是因为不科学的建设干扰了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导致径流发生变化,让城市在下雨天格外脆弱。据统计,高达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所造成的灾难,就是城市水系建设不合理的佐证。”章林伟说。

雨水形成的径流处理不好,易造成面源污染。章林伟指出,我国地表径流COD(化学需氧量)污染占排入水体环境总量的36%,有40%的城市河道黑臭,60%的地下水水质较差或极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表示,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黑臭现象,但水质的长效保持需要“组合拳”,需要从城市水系统、区域水循环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开展综合整治。

一棵树就是一个立体“海绵”

当问及“什么是海绵城市”?到场的市民都说不上来。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副处长刘青解释,通俗地说,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许多市民还是不太理解,城市怎么可能像海绵一样吸水?刘青解释,就是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解的作用,让城市下雨时吸水,干旱时放水。比如城市绿地就是很重要的海绵体,还有使得雨水能够及时下渗,能“喝水”的马路,也就是“海绵马路”。

“比如说,一棵树就是一个立体的海绵。”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季冬兰给大家打了个比方,“树叶可以用来挡雨,树根吸收雨水,大树就是自然界原有的海绵。” 她认为,建设海绵城市要处理好“灰色”和“绿色”的关系,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绿色生态建设。

治内涝不能只盯“排”

上海为何频繁内涝?现有的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是一个直接原因。

目前上海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应对每小时36毫米的降水量),中心城区部分地区为三年一遇(每小时50毫米)。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特聘专家顾国维说,现有设施承受大雨没有问题,但当集中暴雨考验来临,就会不堪重负,暴露出排水设施软肋。而且,全市规划的361个雨水排水系统,尚未建设完成,还有多个建成的排水系统低于一年一遇的标准。

前几年就有人提出,能否加粗排水管道来提高上海的排水能力的问题。顾国维认为“没有操作的可能”。“提高标准对于新开发地区比较简单,已建成区大量的旧管道怎么办?”几乎每条路下面都埋着达不到标准的旧管道。不包括小区内的雨水管道,上海仅市政雨水、合流管道的总长度就接近一万公里。此外,上海的排水管道,老的都是按雨污合流设计的,新区才按雨污分流设计。总体管道设计偏小,暴雨时容易溢流。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对新开发地区早有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建设理论与方法。绿色基础设施指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渗透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灰色基础设施指传统的排水管渠系统。绿色与灰色设施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排水系统的投资,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但在顾国维看来,这并不适合上海。上海大部分城区已经建成,且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超过3万人/平方公里,土地高度紧缺;上海的地下水埋深小、土壤渗透性差。“这些对于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自源头控制径流水量、削减径流峰值来说,均极为不利。且目前上海地下空间已十分拥挤,几乎没有容纳更粗管道的空间了。”

他指出,鉴于上海降雨比较集中、水面率低、土壤渗透系数低、地下水位高等特殊性,要解决内涝,“排”不是唯一出路。而建设“海绵城市”,无疑能让城市更加有“弹性”:在下大雨的时候,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水;在没有降雨的时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渗、滞、蓄、净、用、排”也正是“海绵城市”的精髓。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雨洪利用、排水防涝以及河流整治,而不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顾国维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等为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蓄水空间更迫切

城市蓄水能力急剧下降,也是内涝的重要原因。顾国维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上海原有的河湖水面经过大规模改造,已基本失去了雨水调蓄作用。

当水泥城市地面大量硬化,街道地面往往比绿地要低,严重影响了城市蓄水。而在过去,有很多绿地、农田在一定程度吸纳了很多水分。河道填埋处由于地势低洼,往往又成为内涝的重灾区。“可以说,城市水系遭到破坏,是城市内涝一个重要的深层次原因。”顾国维说。

这也导致上海一旦遇到高潮位、台风、暴雨交集时刻,防汛就会被“排”牵着鼻子走而非常被动。“暴雨高潮时,雨就像落在一个盆子里,靠重力自留根本排不出去。”顾国维说,1949年以来,上海一直采用的是“围起来打出去”的办法——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利用防汛墙的挡水作用,遇到低潮位时,可以自流进入河道,而高潮位时,就只能用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泵站水泵将路面上流淌下来的雨水打出去。

要弥补这一“历史欠账”,要求其实很高。顾国维说,从城市内涝治理来说,既要看城市内部的问题,也要看所在区域,或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降雨特性以及河流水的特性。在上海“海绵城市”设计中,应当把水与湖、江、地表联动关系合理构建起来,合理利用现有的蓄水空间,并构建起相应的蓄水空间。

顾国维举例说,比如上海有几万个以排水泵站为核心的配有雨水收集管网的汇水区,黄浦江、苏州河有很多小支流,都建有水闸,当有台风预报时,可降低河水位,流出蓄水体积。将城市洪涝先排到河里,待黄浦江水位降低,再排到江里。

还有比较现实的操作就是,在绿地搞一些小塘,或者地下空间建蓄水池,作为一个调节排水系统的调节。将城市绿地建成下凹式的,可大量储蓄雨水。城市的露天公园、运动场等,均可作为有效的临时蓄水场所。此外,也可利用房顶、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

“若要释放更多现有蓄水空间,亟需提升水质。”顾国维同时指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苏州河告别了黑臭,建起的截留管将污水和一定量初期雨水送到浦东竹园,经处理后,排入长江口;同时上海搬迁了苏州河上的垃圾码头和米码头,整治河道成效明显。但顾国维认为,截留管的截留倍数还是偏小了,暴雨时,仍有污水排入苏州河。苏州河的水质还达不到IV级要求,这也可能和支流排入的污染有关。

“城市中保留一定的水面,有利于调蓄雨水。但上海地区保留的水面却不能流动,很容易形成富营养化,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湖水是绿绿的。”顾国维认为,要保持水质就必须有循环处理系统,或者定期调水,这增加了处理成本。

事实上,就海绵城市的考核指标来看,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其中包括不得出现黑臭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的河湖水系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Ⅳ类标准。“如何治理,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任务相当艰巨。”顾国维说。

以雨水利用增蓄排能力

如果城市充满“弹性”,下暴雨时路面将没有严重积水。其背后,是城市“蓄水”与“排水”相得益彰的自由呼吸吐纳体系——也就是形象的“海绵体”。

“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才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顾国维强调说,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减少产生径流,有助于减轻排水管网压力,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

这就对地形的设计,尤其是竖向设计提出很高要求。具体来说,雨水是往低处流的,现在有些道路维修,只往上堆混凝土或沥青,以致于路面比小区地坪高,下雨时雨水往小区灌。有的道路地面下立交设置处地形过低,暴雨时径流聚集,很容易淹没地下道路,造成汽车淹没,甚至人员伤亡。“现在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若因台风暴雨造成淹没,损失就很大了。”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不仅要让城市如海绵一样‘吸水’,更要将水资源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顾国维还指出,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有节约水资源的意义,也是减轻城市防汛压力的重要方式。

顾国维举例说,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德国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用于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屋面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的浇灌、冲厕、洗衣洗车、冷却循环等。

2005年以后,上海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鼓励在大型建筑、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收集屋顶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地方后来就放弃使用。顾国维建议,“要推广雨水收集系统还需政策助力。”比如在小区开发建造时,地表径流系数应该和容积率一样被强制性要求,政府在后期维护时给予必要的扶持,这样城市的雨水收集工作才能被长效开展。

顾国维认为,城市洪涝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重视非工程措施。“目前,上海马路上乃至小区里都有很多摄像头,交通、公安部门利用得很好,水务部门也可以利用。暴雨时通过这些摄像头观察有否积水、在降雨过程中水的流动状况、积水什么时间消退,并与降雨过程泵站排水等情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掌握是否积水的状况,而且通过研究有利于形成数字化的控制系统。”

同时,解决城市内涝,城市应急管理要跟上,包括加强对暴雨和洪涝的监测,让预报预警及时准确,才能科学调度和应对。

他表示,目前我们从理论研究、技术措施、政策标准、金融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尚有不足,海绵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同济大学正在准备成立海绵城市研究中心和智库,和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这些在雨洪管理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的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通过深入研究,建立适合我们国情、地理和经济、人文条件的海绵城市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顾国维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支持内容,以科研为基础、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且发展相关产业,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海绵城市”是城市整体治水的新思路,寓意城市像海绵,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快排’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超过80%的水资源被直接排放。‘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增高,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过程,让从城市直接流出的水减少到40%以下。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章林伟说。

思路足够清晰,但现实中的可操作性怎么样?章林伟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举例道,“传统小区开发时,总是让绿地高于道路,在道路下面铺设雨水管道,让大部分雨水都直接流入管道排出。而新型的海绵体建设则让绿地低于道路,地下无传统雨水排水设施,仅靠绿地规划,实现雨水的自然渗入,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涵养地下水。这对设计者是举手之劳,但对改变区域水循环至关重要。”此外,他表示,可用水资源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园林绿地、湿地等是巨大的‘海绵体’,城市建设要善于利用大自然的修复功能改善水生态。”【国搜地方综合人民日报、武汉日报、解放日报报道】

不少城市平时喊渴暴雨时内涝 城市“海绵体”蓄水又除患
2015-12-19  | 国搜地方 |   
缩小放大



2015年12月18日  南方都市报

  广州几乎每年都要遭遇水浸街,全国62%城市发生过内涝,40%的城市河道黑臭。昨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5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城市水体治理成为讨论焦点,也是未来投资重要领域。

  全国40%的城市河道黑臭

  当前城市水体现状令人堪忧。据了解,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有90%的自然灾害都属于洪水、暴雨,其中有一半的自然灾害都发生亚洲,而亚洲又是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首当其冲。

  据国家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介绍,中国城市水体问题很多,首先是水生态受到破坏,水的自然循环规律被干扰,径流发生变化,水生态系统被割裂,导致系统碎片,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源得不到涵养,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喊渴”。

  此外,城市水环境被污染,国内有40%的城市河道黑臭,60%的地下水质较差或极差。同时,城市排水系统功能弱,导致大量降雨时水浸严重,中国62%城市发生过内涝。

  海绵城市能让7成降雨被利用

  为解决城市水问题,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海绵城市与地下管廊建设已成大趋势。

  根据《指导意见》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据测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亿元,全国的总投资额将超过5万亿元。

  章林伟介绍,城市治水的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使得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缓解。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何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它的设计理念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章林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传统城市绿地高于道路,道路下面铺设雨水管道。而海绵体城市的绿地低于道路,地下无雨水管道,雨水积蓄利用,提升景观效果。

  “海绵体城市建设要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章林伟说道,“渗”即自然入渗,涵养地下水;“滞”即水流错峰,延缓峰现时间,降低峰值流量;“蓄”即为雨水资源的利用创造条件;“净”即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排”则是安全排放,确保安全。

  每一项措施都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雨水花园等设施能涵养地下水。下沉式绿地广场、雨水景观等则有滞水功能。人工湿地、河岸生态滤地等,具有净水作用。

  城市治水应注意什么?

  章林伟认为,城市治水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水质和水量的关系,有质无量不够用,有量无质不能用。具体治理上,源头减排要化整为零,在“小”上下功夫;末端处理则要集零为整,在“大”上下功夫。

  治水设施既要有功能性,也要有景观价值,有景观无功能是“花架子”,有功能无景观是“傻把式”。最重要的是生态与安全问题,既要留住雨水涵养生态,也要排水防涝保障安全。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污水千人大会参观典型项目:长春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技术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预告 | 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开启全面诊断模式   窦秋萍  Vivian Dou   华霖富中国区总经理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六届)邀请函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 “高标准”下的苏伊士工业园区污水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水务企业如何实现智慧水务创新升级?这场直播告诉你:工业互联网专题第三期(汪秋婉 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百度智能云开物-智慧水务行业创新与升级 重要线上培训| 城镇排水管道养护与管理培训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6月9-11线上见!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跟踪及定位分析解决方案SimOn-Water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2022中国给水排水线上大会|《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解读/《基于管网模型的污水管网外水入流量和入流点估计》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 重要线上培训:关于举办“《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宣贯  暨室外排水设计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三位智慧水务专家同场直播 | 奥格科技 AWater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云上分享会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报告题目:“东京都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孙跃平,东京都立大学土木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日本国家注册技术士(P.E.Jp),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C
QDTX型智慧推流器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题目:污水提标改造也能事半功倍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智晓,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 直播赠送5套得利满水处
【重要培训】关于举办2022非开挖顶管施工及探测培训班(在线培训)的通知(专家日程) 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报告题目:“东京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 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孙跃平 总经理 /博士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集约快速型BFM用于雨季溢流污水的处理   报告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迪 博士 ,男,正高级工程师,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固废渗滤液碳达峰碳中和核心品牌生态圈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同臣环保-浙江绍兴滨海污泥清洁化处置示范项目----2022中国污泥大会计划参观项目之一 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 系列讲座  之  生物滤池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课程内容包括十多种生物滤池介绍: ·         苏伊士第六代生物滤池首发介绍 ·
报告题目:膜技术在饮用水水源污染因子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械设备委员会委员,全 直播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气浮池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
课程名称: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活性炭吸附池 会议主题:饮用水风险性有机物控制(直播平台:中国给水排水 cnww1985)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高密度沉淀池(转发有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活动周——“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
直播题目:威立雅水务技术——助力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   报告人:威立雅亚太地区设计平台中国区技术总监  平文凯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 直播题目:威立雅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通风采暖的一体化设计  演讲人:周立-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平台入口:微信公众号cnww1985 )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恒截流,堰溢流——德国截流井精确截流清污分流理念及中国实践     陈亮,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题目:因地制宜的苏伊士污水提标改造解决方案    报告人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程师,十几年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经验
题目:城市智慧水务与洪涝模拟    报告人 :王浩 院士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暨“推荐免试”及“萃英计划”线上夏令营通知 直播时间:2020年9月20日 09:00—17:30 2020.09.20 09:00
德国深度水处理技术应用介绍  主讲人:     杨帆,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经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工程方向主修水处理 题目: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直播时间 8月12日下午 14-16点   主讲人:侯立安 院士,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题目 :ThermylisTM – 一种城市污水污泥无风险处置的最佳解决方案     主讲人:  史平     苏伊士水务工程污泥领域技术负责人    直播时间:2020年7月31日 (周五)下午 题目:中国污泥堆肥25年     直播时间 : 7月24日周五下午 14-16:30分   内容提纲:  堆肥技术在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实践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  主讲人 :王涛,研究员,研究生导
直播时间:8月3日14:00-16:00 (包括答问) 直播题目:威立雅先进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内容:威立雅公司介绍、威立雅的污泥焚烧技术以及与其他国内污泥焚烧工艺的一些对比。 演讲人:宫曼丽博士 宜水环境章卫军:应对极端气候不确定性的韧性城市建设
题目: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河道设计的国际视野和综合途径      直播时间 2020年7月28日 14-16点  主讲人: 吴昊   WADI设计创始人,荷兰注册景观设计师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 任南琪 院士 : 树立海绵城市理念,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刘政:提质增效核心技术第四代排水系统——清污分流
直播题目:环境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生态学思考   直播时间7月16日下午14-16日   主讲人:魏俊,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贺凯:日本下水道发展,污染控制策略及相关前沿水污染控制技术     报告人贺凯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2009年),清华大学(2012年),和京都大学(2016年)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