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文一波:廿年一觉环保梦/环保产业是蓝海还是红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7  浏览次数:107
核心提示:文一波:廿年一觉环保梦/环保产业是蓝海还是红海?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文一波:廿年一觉环保梦

 

 

有一个梦,我做了二十多年,从幼苗到树桩,至今还在生长,这个梦叫做环保——它既是我的事业,也是我不曾改变的初心。

 

我后来常说,我当初走上创业这条路是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

 

1993年的一个冬夜,我在和平里约见两位老同学,他们中的一个,手里提着一部“大哥大”;另一个,攥着几页商业计划书。彼时,我已在国家化工部规划院工作两年有余,负责的是两亿元以上的大型化工项目的审批工作,在那个年代也算有一个众人向往的“铁饭碗”。而那两位仁兄一毕业就下了海,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拨儿人。我当时一见他俩的架势,就猜出个一二了。果不其然,他们刚刚在生意上赚了点钱,想投个公司干干。干什么呢?我是学环境的,就找到了我。

 

我骨子里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规划院循规蹈矩的日子,让我的确有心找寻人生的新突破口,更何况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那些关于环保的事或项目,总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尽管我仍有些犹豫,但还是没有拒绝。

 

1993年12月23日,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正式注册成立。我作为合伙人之一,在半推半就中下了海。

 

兴趣与特长转化成商业模式是很多创业者的初心。但生意总归是生意。当生活打开一扇门时,扑面而来的并不都是美好,更有各种接踵而至的麻烦。创业不再简单地遵循做学术那一套理论,摆在面前的问题错综复杂,如何通过科学管理让企业活下去,让理工科出身的我们大伤脑筋。

 

原本以为只要技术好、产品好就能有市场,但现实很快令我们感到沮丧。由于缺乏对风险的预知和控制能力,仅仅几个月功夫,创业启动资金就“烧”完了,但生意还是一单都没有接到。

 

似乎大多数创业者都经历过置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我也一样。就在公司遭遇困顿,朝不保夕的时候,发生了两件“雪上加霜”的事:一件是起初合伙创业的两位同学见情况不妙,撤了,丢下一堆烂摊子给我;另一件是我因下海创业并在私营公司任要职,被原单位除名。

 

现在回想,那可能是我一生当中最为灰暗的一段日子。苦心创立的公司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线上。坚持还是放弃?毁灭还是重生?于我当时来说,确实是个大问题。经过一番抉择——也可以说别无选择——总之,我留了下来。

 

我硬着头皮接手了生意,但现实依旧险象连连,公司曾连续9个月不进分文,现金流一度濒临断裂。那段日子,每每电话铃声响起,我都会特别紧张,因为彼时于我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常听人说: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求有坚忍不拔之志。等待可以耗费一个人的精气神,也可以让一个人蓄势待发。在经历了漫长的市场考验之后,桑德终于等来了第一个机会。我还记得,当时是辽宁锦州一家环保所的所长亲自打电话过来,咨询和洽谈工业废水处理业务。在经历数轮商讨后,桑德终于拿下了创立以来的第一个项目——锦州啤酒厂废水处理项目的设计和技术支持。

 

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我发现做企业真的要面对很多困难,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意志力最强的,因为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把你打垮。这个时候,起步的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坚持到底。很多人就差那么一点儿,咬咬牙坚持住也就过去了。

 

做生意有它的规律,第一步“闯”出去了,后面的路也就越走越宽了。锦州啤酒厂的项目服务做完后,客户很满意,桑德的技术和口碑也渐渐在业内传播开来。1999年,桑德首倡的“中华碧水计划”横空出世,中国环保产业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新纪元,桑德集团也由此奠定了中国环保产业领跑者的地位。

 

我记得当时有不少人说:“文一波就是个破局者,破坏的破。”我说:“我是破局者没错,但是是打破的破。”桑德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挖掘民营企业的优势,打破“玻璃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事实证明,在那之后,民营环保企业迅速崛起,市场标准越发趋于理性化,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

 

二十载恍然如梦。

 

创业的道路上,我们也曾受过打击、遭过白眼、饿过肚子、尝过冷遇,甚至面临过生死存亡的抉择。从北京海淀区皂君庙不足30平米的办公室,到占地300多亩的环保产业园区;从只有两个人的“皮包公司”,到全国拥有几万名员工;从40万起家,到市值近400亿的上市公司翘楚……桑德的今天,是从无数个昨天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现在,也是一场关于信仰和坚持的胜利。

 

所以我常说:创业要永远带着一颗初心上路。不忘初心,才能发现美好。这美好,源于心,汇于行,以恒久之力温润万物。就像我所从事的环境保护事业。

 

未来,桑德的目标是:十年之后成为国际一流环保企业;二十年后排名世界前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桑德的终极梦想,也是中国民营环保企业的突围之路。

 

一切似乎刚刚开始……

 

来源: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文一波:环保产业是蓝海还是红海?

 

 

 

在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清华全球产研院、清华经管学院MBA校友会和博士校友会联合主办的“启迪学堂‘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清华MBA校友论坛”于424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

中国环保产业界领军人物、桑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一波作为校友嘉宾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开场演讲。针对当下环保产业的投资热潮与发展趋势,文一波坦言:环保产业是蓝海也是红海,如果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就是蓝海,反之便是红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同学们上午好!

很高兴来和大家交流环保行业的一些情况。这几年环保很热,特别是去年的时候,雾霾在“两会”期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些年无论是大气、水包括土壤污染等问题的不断爆发,也催生了环保产业的不断成长。于是,很多人认为环保行业是特别好的朝阳产业、蓝海产业。确确实实,这几年我们国家不断推出相关板块的行动规划,包括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等,而且每个板块动辄是几万亿的产业规模。而且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保这个行业也是在不断持续地高速发展,即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保持在比较高的增长。

这样看来在这个领域确实有很大的空间,也因此很多国内的一些企业都进入了这个行业,现在的央企可能有30%-40%不同程度地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包括建筑、水力、水泥、房地产、园林等等,都开始介入环保市场,大家都认为这个领域有很多的商机。

实际上,进来的这些企业大多是资金密集型或行政资源型的企业,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较好的资金条件和行政关系,进来就有机会挣钱,后来发现这个领域其实已经变成红海了,整个行业正在逐步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举几个例子:

先说垃圾焚烧发电。现在中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差不多每个县都在建垃圾焚烧厂,数量多得惊人。2002年,我们国家垃圾焚烧发电的价格大概在200-250/吨左右,这些年因为太多企业进来了,垃圾焚烧发电的价格从200元降到100元,再到70元、60元、50元、38元、28元、18元,最近的价格是降到了10元。目前欧洲一吨垃圾处理价格大概是100欧元,美国大约是100美金,而我们国家是10元人民币!

真的是技术进步了吗?肯定不是。我们国家的垃圾实际上比国外所有的生活垃圾处理难度都大,因为我们国家的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导致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特别高,热值特别低。像欧美的垃圾热值基本上1500-2000大卡,我们国家的很多都在1000大卡以下,这个数值要发电是不够的。

价格降到10元后只有尽可能节省投资,包括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但这样的结果是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始终得到老百姓的反对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低价的恶性竞争造成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存在隐患。此外,也确实没什么收益,大部分在赔本赚吆喝,有些人赌未来会提价,但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基本不太可能提价,所以,实际上垃圾焚烧发电这个行业的形势已经很恶劣了。

再说污水处理。当前污水处理的报价从一吨水5块钱,降到2块、1块,最低的已经降到39分钱了。这个价格连日常运行费用都不够,更谈不上折旧、维修、大修。有些企业认为,他们进来是战略、是占坑,赔钱也要进来,实际上他们也确实没有赚钱的机会,但仍然有企业在这么做。这样一来,很多政府有预期了,觉得污水处理价格就应该这么低。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令像我们这样发展了20多年的企业感到困惑,要不要参与,要不要投标?市场规则被打乱了,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伤害。

同样的还有海水淡化。国际上做海水淡化价格平均要1美金以上,包括投资建设和运行,但在我们国家去年已经有人降到4元钱以下了,什么概念?基本上只够运营成本。海水淡化投资是很高的,没有投资收益的产业怎么持续、怎么发展?

其他领域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现在这个行业大概有三万多家,企业从业人员有三百多万人,每年的产值规模很大。而且企业间的合作、并购力度加大,包括在海外也很热闹,去年中国的环保企业在海外并购就花了200多亿,许多欧洲的企业欲卖资产基本上只找中国人,而且只有中国人出得起价格。

然而,目前欧洲的现状是垃圾量在不断减少,花了那么多PE但是利润得不到增长,那买它的什么?买它的技术、买它的资源?欧洲垃圾热值很高,国内垃圾热值很低,同样的技术直接搬过来肯定不行。那花这么多钱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不知道。

总之,这个行业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有钱的中国人,但是反过来看,确确实实已经很难赚钱了。我们今年跟启迪科服看了不少海外的项目,我在考虑,为什么欧洲人都在卖项目?因为它确实没有成长性而且不断地走下坡路。我觉得,海外的不管大项目还是小项目都不适宜买,与其买别人还不如买自己,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做,这个行业已经是红海,大的会死,小的也会死,最后会一片狼藉。

但是这个行业是否没有机会了呢?也不是。因为行业规模在,所以机会一定会有。我们总结,这个行业要做,从三个角度做可以产生新的机会,第一个核心技术,第二是互联网+,第三是生态链。

当前,环保行业有很多问题和技术瓶颈没有解决。一些院校的科研成果看起来水平很高,但是却很难转化。生产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比如现在北方区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到了冬天氨氮指标就会超标。什么原因?就是技术没有解决。反过来,国家近几年做了很多公关课题,包括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却没有这个,为什么?很多课题很久之前就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立项却立不起来,导致很多工业废水主要的指标达标,但还有一些关键指标没有达标,所以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可以突破的。

垃圾焚烧发电很多人都不喜欢。一方面大量的垃圾围城必须要处理,另一方面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的居民越来越多。这个矛盾有没有路径解决?其实这本身是一个可以突破的课题。

还有垃圾分类。我们喊了几十年,花了很多钱和心思去做这个工作,但最后的结果是很差的。垃圾要不要分类,如何分类?围绕这个讲一个我们的核心技术,“互联网+”和生态链的案例。

我们从两个地方做核心技术突破。

第一是垃圾分类。我们认为如果有技术解决可以分类的话后面的处理环节会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做了垃圾自动挤压分类,居民将混合的垃圾放在一起到工厂通过设备一挤一分为二,挤成有机质的湿垃圾和热值高的热垃圾,这个路径从源头到运输、处理、终端都特别简单,成本大大减少而且整个过程更加环保,这个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挤压后的垃圾,我们做二级气化,用等离子把它全部烧干净最后变成渣和气,像天然气一样直接燃烧发电。这个路径对我们来讲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机会。

我们在环卫方面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过去大家认为环卫就是扫大街,我们认为这个模式不可持续,我们觉得要做环卫一定要提高它的附加值,所以我们了所谓的互联网环卫。每天都要清扫,大街小巷都需要是必须要做的,以这个为入口我们把环卫、物流、废品回收整合起来。原来环卫是一条网,废品回收是一条网,现在我们两网并行。通过环卫把再生资源融进来,同时通过环卫每天的作业把物流结合起来,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涵盖环卫、再生资源、物流包括广告这样一个新的业态。原来环卫清扫以人工为主,现在我们做到以机械为主的模式,人的素质大大提高,同时通过一些方式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我们做环卫已经不是跟传统的环卫企业竞争,也没有跟原来的再生资源、物流行业竞争,因为我们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今年五一之后我们的新互联网环卫平台上线之后将成为开放式平台,所有环卫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我们的平台,将来我们会知道哪个社区住了多少人,这些人的生活层次、生活水平,通过排放的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水平知道这些人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所以,环保这个行业如果按传统方式做下去是不可持续的,但是这个行业也有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尤其应在细节上突破。可以说,环保产业是蓝海也是红海,如果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就是蓝海,反之便是红海。

谢谢大家!

来源: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