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大雨拷问 海绵城市为何难成吸水海绵? 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1  浏览次数:250
核心提示:大雨拷问 海绵城市为何难成吸水海绵? 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大雨拷问 海绵城市为何难成吸水海绵?

第一财经 宏观     重华 王玉凤 2016-07-08 

今年7月初,对武汉城区最大的影响不是长江洪峰,而是城市内涝。

从6月30日开始的一场罕见强降雨,让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泽国”。尽管7月7日开始天空已经放晴,但还未褪去的渍水仍在拷问,我们的“海绵城市”究竟去了哪里?

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今年是全球本轮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受其影响,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从6月30日开始本轮降雨就把地处武汉市淋了一个“透心凉”。天空不是在四处“浇花”,而是好像直接往下“泼水”。

据人民网7月6日报道,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武汉的气象新闻习惯用“下了几个东湖”来形容当地的雨量。如果把武汉站记录的560.5毫米降雨量乘以武汉的土地面积(按8494平方公里计算)得到总雨水量,然后再除以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约1.2亿立方米),本次武汉一周累计降雨量,相当于下了约40个东湖的水体体积。作为曾经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一个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相当于8个西湖(约1429万立方米)。

这么大量的水在短短几天之内降落到地面,在短时难以排出的情况下,积水成了这几日关于武汉消息最密集的一个词汇。

图为武汉街道积水景象

由于持续降雨,武汉市区多个小区渍水严重。第一财经记者7月3日在武汉民族大道与雄楚大道交汇处的一小区看到,该小区停车场内几十辆轿车被淹,胆大的业主组织人手下水一起拖出自己的车。车主把绳的一端捆在车库外的一辆SUV上,另一端系在被淹没的车上进行牵引。

在武汉市汉南区一小区的别墅区,车辆道路积水没过膝盖,小区业主出行受阻。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业主甚至坐在一匹黑马背上淌水前行,而小区旁的马影河河水已漫上岸。

为了不让下游城市既防外洪、又战内涝,7月6日和7日上午,长江防总连续下达了两道调度令,让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1000立方米每秒减小至25000立方米每秒后,继续减小至20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也为下游排涝留出空间。

尽管如此,在7月7日天气转晴之前,武汉城区的渍水仍然较为严重。

累积水量已经超过天然“海绵”排水极限

为何水难以排出,首先是连续的暴雨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天然河湖体系所形成海绵系统的排水极限。

据当地媒体报道,本轮强降雨,武汉的光谷和南湖片区是渍水最为严重的地区,而这两个片区都集中在武汉市内长江南岸的武昌地区。

据了解,武昌地区以武珞路和珞喻路为界,北侧城市排水走东湖、沙湖水系,通过罗家港排入长江,南侧城市排水走汤逊湖水系。光谷和南湖两片渍水严重区域的排水主要依靠汤逊湖水系。

整个汤逊湖水系包含了汤逊湖、南湖、野芷湖等湖泊,并由南湖连通港、巡司河、青菱河连接各湖泊和长江,最终经汤逊湖泵站这个唯一排江口汇入长江。汤逊湖水系北起武珞路、珞喻路,南至江夏八分山、大花山,西临长江,东至东湖高新三环线,整个流程长达20多公里,江夏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地420平方公里内的雨水全都汇集在此。

图为武汉市内湖区分布图

进入到梅雨季节以来,武汉已经历了4场强降雨袭击,汤逊湖水系中的多数湖泊调蓄空间已满。“暴雨频下,水位跳涨,就像一个水袋子,水满了雨还在下,对周边排水管网形成顶托,低洼处易渍水,水又退得慢。”武汉市防办排水处负责人在当地媒体上表示。

据前期武汉市防汛办的研判,仅汤逊湖水系中的南湖,其水位每增加0.1米,需要24小时退水。而这次降雨过程中,强度大,雨量大,已超过现有排水能力。

事实上,由于水利部和国家防总今年汛期之前就多次预警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武汉市在疏通自然水系上面已经提前了一些准备。今年6月以来,腾出汤逊湖水系的库容、提升水系的过水能力已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6月17日,武汉市将分隔大、小南湖达半个世纪的堤埂扒开,使得两湖水系连通,打通了南湖东、北部地区雨水进入原小南湖的通道。6月22日至24日,武汉将南湖连通港的港渠整体宽度从10米扩至30米,原先弯道还“裁弯取直”,南湖连通港的过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工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抵不过雨量过大的冲击。

参与过多地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启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水能否顺利排出去,要看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地下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和地表水的汇集能力。现在问题一般出现在后者,地面上阻塞物过多,水流不过去,所以暴雨一旦来得又急又猛的话,排水能力就跟不上。

他以武汉为例,虽然武汉在去年就开始建设海绵城市,但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善过程,“武汉是个丰水城市,地下水位高,水多,难以排得出去。加上这次暴雨强度太大,太集中了。”

根据武汉市城投集团发布信息显示,为改善武昌晒湖、南湖一带渍水问题,目前,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启动建设。

据了解,该工程完工运行后,可解决汤逊湖水系排涝出口的规模不足,届时南湖一带雨水将会通过巡司河第二通道排入长江,完善区域排水系统。

持续填湖降低天然水系排水能力

天然水系排水不畅,还有填湖问题始终作祟。

曾经“百湖之城”武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开发,近90个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其中,仅沙湖面积由2001年的4.7平方公里缩减到2013年的3.08平方公里。

因为不断的填埋开发,分块切割隔断了原来江湖联通的自然蓄水、排水体系,减弱了城市对降水的蓄积消纳能力。同时,被填湖地区地势低洼加上排水不畅又加重了渍水发生的几率。此次武汉市积水严重的部分小区,正是建设在通过填湖形成新地段上。

武汉的填湖问题多次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在2015年年初曾刊登文章,喊出了一句“武汉,再也不能填湖了”。

武汉湖泊众多 图为武汉野芷湖

在媒体的记录中,2012年5月3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工作会上,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曾表示,“没有一座城市有武汉这么多的湖,但如果不能保住,我们就会背上千古骂名”。 2015年1月9日,武汉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以及《武汉市湖泊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市区现有的40个湖泊,辖区内的166个湖泊一个都不能少、湖泊面积一寸也不能缩小。

在越来越严厉的监督下,武汉的填湖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但控制填湖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恐怕还难谈根治。

这几年,武汉每年都要开展电视问政,关于填湖、关于渍水,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距离7月18日武汉电视问政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尽管武汉出台了条例、修筑了工程、设置了湖长,出台落实了一系列防止渍水的举措,但今年的武汉内涝和渍水问题可能还会被市民们提及。

人工“海绵”建设需要一张图、一盘棋和一张网

除了天然湖泊的蓄水排洪,人工的排水体系建设也是确保城市远离内涝的重要一环。

武汉是国家去年确定的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周启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海绵城市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吸水,干旱时吐水,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在被确立为海绵城市试点后,武汉市水务局曾发布《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根据该方案,开展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计划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图为海绵城市概念图

根据该方案,至2017年末,武汉争取实现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青山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四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2015年4月,距武汉市被确定为海绵城市第一批试点建设城市不久,中国中冶便承接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课题研究这一项目,其实施的武汉市青山区临江大道作为武汉市首条“海绵示范路”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该路段共约4公里,即将完工的300米示范段。在已建成的道路边,整个路面向花坛微倾,花坛比路面低。

据该项目的建设工程师介绍,采用下沉式绿化带,正是这条“海绵道路”的特点之一。绿化带最低处比路面低45厘米左右,花坛与道路连接处有雨水口,一旦下雨,雨水顺着倾斜的路面经雨水口流入花坛内侧的沉淀池,淤泥、杂质在此沉淀、过滤,雨水继续下渗到花坛内,被喜水植物根系吸收,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如果下大暴雨,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便会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入城市泵站。

图为下沉绿地构造图

就在此次暴雨中,当地媒体曾经在7月1日实地探访了这条路段。暴雨中,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也没有积水。

目前 ,包括武汉在内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的海绵项目建设还正在进行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如果不能打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做不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势必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周启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海绵城市不仅仅是涉及对水的利用,还囊括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牵扯到多个部门,是整个城市的事情。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非常到位,在大力推广这个理念,但是有些地方认为这只是单纯的排水项目,把它变成一个部门的事情,这样推动起来比较难。

周启国还建议,大力推进海绵城市项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

“建设部一直在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以节省成本,以及确保工程进度和整个建设的水准,事实上这也被证明了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更要推行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很高,是城市各方面建设的集成,系统化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周启国说,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责任清晰。以前,项目一出问题的话,设计方和施工方就容易互相推诿。

除了建设与规划,资金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突破的障碍。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体量大,需要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都希望用PPP的方式来建设。但仅靠企业一方也难以承担PPP所需要的资金,金融机构也早已进入到这个领域。

比如,中冶集团与邮储银行共同设立1000亿产业基金支撑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同时积极采取国家推行的PPP模式,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承接项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同中国交建也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150亿元的“中交建壹期基金”来投向基础建设的PPP项目。

今年年中的城市内涝有可能倒逼海绵城市建设继续提速。

目前,北京、天津、大连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长城证券一项研报认为,保守估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9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7.6万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还需地下管廊配套加持

利用海绵城市,虽然能把雨水蓄积,但在雨量过多是仍需要有效的排水通道。为了进一步强化城市的排水能力,周启国表示,综合管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工程设施,是一种新的建设理念和模式。如果排水用管廊的模式,排水能力就很强大,水流进来就能排走。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将有助于消除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和蜘蛛网式架空线的情况,并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海绵城市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要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

图为地下管廊截面示意图

尽管申报的项目较多,但包括珠海、昆明等地实施的地下管廊项目主要在新建城区配合新建道路实施,而老城区如何实施地下管廊仍是需要突破的课题。

周启国也分析,综合管廊如果在城市建设一开始或者在新城区建设之初就规划进去,水当然能最大限度地自流,也能节省投资和管理费,不过现在很多是老城区,在这些地方推动起来难度较大。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镇化质量。从全国来看,地下管廊已经开启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仅在201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中,共有142个城市申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投资8907亿元,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

中冶集团党群工作部宣传处副处长于博向记者表示,为了进一步抢抓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兴产业市场机遇,中冶集团率先设立了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已经成立了国内首家管廊专业化公司。

其它几家建筑业央企方面,中建股份联合体中标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额35.5亿元;中国铁建与厦门签约建设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四局承建了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中国交建也同多个地方签署了地下管廊项目。

201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湖北武汉CBD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时曾说,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要积极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这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导读:近内涝导致“看海”城市正从我国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从南方城市向北方城市快速扩散,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且这一趋势开始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长此以往,曾经的“你困在家中看海,看海的人在岸上看你”般的旁观心情,必将变成“一起泡在家里看海”的切肤之痛。

来源:能源世界

  内涝导致“看海”城市正从我国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从南方城市向北方城市快速扩散,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且这一趋势开始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长此以往,曾经的“你困在家中看海,看海的人在岸上看你”般的旁观心情,必将变成“一起泡在家里看海”的切肤之痛。


  无论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科学规划层面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还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无疑都是在为各地掀起的“海绵城市建设热”再添“火力”。毫无疑问,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核心战略之一,一举一动自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从2012年首次提出概念至今,尤其是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历时一年,暴雨来袭,为何海绵城市难成吸水海绵?本篇,试图以今年入汛以来武汉城市内涝为例,分析一二。


 

  今年7月初,对武汉城区最大的影响不是长江洪峰,而是城市内涝。


 

  从6月30日开始的一场罕见强降雨,让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泽国”。尽管7月7日开始天空已经放晴,但还未褪去的渍水仍在拷问,我们的“海绵城市”究竟去了哪里?


 

  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从6月30日开始本轮降雨把武汉市淋了一个“透心凉”。天空不是在四处“浇花”,而是好像直接往下“泼水”。


 

  据人民网7月6日报道,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武汉的气象新闻习惯用“下了几个东湖”来形容当地的雨量。如果把武汉站记录的560.5毫米降雨量乘以武汉的土地面积(按8494平方公里计算)得到总雨水量,然后再除以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约1.2亿立方米),本次武汉一周累计降雨量,相当于下了约40个东湖的水体体积。作为曾经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一个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相当于8个西湖(约1429万立方米)。


 

  这么大量的水在短短几天之内降落到地面,在短时难以排出的情况下,积水成了这几日关于武汉消息最密集的一个词汇。


 


 



 

  图为武汉街道积水景象


 

  由于持续降雨,武汉市区多个小区渍水严重。第一财经记者7月3日在武汉民族大道与雄楚大道交汇处的一小区看到,该小区停车场内几十辆轿车被淹,胆大的业主组织人手下水一起拖出自己的车。车主把绳的一端捆在车库外的一辆SUV上,另一端系在被淹没的车上进行牵引。


 

  在武汉市汉南区一小区的别墅区,车辆道路积水没过膝盖,小区业主出行受阻。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业主甚至坐在一匹黑马背上淌水前行,而小区旁的马影河河水已漫上岸。


 

  为了不让下游城市既防外洪、又战内涝,7月6日和7日上午,长江防总连续下达了两道调度令,让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1000立方米每秒减小至25000立方米每秒后,继续减小至20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也为下游排涝留出空间。


 

  尽管如此,在7月7日天气转晴之前,武汉城区的渍水仍然较为严重。


 

  累积水量已经超过天然“海绵”排水极限


 

  为何水难以排出,首先是连续的暴雨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天然河湖体系所形成海绵系统的排水极限。


 

  据当地媒体报道,本轮强降雨,武汉的光谷和南湖片区是渍水最为严重的地区,而这两个片区都集中在武汉市内长江南岸的武昌地区。


 

  据了解,武昌地区以武珞路和珞喻路为界,北侧城市排水走东湖、沙湖水系,通过罗家港排入长江,南侧城市排水走汤逊湖水系。光谷和南湖两片渍水严重区域的排水主要依靠汤逊湖水系。


 

  整个汤逊湖水系包含了汤逊湖、南湖、野芷湖等湖泊,并由南湖连通港、巡司河、青菱河连接各湖泊和长江,最终经汤逊湖泵站这个唯一排江口汇入长江。汤逊湖水系北起武珞路、珞喻路,南至江夏八分山、大花山,西临长江,东至东湖高新三环线,整个流程长达20多公里,江夏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地420平方公里内的雨水全都汇集在此。


 


 



 

  图为武汉市内湖区分布图


 

  进入到梅雨季节以来,武汉已经历了4场强降雨袭击,汤逊湖水系中的多数湖泊调蓄空间已满。“暴雨频下,水位跳涨,就像一个水袋子,水满了雨还在下,对周边排水管网形成顶托,低洼处易渍水,水又退得慢。”武汉市防办排水处负责人在当地媒体上表示。


 

  据前期武汉市防汛办的研判,仅汤逊湖水系中的南湖,其水位每增加0.1米,需要24小时退水。而这次降雨过程中,强度大,雨量大,已超过现有排水能力。


 

  事实上,由于水利部和国家防总今年汛期之前就多次预警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武汉市在疏通自然水系上面已经提前了一些准备。今年6月以来,腾出汤逊湖水系的库容、提升水系的过水能力已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6月17日,武汉市将分隔大、小南湖达半个世纪的堤埂扒开,使得两湖水系连通,打通了南湖东、北部地区雨水进入原小南湖的通道。6月22日至24日,武汉将南湖连通港的港渠整体宽度从10米扩至30米,原先弯道还“裁弯取直”,南湖连通港的过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工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抵不过雨量过大的冲击。


 

  参与过多地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启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水能否顺利排出去,要看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地下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和地表水的汇集能力。现在问题一般出现在后者,地面上阻塞物过多,水流不过去,所以暴雨一旦来得又急又猛的话,排水能力就跟不上。


 

  他以武汉为例,虽然武汉在去年就开始建设海绵城市,但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善过程,“武汉是个丰水城市,地下水位高,水多,难以排得出去。加上这次暴雨强度太大,太集中了。”


 

  根据武汉市城投集团发布信息显示,为改善武昌晒湖、南湖一带渍水问题,目前,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启动建设。


 

  据了解,该工程完工运行后,可解决汤逊湖水系排涝出口的规模不足,届时南湖一带雨水将会通过巡司河第二通道排入长江,完善区域排水系统。


 

  持续填湖降低天然水系排水能力


 

  天然水系排水不畅,还有填湖问题始终作祟。


 

  曾经“百湖之城”武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开发,近90个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其中,仅沙湖面积由2001年的4.7平方公里缩减到2013年的3.08平方公里。


 

  因为不断的填埋开发,分块切割隔断了原来江湖联通的自然蓄水、排水体系,减弱了城市对降水的蓄积消纳能力。同时,被填湖地区地势低洼加上排水不畅又加重了渍水发生的几率。此次武汉市积水严重的部分小区,正是建设在通过填湖形成地段的新楼房。


 

  武汉的填湖问题多次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在2015年年初曾刊登文章,喊出了一句“武汉,再也不能填湖了”。


 


 



 

  武汉湖泊众多 图为武汉野芷湖


 

  在媒体的记录中,2012年5月3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工作会上,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曾表示,“没有一座城市有武汉这么多的湖,但如果不能保住,我们就会背上千古骂名”。 2015年1月9日,武汉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以及《武汉市湖泊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市区现有的40个湖泊,辖区内的166个湖泊一个都不能少、湖泊面积一寸也不能缩小。


 

  在越来越严厉的监督下,武汉的填湖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但控制填湖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恐怕还难谈根治。


 

  这几年,武汉每年都要开展电视问政,关于填湖、关于渍水,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距离7月18日武汉电视问政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尽管武汉出台了条例、修筑了工程、设置了湖长,出台落实了一系列防止渍水的举措,但今年的武汉内涝可能还会让不少武汉当地被问政的官员汗颜。


 

  人工“海绵”建设需要一张图、一盘棋和一张网


 

  除了天然湖泊的蓄水排洪,人工的排水体系建设也是确保城市远离内涝的重要一环。


 

  武汉是国家去年确定的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周启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海绵城市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吸水,干旱时吐水,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在被确立为海绵城市试点后,武汉市水务局曾发布《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根据该方案,开展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计划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图为海绵城市概念图


 

  根据该方案,至2017年末,武汉争取实现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青山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四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2015年4月,距武汉市被确定为海绵城市第一批试点建设城市不久,中国中冶便承接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课题研究这一项目,其实施的武汉市青山区临江大道作为武汉市首条“海绵示范路”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该路段共约4公里,即将完工的300米示范段。在已建成的道路边,整个路面向花坛微倾,花坛比路面低。


 

  据该项目的建设工程师介绍,采用下沉式绿化带,正是这条“海绵道路”的特点之一。绿化带最低处比路面低45厘米左右,花坛与道路连接处有雨水口,一旦下雨,雨水顺着倾斜的路面经雨水口流入花坛内侧的沉淀池,淤泥、杂质在此沉淀、过滤,雨水继续下渗到花坛内,被喜水植物根系吸收,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如果下大暴雨,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便会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入城市泵站。


 


 



 

  图为下沉绿地构造图


 

  就在此次暴雨中,当地媒体曾经在7月1日实地探访了这条路段。暴雨中,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也没有积水。


 

  目前 ,包括武汉在内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的海绵项目建设还正在进行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如果不能打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做不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势必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周启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海绵城市不仅仅是涉及对水的利用,还囊括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牵扯到多个部门,是整个城市的事情。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非常到位,在大力推广这个理念,但是有些地方认为这只是单纯的排水项目,把它变成一个部门的事情,这样推动起来比较难。


 

  周启国还建议,大力推进海绵城市项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


 

  “建设部一直在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以节省成本,以及确保工程进度和整个建设的水准,事实上这也被证明了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更要推行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很高,是城市各方面建设的集成,系统化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周启国说,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责任清晰。以前,项目一出问题的话,设计方和施工方就容易互相推诿。


 

  除了建设与规划,资金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突破的障碍。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体量大,需要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都希望用PPP的方式来建设。但仅靠企业一方也难以承担PPP所需要的资金,金融机构也早已进入到这个领域。


 

  比如,中冶集团与邮储银行共同设立1000亿产业基金支撑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同时积极采取国家推行的PPP模式,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承接项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同中国交建也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150亿元的“中交建壹期基金”来投向基础建设的PPP项目。


 

  今年年中的城市内涝有可能倒逼海绵城市建设继续提速。


 

  目前,北京、天津、大连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长城证券一项研报认为,保守估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9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7.6万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还需地下管廊配套加持


 

  利用海绵城市,虽然能把雨水蓄积,但在雨量过多是仍需要有效的排水通道。为了进一步强化城市的排水能力,周启国表示,综合管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工程设施,是一种新的建设理念和模式。如果排水用管廊的模式,排水能力就很强大,水流进来就能排走。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将有助于消除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和蜘蛛网式架空线的情况,并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海绵城市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要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


 


 



 

  图为地下管廊截面示意图


 

  尽管申报的项目较多,但包括珠海、昆明等地实施的地下管廊项目主要在新建城区配合新建道路实施,而老城区如何实施地下管廊仍是需要突破的课题。


 

  周启国也分析,综合管廊如果在城市建设一开始或者在新城区建设之初就规划进去,水当然能最大限度地自流,也能节省投资和管理费,不过现在很多是老城区,在这些地方推动起来难度较大。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镇化质量。从全国来看,地下管廊已经开启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仅在201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中,共有142个城市申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投资8907亿元,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


 

  中冶集团党群工作部宣传处副处长于博向记者表示,为了进一步抢抓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兴产业市场机遇,中冶集团率先设立了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已经成立了国内首家管廊专业化公司。


 

  其它几家建筑业央企方面,中建股份联合体中标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额35.5亿元;中国铁建与厦门签约建设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四局承建了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中国交建也同多个地方签署了地下管廊项目。


 

  201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湖北武汉CBD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时曾说,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要积极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这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天津未来发展"海绵城市" 蓄水防涝调理生态系统

 

来源:北方网  发布时间:2016-07-21

“海绵城市”示范区显示神奇魔力 路面没有积水

来源:北方网      2016-07-21

  天津北方网讯:在昨天的这场暴雨中,本市已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显示神奇魔力。离天津文化中心不远的隆昌路上积水没过脚踝,而整个文化中心利用独特的调蓄方式,路面没有积水,湖水没有漫堤,雨水在这里自由吐纳。(北方网编辑张瑜)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7月20日,北京暴雨袭城。

当天11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目前城区及南部地区6小时累计降水量达70毫米左右,局地超过100毫米,预计至20日傍晚强降水持续。房山区还于12时30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8时解除。门头沟区于13时10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8时30分解除。

暴雨导致北京市部分道路积水严重,公交、地铁、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首都机场受天气等综合原因影响已取消航班237架次。多处地铁口因漏雨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其中地铁大兴线黄村火车站还采取了临时封站措施。公交方面,截至7月20日19时,受降雨影响,共有191条公交线路采取措施,其中甩站措施134条,区间措施28条,绕行措施9条,等停、停驶措施20条。

据北京气象局介绍,与2012年“7.21”特大暴雨相比,本次暴雨的雨强相对小,但影响时间和降雨量都大于四年前。从7月19日01时到7月20日18时,本次降雨持续时间近42小时,且仍将继续,大于2012年的近20小时。降雨量方面,2012年“7.21”全市平均170毫米,城区平均215毫米,而此次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75.9毫米和218.6毫米。

暴雨预警及应急管理有所改善

此次暴雨,北京市气象局、国土局、水文总站、防汛指挥部门都发布了预警信息。

北京市气象台于8时4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并于11时30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防汛指挥部于9时升级为Ⅲ级应急响应,11时50分升级为 Ⅱ级应急响应。

北京市水文总站12时35分发布洪水黄色预警,预计13到14时,北京市北运河流域羊坊闸断面将出现28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13时提示,预计14到15时北京市通惠河乐家花园达到洪水蓝色预警标准、北运河流域张家湾达到洪水黄色预警标准;19时15分发布洪水黄色预警,预计20时至21时北京大清河流域大石河漫水河断面将出现12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据北京市水务局确认,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洪水预警。

市国土局和市气象局20日15时联合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未来二十四小时,房山、门头沟、延庆、昌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山区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北京市防汛办11时16分左右还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市民注意暴雨情况,减少户外活动。

“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相比,这次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更好。”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纪海说。据其介绍,“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加强了相应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应急预案。在立交桥等特殊地点、重要场所准备了重要的设备装备;疏通了相应的遗留问题,比如排查受堵的管道,衔接原有管道和新建管道;开展了应急演练训练,储备应急物资等等。“这些平时的管理是老百姓不容易看到的,但会对应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7月19日22时15分,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市长王安顺在市防汛指挥中心要求深刻吸取“7·21”特大自然灾害经验教训,做好各项准备措施,确保不死人、不泡车。对此,张纪海表示,能打这个包票很不容易。可以说,北京市对应急管理越来越重视了。

此外,他认为,公民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这次预警发布后,朋友圈里都在传播,提醒大家不要前往危险地带,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了。除了行政部门的力量,公民自救和自我约束、应急能力的提升也是很关键的。”

不过,张纪海同时指出,北京市暴雨预警和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以后,北京多个部门都编制了应急预案,但其中有些预案“相对来说比较空”,需要细化,加强操作性。有些部门在应急设施设备的检测检修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且,平时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除了高层领导要重视,相应的职能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因为应急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交通、防汛、水务等多个部门联动。

另外,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邸苏闯、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刘洪伟等人今年6月发布的论文《北京城市暴雨预警及应急管理现状与挑战》中指出,虽然北京市在细化预警指标、分区预警和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预警发布频率高,短历时暴雨预警不及时,阈值标准缺少灵活性,应急响应主要依靠经验等问题。

“有些问题也不是应急管理部门能解决的。最近一二十年,北京城市发展快,人口多,城市病加重,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优化,要考虑极端天气等特殊问题。”张纪海补充说。

地下管廊还是海绵城市?

“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开始了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

“城市排涝主要还是一些低洼地段,比如下沉式立交桥。自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后,北京市政府花了不少钱解决下沉式立交桥积水问题,例如增加水泵排量,甚至配备临时电源。”北京排水集团退休专家谭乃秦说。

2013年初开始,北京市启动24座下凹式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并准备了多套防洪排涝预案。在“7.21”特大暴雨中,莲花桥等20座立交桥出现了严重积水,北京为其配建了蓄水池。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还通过增加集水坑及水浸报警系统,完善排水设施,阻止客水进入通道等改造方式,对13座积水严重通道进行排水改造。

但这次暴雨期间,行人仍旧匆忙,汽车乘风破浪,北京市民又开启了“看海模式”。

“一个是跟北京地形有关。北京城区地处平原,海拔低,整个城市的高差不大,排水落差小,水流不畅,排水难。”谭乃秦说。

而且,与其他管线相比,排水管线的建设难度最大。

“其他管线在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地铁等阻碍,可以走上或者走下,但排水管线不能这样,再有阻挡也得想办法绕过去,哪怕让那个阻碍让路。还要保证每千米有两米左右的高度差,不然水排不出去。”谭乃秦说,这就造成排水管线建设难度高,资金消耗大。

但他指出,尽管地下管廊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但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搞地下管廊,这样一劳永逸。

此外,北京市在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中,填垫了太平湖,并将部分护城河改为暗沟,丧失了雨水调蓄空间。很多地面又都硬化了,雨水无法下渗。

“2012年后,尽管北京市在给排水设施方面做了一些建设,但跟不上城市扩张速度。地面硬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径流越来越猛,北京地下管网基础又不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消化不了强降水。”中国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刘波说。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看来,北京市需要建立绿色海绵系统,综合解决水涝、干旱和地表水质及生态环境改善。

2012年“7.21”暴雨后,俞孔坚曾致信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建议“建立‘绿色海绵’解决北京雨洪灾害”。四年过去了,他仍旧坚持这一观点。

在他看来,“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官方文件采用,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推广。但是,不难发现相关操作指南主要围绕以LID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雨洪管理技术而展开,也越来越聚焦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管理,并且在具体技术层面的诠释依旧未能摆脱对现有治水途径中“工程性措施”的依赖。


 

俞孔坚曾撰文指出,海绵城市为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市中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开启了新的旅程,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营造、公园绿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

刘波也表示,像地下管廊仍属于灰色基础设施,消耗大量钢筋水泥,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改变城市地质结构。特别是现有大城市地面建设成熟,没有必要如此“伤筋动骨”,技术难度大、投资高。

刘波建议,正在做的和准备做的工程项目都要按照低影响开发原则。在内涝和热岛效应严重的地区,尽快启动生态修复。以流域或者汇水区为单元开展生态改造。这样做,可以扭转内涝现象,把城市变成海绵,消化雨水吸纳能力。


 

netease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危昱萍


 

政府性债务和城投专题研究之十四: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

研报招商证券


 

在加强城市基础建设的背景下,为解决部分城市“雨后看海”、“雨后即旱”的问题,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在我国提出,2014年关于其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正式颁布。

(1)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符合标准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募集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2)特殊金融支持:

住建部、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开发银行相继发布《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扩大信贷便利、PSL支持的方式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增强信贷资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力度。

(1)极端天气下的建设重点:

近阶段由于暴雨天气,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城市出现大面积积水,城市内涝问题再次凸显,给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快以解决城区排水、污水治理、城市生态化建设等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热点问题。

(2)创新融资模式下的机会:

在国家鼓励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资背景下,为新一轮债券的发行带来契机,虽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国家鼓励与民间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但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益性、长周期性及弱经济收益性,债券融资仍然是重要的融资方式,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资标的给予关注。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定义入手,简要介绍外国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结合国家层面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计划、是否有国开行、国开证券参与、主体评级层次,募资项目的收益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筛选进行个券梳理。

 

济南:“海绵城市” 建设让小区蓄住水,分担城市压力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济南:“海绵城市” 建设让小区蓄住水,分担城市压力
 

20日暴雨停歇后, 小区内仍有雨水流向山师东路。本报记者 孟燕 摄

位于名士豪庭二区的雨水收集设施, 井盖下是一个组合水池, 用来储存雨水。 本报记者 孟燕 摄

本报记者 孟燕 王皇 实习生 姜珊

省城不少住宅小区多是硬化路面, 一旦暴雨来袭, 会出现 “内涝” , 而小区内汇集的地面径流也会对周边市政雨水管网形成强烈冲击。 暴雨来临前, 记者探访部分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 系统可将雨水留在小区, 减少对市政雨水管网冲击。 而根据省城 “海绵城市” 建设要求, 小区要设置雨水收集调蓄等设施。

小区路面硬化

雨水冲向市政道路

20日凌晨的暴雨, 山师东路两侧水流成河。 “小区都是硬化路面, 储水能力很差, 除了流到下水道里的,全顺着地势流到山师东路上去了。 ”山师东路东侧一小区居民刘先生坦言, 周边不少小区, 都存在这种状况。记者探访不少老小区发现, 小区内仍是雨污混流, 降雨时, 雨水从屋面顺着排水管流到地面后, 没有接入地下, 而是直接往路面排。 此外, 小区内已硬化, 没有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箅子, 积水只能顺着地势往更低一些的市政道路的雨水箅子排。

目前, 市政部门已开始部分片区的排水改造, 但主要针对的是开放式小区。 上述工作人员说, 目前市中区正进行七里山片区和大观园片区雨污混流改造, 改造的主要是开放式小区道路, 还有不少封闭式老小区不在市政改造范围。 历下区今年对菜市片区改造, 但也属开放式小区道路。

雨水收集系统

少向市政管网排两成水

省城部分小区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 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 洗车等。 在名士豪庭二区1号楼前, 小区物业工程部经理李学震指着一块绿地介绍, “井盖下面是PP模块组合水池, 容量有120方, 小区道路、 绿地等处都建了收集口, 雨水通过管道沉淀后被储存到池内。 ” 李学震解释, 这个雨水收集系统在2011年底投用, 蓄水池主要收集路面、 屋顶排水管下来的和整个小区的雨水。 雨水进入管道后通过主管道进入蓄水池, 通过沉淀、 过滤等措施, 然后再使用。 收集起来的水主要用于绿化、 灌溉草坪、清洁路面、 洗车等。 “后期主要维护管道、 电耗, 成本每个月三四百块。 ”

记者了解到, 如果新建社区全部使用雨水收集系统, 小区外的市政雨水管网排放量可减少20%。 一个容积为100立方米的雨水过滤桶,在济南1年可收集雨水约2600立方米, 其中有2000立方米可再利用, 回用率超过75%。

但是在实施 “海绵城市” 建设前, 省城有雨水收集系统的小区不到10个, 主要是由于前期需要投入十几万到几十万。

海绵城市建设

要求小区留住雨水

据保守统计, 济南每年大约有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 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减少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20日, 济南市节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区建设蓄水池、 透水路面等收集的雨水除了直接用于绿化、 保洁等, 还间接用于补充地下水。 ” 以往城建设计理念, “是将小区雨水尽可能排入市政管网, 但排水设施建得越完善, 向市政管网流得越快, 越容易对市政管网形成冲击。 ” 而现在的理念, “海绵城市” 要求片区开发前后, 水文保持不变。

“如果开发前都是土壤, 80%雨水能下渗, 20%形成地面径流排走, 那么开发后也达到这样效果。 但现在小区建成路面硬化后, 可能只有20%下渗, 80%都成为地面径流流向市政管网。 ” 2015年,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 这意味着, 今后小区开发建设要考虑雨水收集相关配置。

记者手记

换 个 排 水 思 路 , 比 改 建 设 施 更 可贵

每到暴雨来临, 城市 “看海” 总触动着市民的神经。 一方面, 济南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节水保泉” 压力巨大;但另一方面, 雨季时充沛的降水迅速白白流走, 冲向市政管网和河道, “消化” 不了的就造成城市内涝。

按照以往的思路, 是对排水系统进行大规模改建, 让雨水快速汇集到河道泄洪沟等流走。 但是换个 “排水” 思路,将部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既能节水环保涵养地下水源, 还能减轻市政排水设施压力, 这就是 “海绵城市” 的建设理念。 这在暴雨过后更显必要和迫切, 也对城市设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孟燕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2023年04月03日 14:44:39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2022城镇溢流污染控制高峰论坛|聚焦雨季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国给水排水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学术讲座|低碳水质净化技术及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8日 9:30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5日 20:00—22:00
德国专场直播主题: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德国专场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下午 15:00—17:00(北京时间) 2022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的主论坛将于12月15日下午2点召开
技术交流 | 德国污水处理厂 计算系列规程使用介绍 城建水业 WaterInsight首期丨王志伟教授:膜法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11:00
处理工艺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8:30—12:15 建设管理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7日 14:00—17:15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20:00—22:00 Training Course for Advanc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
12月3日|2022IWA中国漏损控制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9:00—17:00 2022-12-03 09: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八期)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日 20:00—22:00 2022-12-01 20: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输配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00—17:05 2022-11-30 14: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七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0:00—22:00 2022-11-25 20:00:00 开始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4日 13:30—17:30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 李玉友,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注册工程师】颗粒污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从UASB到新型高效脱氮和磷回收
中国建科成立70周年|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3:30—18:25   2022-11-22 13:3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六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0:00—22:00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五期) 中国给水排水 奋进七十载 起航新征程|中国市政华北院第十届科技工作会议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大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 9:30   2022-11-18 09:00:00 开始
樊明远:中国城市水业的效率和服务要做一个规范     樊明远 世界银行高级工程师 黄绵松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海绵城市系统化运维的挑战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6日 18:30  黄绵松  北京
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云端活动周寻水路  污水回用专场      转发直播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直播抽奖 100份 中国给水排水电子期刊  !!! 首届全国节水高新技术成果展即将开幕,同步举行的节水时光云端活动周”也将于2022年11月15日10:00-12:00 、14:30-17:00,在云端与水务行业的专家朋友见面!    在这即将到来激动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四期) 中国给水排水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日 16:00—18:00 2022-11-03 16: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会议预告 |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国合环境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污水千人大会参观典型项目:长春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技术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预告 | 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开启全面诊断模式   窦秋萍  Vivian Dou   华霖富中国区总经理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六届)邀请函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 “高标准”下的苏伊士工业园区污水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水务企业如何实现智慧水务创新升级?这场直播告诉你:工业互联网专题第三期(汪秋婉 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百度智能云开物-智慧水务行业创新与升级 重要线上培训| 城镇排水管道养护与管理培训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6月9-11线上见!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跟踪及定位分析解决方案SimOn-Water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2022中国给水排水线上大会|《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解读/《基于管网模型的污水管网外水入流量和入流点估计》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 重要线上培训:关于举办“《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宣贯  暨室外排水设计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三位智慧水务专家同场直播 | 奥格科技 AWater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云上分享会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报告题目:“东京都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孙跃平,东京都立大学土木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日本国家注册技术士(P.E.Jp),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C
QDTX型智慧推流器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题目:污水提标改造也能事半功倍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智晓,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 直播赠送5套得利满水处
【重要培训】关于举办2022非开挖顶管施工及探测培训班(在线培训)的通知(专家日程) 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报告题目:“东京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 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孙跃平 总经理 /博士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集约快速型BFM用于雨季溢流污水的处理   报告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迪 博士 ,男,正高级工程师,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同臣环保-浙江绍兴滨海污泥清洁化处置示范项目--2023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参观项目之一
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 系列讲座  之  生物滤池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课程内容包括十多种生物滤池介绍: ·         苏伊士第六代生物滤池首发介绍 · 报告题目:膜技术在饮用水水源污染因子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械设备委员会委员,全
直播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气浮池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 课程名称: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活性炭吸附池
会议主题:饮用水风险性有机物控制(直播平台:中国给水排水 cnww1985)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高密度沉淀池(转发有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活动周——“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 直播题目:威立雅水务技术——助力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   报告人:威立雅亚太地区设计平台中国区技术总监  平文凯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
直播题目:威立雅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通风采暖的一体化设计  演讲人:周立-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平台入口:微信公众号cnww1985 )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恒截流,堰溢流——德国截流井精确截流清污分流理念及中国实践     陈亮,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题目:因地制宜的苏伊士污水提标改造解决方案    报告人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程师,十几年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经验 题目:城市智慧水务与洪涝模拟    报告人 :王浩 院士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暨“推荐免试”及“萃英计划”线上夏令营通知 直播时间:2020年9月20日 09:00—17:30 2020.09.20 09:00 德国深度水处理技术应用介绍  主讲人:     杨帆,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经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工程方向主修水处理
题目: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直播时间 8月12日下午 14-16点   主讲人:侯立安 院士,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题目 :ThermylisTM – 一种城市污水污泥无风险处置的最佳解决方案     主讲人:  史平     苏伊士水务工程污泥领域技术负责人    直播时间:2020年7月31日 (周五)下午
题目:中国污泥堆肥25年     直播时间 : 7月24日周五下午 14-16:30分   内容提纲:  堆肥技术在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实践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  主讲人 :王涛,研究员,研究生导 直播时间:8月3日14:00-16:00 (包括答问) 直播题目:威立雅先进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内容:威立雅公司介绍、威立雅的污泥焚烧技术以及与其他国内污泥焚烧工艺的一些对比。 演讲人:宫曼丽博士
宜水环境章卫军:应对极端气候不确定性的韧性城市建设 题目: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河道设计的国际视野和综合途径      直播时间 2020年7月28日 14-16点  主讲人: 吴昊   WADI设计创始人,荷兰注册景观设计师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
任南琪 院士 : 树立海绵城市理念,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刘政:提质增效核心技术第四代排水系统——清污分流 直播题目:环境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生态学思考   直播时间7月16日下午14-16日   主讲人:魏俊,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