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4  浏览次数:125
核心提示: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6]24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排水工程;4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5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6泵站;7污水和再生水处理;8污泥处理和处置;9智慧控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新增第3章排水工程,系统规定室外排水工程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以提高本标准的系统性;25章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补充管道进入综合管廊、倒虹管基础、高架道路和下穿立交道路排水等要求;36章泵站补充下穿立交道路泵站集水池要求;47章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删除了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和土地处理等工艺,补充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人工湿地等应用广泛且运行可靠的工艺;58章污泥处理和处置补充了高含固厌氧消化、好氧发酵、深度脱水、污泥干化焚烧等内容;6此外还根据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的新要求,补充和提高了设计标准;7原先的检测和控制更名为第9章智慧控制,根据自动化控制和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更新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并新增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以实现智慧控制的目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doc



1 总则

1.0.1        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防治内涝灾害和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安全的要求,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条文说明】本标准只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关于镇(乡)村和临时性排水工程,由于集镇和村庄排水的条件和要求具有与城镇不同的特点,而临时性排水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的安全性要比永久性工程低,故不适用本标准。

    设立在工业区的室外排水工程是指处理工业企业预处理后指达到纳管标准后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的工业废水[1] 的污水处理厂。[2] 

1.0.3        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和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专业规划等相关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条文说明】20154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正。根据第三条的规定,本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都应符合规划要求。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排水、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增加,城市防灾能力的要求日趋严峻。国家对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极其重视,为此住建部于20136月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要求各地住建部门编制排水和内涝防治专项规划,以指导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于20163月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以指导各地做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这些新的政策文件,室外排水工程的建设应依据排水和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1.0.4        排水工程设计应与水资源规划、城镇给水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防灾规划、道路、绿地、水系等其他专业的专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并应根据城镇规划蓝线和水面率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蓄排水设施,还应根据用地性质规定不同地区的高程布置,满足不同地区的排水要求。

【条文说明】排水工程的污水系统包括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再生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是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回收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需与绿地、环境卫生设施等专项规划相协调。

排水工程设施中的雨水系统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是保障城镇安全运行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降雨频繁、河网密集或易受内涝灾害的地区,雨水系统设施尤为重要。雨水系统应与城市防洪、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和设计密切联系,并应与城市平面和竖向规划相互协调。

河道、湖泊、湿地、沟塘等城市自然蓄排水设施是城市内涝防治的重要载体,在城镇平面规划中有明确的规划蓝线和水面率要求,应满足规划中的相关控制指标,根据城市自然蓄排水设施数量、规划蓝线保护和水面率的控制指标要求,合理确定雨水系统设施的建设方案。雨水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对河湖水系等城市现状受纳水体的保护和利用。

雨水系统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城镇竖向规划中的相关指标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排水优先等级确定雨水系统设施与周边地区的高程差;从竖向规划角度考虑内涝防治要求,根据竖向规划要求确定高程差,而不能仅仅根据单项工程的经济性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1.0.5        排水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包括雨水的安全排放、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控制,污水的处理和再生利用,污泥的处理处置;

2 应与邻近区域内的雨水系统、污水系统和再生水系统相协调;

3 应与区域内及邻近区域的给水系统和防洪系统相协调;

4可适当改造[3] 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条文说明】

    1雨水的安全排放、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控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应该包括在室外排水工程的功能之中。根据国内外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但在考虑综合利用和处置污水污泥时,首先应对其卫生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

    2 与邻近区域内的雨水、污水和再生水系统相协调包括:

    一个区域的排水系统可能影响邻近区域,特别是影响下游区域的环境质量,故在确定该区的处理水平和处置方案时,必须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综合考虑;

    根据排水专业规划,有几个区域同时或几乎同时建设时,应考虑合并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因为它的经济效益可能更好,但施工时间较长,实现较困难。国外标准都有类似规定。

    3 如设计排水区域内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排水工程的污水系统应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系统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造价。

    4 在扩建和改建排水工程时,对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利用与否应通过调查做出决定。

1.0.6        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条文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还会不断涌现。凡是在国内普遍推广、行之有效、积有完整的可靠科学数据的新技术,都应积极纳入。标准不应阻碍或抑制新技术的发展,为此,鼓励积极采用经过鉴定、节地节能、经济高效的新技术。

1.0.7        排水工程宜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设备,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应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条文说明】由于排水工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同时,有些构筑物,如污水泵站的格栅井、污泥脱水机房和污泥厌氧消化池等会产生硫化氢、污泥气等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为保障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规定排水工程宜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应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1.0.8        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标准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条文说明】城镇污水厂尾水排放,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的有关规定。

排水管渠和附属设施的连接应执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的有关规定。

    为保障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监控设施等必须采取接地和防雷措施。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以及室内设的消防设施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排水工程可能会散发恶臭气体,污染周围环境,设计时应对散发的臭气进行收集和净化,或建设绿化带并设有一定的防护距离,以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有组织排放的应进行逐个排放源的监测,按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无组织排放的可统一进行厂界排放和监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的有关规定执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城镇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功能要求也相应增加,如近年来黑臭水体的治理和内涝防治的要求都是给以往的市政排水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伴随着城市管理理念由灰色向绿色的转变,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设计理念的更新导致排水系统也相应扩大。以排水防涝为例,市政排水防涝体系已由原先的排水管渠系统逐渐扩大为从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的全过程内涝防治系统控制。

本标准作为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的要求,雨水综合管理的内容除了应满足本标准的性要求外,还应执行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的有关规定。

1.0.9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排水工程  wastewater engineeringsewerage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工程。

2.1.2        排水系统  wastewater engineering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2.1.3        排水体制  sewerage system

在一个区域内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2.1.4        排水设施 wastewater 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2.1.5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

2.1.6        合流制溢流(CSO)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时,超过截流能力而排入水体的合流污水。

2.1.7        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分别用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收集、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

2.1.8        城镇污水 urban wastewatersewage

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入渗地下水的总称。

2.1.9        城镇污水系统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2.1.10   径流污染  diffuse pollution

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海绵城市考核内容之一。

2.1.11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径流污染。

2.1.12   城镇污水污泥  urban wastewater sludge

城镇污水系统中产生的污泥。

2.1.13   旱流污水(DWF) dry weather flow

指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城镇污水,包括综合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入渗地下水量。

2.1.14   旱季设计流量 maximum dry weather flowrate

指晴天时最高日最高时的城镇污水量。

2.1.15   生活污水  domestic wastewatersewage

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

2.1.16   综合生活污水  comprehensive sewage

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产生的污水。

2.1.17   工业废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

2.1.18   入渗地下水  infiltrated ground water

通过管渠和附属构筑物进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

2.1.19   雨季设计流量  wet weather flowrate

指旱季设计流量和截流雨水量总和。合流制的雨季设计流量就是截流后的合流污水量。分流制的雨季设计流量是在旱季污水上增加截流雨水量。

2.1.20   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  peaking factor

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2.1.21   径流系数  runoff coefficient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2.1.22   径流量  runoff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流量的统称。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排水工程中,径流量指降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产生的地面径流量。

2.1.23    暴雨强度  rainfall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来计,其计量单位以L/s hm2表示。

2.1.24   重现期  recurrence interval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2.1.25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recurrence interval for storm sewer design

用于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的暴雨重现期,指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出现等于或大于某降雨强度的平均间隔时间。

2.1.26   降雨历时  duration of rainfall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2.1.27   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

2.1.28   内涝  local flooding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1.29   内涝防治系统 local floo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雨水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理和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

2.1.30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 for local flooding design

用于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暴雨重现期,使地面、道路等地区的积水深度不超过一定的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大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2.1.31   地面集水时间  time of concentration

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简称集水时间。

2.1.32   截流雨水量  intercepted stormwater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截留的受污染雨水量。这部分雨水通过污水管道送至城镇污水厂或就地分散处理,以控制城镇地表径流污染。

2.1.33   截流倍数  interception ratio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径流量与平均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2.1.34   排水泵站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的总称。

2.1.35   污水泵站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污水的泵站。

2.1.36   雨水泵站  storm water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雨水的泵站。

2.1.37   合流污水泵站  combined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合流污水的泵站。

2.1.38   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污水通过沉淀去降悬浮物的过程。

2.1.39   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一级处理后,再用生物方法进行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过程。

2.1.40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suspended growth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条件下,对污水中的各类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和培养,形成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多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2.1.41   生物反应池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反应池内能满足生物活动所需条件,可分厌氧、缺氧、好氧状态。池内保持污泥悬浮并与污水充分混合。

2.1.42   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生物反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2.1.43   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二次沉淀池分离,回流到生物反应池的活性污泥。

2.1.44   格栅 bar screen

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的装置。

2.1.45   格栅除污机 bar screen machine

用机械的方法,将格栅截留的栅渣清捞出的机械。

2.1.46   固定式格栅除污机 fixed raking machine

对应每组格栅设置的固定式清捞栅渣的机械。

2.1.47   移动式格栅除污机  mobile raking machine

数组或超宽格栅设置一台移动式清捞栅渣的机械,按一定操作程序轮流清捞栅渣。

2.1.48   沉砂池  grit 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较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砂粒或颗粒的构筑物。

2.1.49   平流沉砂池  horizontal flow grit chamber

污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分离砂粒的沉砂池。

2.1.50   曝气沉砂池  aerated grit chamber

空气沿池一侧进入,使水呈螺旋形流动分离砂粒的沉砂池。

2.1.51   旋流沉砂池  vortex-type grit chamber

靠进水形成旋流离心力分离砂粒的沉砂池。

2.1.52   沉淀  sedimentation, settling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

2.1.53   初次沉淀池  primary settling tank

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沉淀池,用以降低污水中的固体物浓度。

2.1.54   二次沉淀池  secondary settling tank

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用于污泥与水分离的沉淀池。

2.1.55   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settling tank

污水沿水平方向流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的水池。

2.1.56   竖流沉淀池 vertical flow settling tank

污水从中心管进入,水流竖直上升流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的水池。

2.1.57   辐流沉淀池 radial flow settling tank

污水沿径向减速流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的水池。

2.1.58   斜管(板)沉淀池 inclined tube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水池中加斜管(板),使污水中的固体物高效沉降的沉淀池。

2.1.59   高效沉淀池 high efficiency sedimentation tank

通过废水与回流污泥混合、絮凝增大悬浮物尺寸或添加砂、磁粉等重介质提高絮凝体密度,以加速沉淀速度的一种沉淀工艺。

2.1.60   好氧  aerobicoxic

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

2.1.61   厌氧 anaerobic

污水生物处理中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的环境状态。

2.1.62   缺氧 anoxic

污水生物处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没有溶解氧但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

2.1.63   生物硝化  bio-nitrification

污水生物处理中好氧状态下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1.64   生物反硝化  bio-denitrification

污水生物处理中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去除污水中氮的过程。

2.1.65   混合液回流  mixed liquor recycle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区内的混合液由后端回流至前端的过程。该过程有别于将二沉池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应区的过程。

2.1.66   生物除磷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通过排放含有较多聚磷菌的剩余污泥,去除污水中磷的过程。

2.1.67   缺氧/好氧脱氮工艺 anoxic/oxic process ANO

污水经过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氮去除率的生物处理。

2.1.68   厌氧/好氧除磷工艺 anaerobic/oxic process APO

污水经过厌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磷去除率的生物处理。

2.1.69   厌氧/缺氧/好氧脱氮除磷工艺 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AAO,又称A2/O

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的生物处理。

2.1.7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形式。在同一个反应器中,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等处理工序。

2.1.71   充水比  fill ratio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一个周期中,进入反应池的污水量与反应池有效容积之比。

2.1.72   总凯氏氮 total Kjeldahl nitrogenTKN

有机氮和氨氮之和。

2.1.73   总氮 total nitrogenTN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总和。

2.1.74   总磷 total phosphorusTP

水体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

2.1.75   好氧泥龄  oxic sludge age

活性污泥在好氧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2.1.76   泥龄  sludge agesludge retention timeSRT

活性污泥在整个生物反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2.1.77   氧化沟 oxidation ditch

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形式,其构筑物呈封闭无终端渠形布置,降解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2.1.78   好氧区 ox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充氧区。微生物在好氧区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

2.1.79   缺氧区  anox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且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存在的区域。生物反应池中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得到充足的有机物时,可在该区内进行脱氮反应。

2.1.80   厌氧区 anaerob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且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存在的区域。聚磷微生物在厌氧区吸收有机物和释放磷。

2.1.81   膜生物反应器(MBR) membrane bioreactor

将生物反应与膜过滤相结合,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替代常规重力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出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2.1.82   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recirculated membrane bioreactor

膜组器所在的膜池和生物反应池分开布置,生物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由泵送入膜池,在产水泵产生的负压或静水压力下利用膜进行固液分离,膜池浓缩的混合液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形成循环的一种MBR型式。

2.1.83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膜组器浸没在生物反应池中,在产水泵产生的负压或静水压力下利用膜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MBR型式,也称为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2.1.84   膜池 membrane tank

在浸没式MBR中用来放置膜组器的构筑物。

2.1.85   生物膜法  attached growth process biofilm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利用生物膜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2.1.86   生物接触氧化  bio-contact oxidation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气系统构成的污水处理方法。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广泛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2.1.87   曝气生物滤池(BAF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生物膜法的一种构筑物。由接触氧化和过滤相结合,在有氧条件下,完成污水中有机物氧化、过滤、反冲洗过程,使污水获得净化。又称颗粒填料生物滤池。

2.1.88   生物转盘(RBC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生物膜法的一种构筑物。由水槽和部分浸没在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盘体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反复接触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获得净化。

2.1.89   低负荷生物滤池 low-rate trickling filters

亦称滴滤池(传统、普通生物滤池)。由于负荷较低,占地较大,净化效果较好,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达8595%。

2.1.90   高负荷生物滤池 high-rate biological filters

生物滤池的一种,通过回流处理水和限制进水有机负荷等措施,提高水力负荷,解决堵塞问题。

2.1.91   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 BOD5-volumetric loading rate

生物反应池单位容积每天承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数。其计量单位以kg BOD5/m3∙d)表示。

2.1.92   表面负荷 surface loading rate

一种负荷表示方式,指每平方米填料面积每天所能接受的污水量或者每天能接受的污染物质量。

2.1.93   固定布水器 fixed distributor

生物滤池中由固定的布水管和喷嘴等组成的布水装置。

2.1.94   旋转布水器 rotating distributor

由若干条布水管组成的旋转布水装置。它利用从布水管孔口喷出的水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布水管绕旋转轴旋转,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

2.1.95   塑料填料 plastic media

用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有硬性、软性和半软性填料。

2.1.96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内装有供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在水流和气流的作用下,载体处于流化状态。依靠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染物吸附、氧化和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

2.1.97   填充率 filling ratio

 指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悬浮填料的体积和填料所在反应区池容的比例。

2.1.98   有效比表面积 effective specific surface area

指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单位体积悬浮载体填料上可供生物膜附着生长,且保证良好传质和保护生物膜不被冲刷的表面积。

2.1.99   转盘滤池 disc filter

由水平轴串起若干彼此平行、包裹着滤布、中空的过滤转盘进行污水过滤的装置。污水在水力坡降驱动下,自外向内,进入转盘中间的集水筒,成为过滤后的清水,悬浮颗粒物附着在滤布表面逐渐形成污泥层。随着过滤阻力增加,启动反冲洗以维持滤布的过滤阻力在合理范围。反冲洗时,电动机驱动水平轴转动,带动转盘高速旋转,能提高清洗效果。

2.1.100            污水自然处理 natur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利用自然生物作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2.1.101            人工湿地  artifical wetland ,constructed wetland

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经砂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污水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2.1.102            表面流人工湿地 free 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污水以水平流方式从湿地的首段流至末端,且内部不设置填料的人工湿地。

2.1.10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污水以水平流方式从湿地的首端流至末端,且内部设置填料的人工湿地。

2.1.104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污水以垂直流方式从湿地的顶部流至底部或者从底部流至顶部,且内部设置填料的人工湿地。

2.1.105            稳定塘 stabilization pondstabilization lagoon

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通过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处理。

2.1.106            污水再生利用 wastewater reuse

污水回收、再生和利用的统称,包括污水净化再用、实现水循环的全过程。

2.1.107            深度处理 advanced treatment

为达到更高的处理目标,在常规二级生物处理后设的处理单元。

2.1.108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reuse water

污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水。

2.1.109            膜过滤  membrane filtration

在污水深度处理中,通过渗透膜过滤去除污染物的技术。

2.1.110            活性炭吸附池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tank

池内介质为单一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池。

2.1.111            紫外线  ultravioletUV

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部分,污水消毒用的紫外线波长为200nm ~310nm(主要为254nm)的波谱区。

2.1.112            紫外线有效剂量 effective ultraviolet dose

照射到生物体上的紫外线量(即紫外线生物验定剂量),由生物验定测试得到。

2.1.113            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的加工过程。

2.1.114            污泥处置 sludge disposal

对处理后的污泥的最终消纳过程。一般包括土地利用、填埋和建筑材料利用等。

2.1.115            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的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方法。

2.1.116            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大量水分的过程,普遍采用机械的方式。

2.1.117            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浓缩污泥中去除大部分水分的过程。

2.1.118            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通过厌氧或好氧的方法,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2.1.119            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使污泥中有机物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2.1.120            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有氧条件下污泥消化的过程。

2.1.121            中温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污泥温度在33°C38°C时进行的消化过程。

2.1.122            高温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污泥温度在53°C55°C时进行的消化过程。

2.1.123            原污泥  raw sludge

未经处理的初沉污泥、二沉污泥(剩余污泥)或两者混合后的污泥。

2.1.124            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2.1.125            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沉淀区或沉淀排泥时段)排出的沉淀物。

2.1.126            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沉淀区或沉淀排泥时段)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

2.1.127            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经过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的污泥。与原污泥相比,有机物总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污泥性质趋于稳定。

2.1.128            消化池  digester

污泥处理中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构筑物。

2.1.129            消化时间  digest time

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2.1.130            挥发性固体  volatile solids

污泥固体物质在600°C时所失去的重量,代表污泥中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水平。

2.1.131            挥发性固体去除率   removal percentage of volatile solid

通过污泥消化,污泥中挥发性有机固体被降解去除的百分比。

2.1.132            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   cubage load of volatile solids

单位时间内对单位消化池容积投入的原污泥中挥发性固体重量。

2.1.133            污泥气  sludge gas marsh gas

俗称沼气。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等。

2.1.134            污泥气燃烧器  sludge gas burner

污泥气燃烧消耗的装置。又称沼气燃烧器。

2.1.135            回火防止器  backfire preventer

防止并阻断回火的装置。在发生事故或系统不稳定的状况下,当管内污泥气压力降低时,燃烧点的火会通过管道向气源方向蔓延,称作回火。

2.1.136            污泥好氧发酵  sludge composit

也称为污泥堆肥,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物料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较高温度使有机物生物降解及无害化,最终生成性质稳定腐殖化产物的过程。

2.1.137            污泥热干化  sludge heat drying

污泥脱水后,在外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传热和传质过程,使污泥中水分随着相变化分离的过程成为干化产品。

2.1.138            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利用焚烧炉将污泥完全矿化为少量灰烬的过程。

2.1.139            污泥综合利用  sludg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将污泥作为有用的原材料在各种用途上加以利用的方法,是污泥处置的最佳途径。

2.1.140            污泥土地利用  sludge land application

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介质土或土壤改良材料,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和农田等场合的处置方式。

 

2.2   符号

2.2.1        设计流量

A1Cbn——暴雨强度公式中的有关参数;

F——汇水面积;

K ——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

K’ ——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

no——截流倍数;

P——设计重现期;

Q——设计流量;

Q′——截流井以后管渠的设计流量;

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

Qdr——旱季设计流量;

Qm——设计工业废水量;

Qp——泵站设计流量

Qs——雨水设计流量;

Qu入渗地下水量;

q——设计暴雨强度;

t——降雨历时;

t1——地面集水时间;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ψ——径流系数。

2.2.2        水力计算

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

h——水流深度;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

Q——设计流量;

R——水力半径;

v——流速。

2.2.3        截流井

H1——堰高;

H2——槽深;

H——槽堰总高;

Qj——污水截流量;

d——污水截流管管径

k——修正系数。

2.2.4        调蓄池

A——调蓄池出口截面积;

At ——t时刻调蓄池表面积;

Cd——出口管道流量系数;

D——单位面积调蓄深度;

g——重力加速度;

h2——放空后调蓄池水深;

h1 ——放空前调蓄池水深;

H——调蓄池上下游的水力高差;

n1——调蓄设施建成运行后的截流倍数;

n0——系统原截流倍数;

Qi——    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

Qi’——暴雨峰值流量;;

Qo——调蓄设施平均出口流量或下游排水系统设计流量;

Qa——调蓄设施的最大允许出口流量或下游排水系统设计流量;

Q′——下游排水管渠或设施的受纳能力;

Q1——调蓄池出口流量;

ti——调蓄池进水时间;

tc——集水时间;

to——调蓄池放空时间;

V——调蓄池有效容积;

α——脱过系数;

β——调蓄池容积计算安全系数;

η——调蓄池放空时的排放效率。

2.2.5        污水处理

Q——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

V——生物反应池容积; 

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LS——生物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LV——生物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

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y——MLSSMLVSS所占比例;

Y——污泥产率系数;

Yt——污泥总产率系数;

θc——污泥泥龄,活性污泥在生物反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θco——好氧区(池)设计污泥泥龄;

Kd——衰减系数;

KdT——T°C时的衰减系数;

Kd20——20°C时的衰减系数;

θT——温度系数;

F——安全系数;

η——总处理效率;

T——温度;

f——悬浮固体的污泥转换率;

SSo——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

SSe——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

Vn——缺氧区(池)容积;

Vo——好氧区(池)容积;

VP——厌氧区(池)容积;

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

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

N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

Na——生物反应池出水氨氮浓度;

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

Noe——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

X——剩余污泥量;

XV——排除生物反应池系统的生物污泥量;

Kde——脱氮速率;

KdeT——T°C时的脱氮速率;

Kde20——20°C时的脱氮速率;

μ ——硝化菌比生长速率;

Kn——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数;

QR——回流污泥量;

QRi——混合液回流量;

R——污泥回流比;

Ri——混合液回流比;

HRT——生物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

tP——厌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

O2——污水需氧量;

OS——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

a——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

b——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取4.57

c——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

EA——曝气器氧的利用率;

GS——标准状态下供气量;

tF——SBR生物反应池每池每周期需要的进水时间;

t——SBR生物反应池一个运行周期需要的时间;

tR——每个周期反应时间;

ts——SBR生物反应池沉淀时间;

tD——SBR生物反应池排水时间;

tb——SBR生物反应池闲置时间;

m——SBR生物反应池充水比。

2.2.6        除臭

hf1——臭气收集风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hf2——臭气处理装置阻力;

hf3——臭气排放管风压损失;

H——安全余量;

Kp——考虑系统压损计算误差等所采用的安全系数;

p——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p1——除臭空间的负压;

p0——通风机全压;

ρ0——通风机性能表中给出的空气密度;

ρ——运行工况下系统总压力损失计算采用的空气密度。

2.2.7        污泥处理

Lv ——消化池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

td —— 消化时间;

Qo——每日投入消化池的原污泥量;

Qsl——污泥产生量;

Qps——初沉污泥量;

Qes——剩余污泥量;

Qcs——化学污泥量;

V —— 消化池总有效容积;

Ws——每日投入消化池的原污泥中挥发性干固体重量。


3 排水工程

3.1  一般规定

3.1.1        排水工程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均应遵循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雨水和污水系统应相互配合、有效衔接。

【条文说明】雨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收集输送、雨水径流的下渗、滞留、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解决排水内涝防治和径流污染控制的问题。从原先单纯依靠排水管渠的快速排水方式,已逐渐发展到涵盖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的全过程综合管理。污水系统由污水收集、污水与再生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组成,主要解决水质问题。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初期雨水依靠排水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收集输送到污水厂处理后达到标排放。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应同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后的尾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相应的回用水质标准要求,成为再生水,通过再生水管网输送至用水点,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而产生的污泥,也应同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处置,避免污染再次进入环境,并回收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排水工程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合流污水、截流雨水的输送、处理等应与污水系统有效衔接。

1排水工程组成和相互关系

3.1.2        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因地制宜地确定;

2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3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4分流制排水系统禁止污水接入雨水管网,并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5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提高截流倍数,控制溢流污染;并应按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条文说明】分流制是分别用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收集、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是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雨水和污水的排水方式。

分流制可根据当地规划的实施情况和经济情况,分期建设。污水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厂处理;雨水由雨水系统收集,并就近排入水体,可达到投资低,环境效益高的目的,因此规定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降雨量少一般指年均降雨量200mm以下的地区。我国200mm以下年等降水量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也是我国沙漠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但相邻排水系统如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应明确各自的边界,严禁分流制雨水系统的排水管渠和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合流管渠等连通。径流污染控制是水体综合整治的重要一环,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排水工程的雨水系统不仅要解决内涝防治,还要控制径流污染。因此,提出在分流制雨水管渠应避免污水混接、错接,并通过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控制雨水污染。对于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科学分析现状标准、存在问题、改造难度和改造的经济性,结合城市更新改造,综合采取源头减排、截流管网改造、现状管网修复、调蓄、溢流堰(门)改造等措施,控制溢流污染,并应按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3.2  雨水系统

3.2.1        雨水系统应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等工程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非工程性措施,并应与防洪设施相衔接。

【条文说明】雨水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从雨水径流的产生到末端排放的全过程控制,其中包括产流、汇流、调蓄、利用、排放、预警和应急措施等,而不仅仅指传统的排水管渠设施。本标准规定的雨水系统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设施,分别与国际上常用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小排水系统(minor drainage system)和大排水系统(major drainage system)基本对应。

源头减排措施在有些国家也称为低影响开发或分散式雨水管理,主要通过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调蓄设施和透水路面等控制降雨期间的水量和水质,既可减轻排水管渠设施的压力,又使雨水资源从源头得到利用。

排水管渠措施主要由排水管道、沟渠、雨水调蓄设施和排水泵站等组成,主要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的大概率事件,其设计应考虑公众日常生活的便利,并满足较为频繁降雨事件的排水安全要求。

排涝除险设施主要应对长历时降雨的小概率事件,这一系统可以包括:

1城镇水体:天然或者人工构筑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和池塘等。

2)调蓄设施:特别是在一些浅层排水管渠设施不能完全排除雨水的地区所设的地下大型调蓄设施。

3)行泄通道:包括开敞的洪水通道、规划预留的雨水行泄通道,道路两侧区域和其他排水通道。

应急管理措施主要是以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既可针对设计重现期之内的暴雨,也可针对设计重现期之外的暴雨。

雨水系统的目标包括城镇内涝防治和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内涝防治主要是防治城镇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连续降雨超过城镇雨水排水管渠设施消纳能力后产生的地面积水,采取措施包括源头减排(减少场地雨水排放)、排水管渠提标、构建排涝除险系统(包括城市水体、调蓄设施、行泄通道等)和应急管理措施等。城市防洪措施主要是防止城市以外的洪水进入城市而发生灾害,包括河道的堤防,在所在流域的河流上游修建山谷水库或水库群承担城市的蓄洪任务,在城市附近利用分滞洪区分滞洪水,建立预报警系统等。由此可见,内涝防治和城市防洪的概念和措施是不一样的,洪水是源于城市之外,内涝是源于城市之内。近些年虽然每年都有洪涝灾害,但仅是因为城市内部降雨导致的灾害还是基本可以控制的,受灾严重的事件一般与外洪进城、外河水位过高影响城市排涝有很大关系。

3.2.2        源头减排设施应有利于雨水就近入渗、调蓄或收集利用,降低雨水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径流污染。

【条文说明】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可以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并延缓出流时间,同时可以控制径流污染。

3.2.3        排水管渠设施应确保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下雨水的转输和排放,并应考虑对下游排水管渠和受纳水体的影响。

【条文说明】排水管渠设计中应考虑下游排水管渠河受纳水体的最不利情况,以避免下游顶托造成雨水无法正常排除。

3.2.4        排涝除险设施应确保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雨水的转输、调蓄和排放。

【条文说明】排涝除险设施承担着在暴雨期间调蓄雨水径流、为超出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提供行泄通道和最终出路等重要任务,是满足城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重要保障。排涝除险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蓄排水设施,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地、湖泊调蓄雨水的功能,合理确定排水出路。

3.2.5        应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加强城市应对超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降雨的韧性,应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灾后迅速恢复城市正常秩序。

【条文说明】城市的韧性表现在,通过规划预控的冗余性、工程防治的多元性、应急管理的适应性,实现城市在极端降雨条件下的快速退水和安全运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

3.2.6        受有害物质污染的场地的降雨径流,应单独收集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排水管渠。

【条文说明】加油站、垃圾压缩站、垃圾堆场、工业区内受有害物质污染的露天场地,下雨时,地面径流夹带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不论受污染场地所处地采用何种排水体制,该场地内的受污染雨水都应单独收集,并根据污染物类型和污染浓度采取相应的调蓄或就地处理措施,避免受污染的降雨径流排入自然水体。受污染的降雨径流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的要求,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2.7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洪水对城镇排水系统的影响。

【条文说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特大暴雨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引发洪水灾害频繁,为保障城镇居民生活和工厂企业运行正常,在城镇防洪体系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洪水对城镇排水系统的影响而造成内涝。措施有设泄洪通道,城镇设圩垸等。

 

3.3  污水系统

3.3.1        污水系统应包括污水管网、污水和再生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条文说明】注重污水的系统性,从只注重污水的提标改造,转变为注重污水管网的收集率、完好率,同时注重泥水同治,妥善处理处置污水污泥。

3.3.2        城镇所有用水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受污染的降雨径流应纳入污水系统。配套管网应同步建设和同步投运,实现厂网一体化建设和运行。

【条文说明】径流污染控制是海绵城市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和黑臭水体改造息息相关。污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与海绵城市建设中径流污染控制的目标和要求接轨,将受污染的降雨径流,即截流雨水量的输送和处理纳入其中。此外,只有实现管网和污水厂的一体化,厂网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才能确保污染治理达到预期的目标。

3.3.3        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污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工业企业应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的污、废水应优先考虑单独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条文说明】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不可降解或者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而市政污水厂的工艺流程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极其有限,在普遍提高市政污水厂处理标准的背景之下,工业废水即使达到纳管标准,也会给市政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带来困难。而且工业废水带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富集在污水污泥中还会限制污泥处理处置的途径,令污泥无法回用土地,不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应向园区集中,单独收集其排放的污、废水,单独处理,单独排放。当不具备单独处理的条件,需要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时,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从全局着眼,工业企业有责任根据本企业废水水质进行预处理,使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后,对城镇排水管渠不阻塞,不损坏,不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不传播致病菌和病原体,不危害操作养护人员,不妨碍污水的生物处理,不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3.3.4        应有防止外来水进入污水系统的措施。

【条文说明】外来水是指从管渠或检查井缝隙渗漏进管道的地下水或河水、从雨污混接点进入管渠的雨水等,这是造成污水厂进水水质低、污水量大且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

3.3.5        污水处理应根据国家排放标准、污水水质特征、处理后出水用途等科学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合理选择处理工艺。

3.3.6        污水处理中排放的水、泥、气和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3.7        城镇污水厂应同步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在保证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能源和资源利用。

【条文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因此采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一致的。

城镇污水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包括使污泥的体积减小和污泥的质量减少,前者可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干化等技术,后者可采用污泥消化、污泥焚烧等技术。

城镇污水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是指使污泥得到稳定(不易腐败),以利于对污泥做进一步处理和利用。可以达到或部分达到减轻污泥重量,减少污泥体积,产生污泥气(沼气)、回收资源,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减少致病菌数量,降低污泥臭味等目的。实现污泥稳定可采用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加热干化、焚烧等技术。污泥稳定化处理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 稳定标准》CJ/T 510的要求。

城镇污水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是指减少污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数量、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降低污泥臭味,广义的无害化处理还包括污泥稳定。

污泥处置应逐步提高污泥的资源化程度,变废为宝,例如用作营养土、燃料和建材等,做到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3.4  再生水系统

3.4.1        再生水系统应包括再生水处理和输配水系统。

3.4.2        应根据再生水规划、国家现行标准和再生利用的规定,确定再生水处理目标。

3.4.3        再生水管道系统严禁与饮用水管道系统、自备水源供水系统连接。

【条文说明】再生水水质是保证污水回用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水质介于饮用水和城镇污水厂出厂水之间,为避免对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的影响,再生水输配管道不得与其他管道相连接,尤其是严禁与城市饮用水管道连接。

条文中有工业区,所以这里补充解释工业区纳管的依据。已修改条文

此部分的条文解释放在此处?

原有的都需要改造的意思若不是建议斟酌语句,意思应该是若进行改造的应。。。。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6月4日全天) 同期举办世环会-污泥处置主题展 2025年6月4-6日 (请提前扫描二维码免费报名,限200人;会议现场抽大奖——华为手机等)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直播时间:2025年4月11日(周五) 14:00—16:00 2025-04-11 14: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14期丨水中新污染物高级氧化降解机制探索 直播时间:2025年1月25日(周六)10:00-11:00 2025-01-25 10:00:00 开始 直播报告题目: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的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1、城市更新由来 2、城市更新政策导向 3、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3.1供水条例与排水条例要求 3.2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技术路径 3
直播:《新国标下饮用水典型嗅味物质管控:在线识别、逐级强化、精准控制,保障供水安全与品质》 臭和味,是饮用水水质中的敏感指标,常引发用户投诉。自新标准《GB5749-2022》实施以来,要求饮用水臭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2024年排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30日(周六) 08:30—18:00 2024-11-30 08:30:00 开始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环卫设施异味控制研究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30—15:00 2024-11-27 13:30:00 开始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开始 11月14日上午丨2024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水务博览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4日(周四)10:00-13:00 2024-11-14 10:0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市供水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直播:中国水协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 08:30—18:00 2024-11-01 08:30:00 开始
全球水务前沿科技创新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0:00—12:00 2024-10-31 10:00:00 开始 直播: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系列活动“城市水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7日(周日) 09:00—17:00 2024-10-27 09:00:00 开始
城市有机固废(餐厨厨余、污泥和渗滤液)技术现况及发展趋势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3日(周三)13:30 2024-10-23 13:30:00 开始 直播|沙特全球水务创新奖路演发布会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7日(周五)10:45—12:15 2024-09-27 10:45:00 开始
苏伊士工业园区绿色低碳环境治理方案 直播时间:2024年9月30日(周一)9:30—11:30 2024-09-30 09:30:00 开始 主 讲 人:江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报告:硫基生物技术助力废水低碳处理  时间:2024年9月14日(周六),10:00-11:00          主讲人:江峰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质安全与高品质供水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0日(周五)13:30—17:30 2024-08-30 13:3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6)| 紫外线水处理技术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1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8-31 10:00:00 开始
肖威中博士--美国污水处理概述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日(周一)20:30—22:00 2024-09-02 20:30:00 开始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活动主题:AI时代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创新  涉及领域:污水资源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召集人:曹效鑫 博士  活动时间:8月21日下午  活动地点: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报告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题目:污泥干化技术的选择  内容: 	不同干化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性 	污泥干化系统的选择依据 	干化在污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评估标准》宣贯会通知  报告人:王秀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直播时间:2024年7月17(周三)14:00-16:00 2024-07-17 14:0
苏伊士 程忠红 :反硝化滤池在污水脱氮中的差异化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5)|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厂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6-29 10:00:00 开始
吴迪   博士: 百年持续迭代,新型生物膜工艺在提质增效、督察常态化背景下的典型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0日(周四)14:00—16:00 2024-06-20 14:00:00 开始 Paul Westerhoff院士、王鹏教授等人领衔空气取水学术与科技高端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6月8日(周六)08:50 2024-06-08 08:50:00 开始
报告题目:《湖南省排水系统溢流控制技术导则》解读及相关技术探讨  报告人简介:  尹华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湖南省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排水协会副秘书长; Water & Ecology Forum: 水与生态新起点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4日(周三)14:30 2024-05-24 14:30:00 开始
中国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2024-05-28 14:00:00 开始 5月22日下午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诊断技术规程》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2日(周三)14:00-16:00 2024-05-22 14:00:00 开始
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置资源化路径探索--杜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复旦大学资源 JWPE 网络报告/用于快速现场废水监测的折纸微流体装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9:00 2024-05-13 19:00:00 -杨竹根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高级传感器实验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倡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二)9:00-16:30 2024-05-07 09:00:00 开始 华北院 马洪涛 副总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与不应——海绵城市建设正反案例1 直播时间:2024年4月30日(周二)9:30 2024-04-30 09:30:00 开始
高效纳滤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特点与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4月27日(周六)10:00-11:00 2024-04-27 10:00:00 开始-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4) 聚力水务科技创新、中德研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ax Dohman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开始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低碳运营实践与探索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开始 世界水日,与未来新水务在深圳约一个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