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这个神奇“水热魔法”让湿垃圾在不到1小时的处理后就能华丽变身优质农业有机肥料。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经过二十载技术研发,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放鸣教授团队的“湿垃圾水热氧化技术”迈出了工业化“试车”的历史性一步——第一台连续式水热资源化湿垃圾技术装置投料运行测试成功。
这个装置就像个“水热魔法师”,吞进去的湿垃圾全部都能转化成优质的农业肥,设计日处理量为100吨。
解决了第一步的垃圾分类,最关键的还是最后垃圾的处置问题。目前世界上应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和发酵。在餐厨湿垃圾的处理中,应用最多的是厌氧发酵或好氧堆肥技术。
而金放鸣教授却独辟蹊径,运用水热技术奖湿快速变成半碳化的腐殖酸,攻克了工业化级连续处理难题。实现高环保,无毒无害无三废,更不会产生臭味。
让我们来看看这项技术的运用的原理吧!
湿垃圾水热资源化技术又称水热氧化技术,该技术通过模拟地球碳循环过程,在特定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可以加速湿垃圾中的生物质有机物分解,把它们转化为腐殖酸、甲酸、乙酸、乳酸等高附加值产品。
湿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水热氧化技术转化后,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是高品质的液肥,能够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或水产养殖。
“固体‘废渣’是腐殖酸原粉,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复、沙化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大气污染修复、水体污染修复等,也可以直接用于农业施肥。腐殖酸类物质是净化生物圈、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
相比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湿垃圾厌氧发酵技术,水热氧化技术可以做到高度集成化,厂房占地面积大大缩小,日处理100吨湿垃圾的处理能力的水热处理核心部分只需60平方米左右。
该技术规模化程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建造大、中、小型装置,应用于城镇、商场、学校等不同场景。水热氧化技术装置集成模块化,便于拆卸安装;装置耗能低,运营成本低;产品经济价值高,投资回收周期短。
金放鸣1996年在日本攻读博士期间开始进行水热技术相关研究。2007年,金放鸣回国后组建碳循环技术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模拟自然加快地球碳循环的水热技术概念体系,并获得了水热处理有机质废弃物的一系列专利。
在数十年的研究过程中,金放鸣摸清了每一种垃圾成分在水热氧化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为生活垃圾水热资源化技术奠定了基础。成为全球范围内水热资源化技术领域的领军学者。
2016年,何润田博士在金放鸣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连续式垃圾水热资源化技术中试设备的开发,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餐饮大楼的东面,运行着百公斤级生活垃圾水热氧化处理实验的中试设备,该中试设备被用于处理学校食堂中产生的餐厨垃圾。
2019年3月,金放鸣团队获得了上海正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双方针对技术工业化展开了深度合作。随后的120天,技术团队和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首套连续式(百吨级)湿垃圾水热资源化工业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并于2019年7月1日开机试验成功。
目前,全国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比达到50%以上,现有水热资源化处理技术可以将此部分垃圾完全资源化利用,加工处理成高附加值工业产品。
未来,将会有众多水热资源化垃圾处理装置落地运行,为上海的湿垃圾处置贡献力量。金教授团队还将此技术运用到生活干垃圾的处理上,使得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战略性垃圾全品类回收再利用。
图片:陈征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