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王树众,博士,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2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浏览次数:234
核心提示:王树众,博士,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1968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FE)博士后。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树众,博士,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环境科技协会理事,中国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计计算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可持续能源》、《能源科学发展》等杂志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热能工程、多相流动和传热、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纵向科研项目在内的九十余项国家及省、部属基金和企业委托研发课题的研究。发表相学术论文55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28篇,SCI/EI收录论文325篇, SCI论文他引2407次;连续五年(20142019)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通用工程领域),该榜单公布了各学术领域1770余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拥有中国专利279项,其中发明专利256项,第一发明人专利262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28项。目前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2项,获授权美国专利9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专利技术转让和实施许可90余项,在能源的高效洁净转化和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化利用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进行了高浓度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和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气化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30余项科研课题。在超临界水处理领域,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88篇,占国内超临界水领域SCI论文总数的32%SCI他引1412次,居国内首位。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于2009年成功开发出了国内处理能力最大(3/天)的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气化处理城市污泥的示范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攻克了诸如系统防腐、防盐沉积堵塞、脱盐除渣、安全控制、能量回收与综合利用、系统经济性提升等一系列产业化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于20145 建成了国际首套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农药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工业化示范装置。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系统工艺、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拥有系统、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项,占我国已授权超临界水技术发明专利总数的39.2%,居国内第一;在系统连续在线排盐除渣、防腐蚀防盐沉积的新型反应器技术、高浓高盐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集成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拥有PCT国际专利12(获授权美国专利7),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在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金属及其金属氧化物粉体方面,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了粒径在30nm以下高纯度的纳米CuCuO以及TiO2粉体,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铜及其氧化物粉体的工艺研究,在超临界水热合成领域共发表SCI/EI论文8篇;创新性提出了粒径控制、防团聚、快速升温以及纳米颗粒在线高效分离技术,完成了0.1t/d1t/d的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铜工业化系统方案的工艺开发,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到系统工艺优化集成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

在冶金行业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高效回收技术及系统的工业化放大研究方面,从熔渣缓存、流量控制、转杯离心粒化到移动床余热回收技术,以及核心装备、系统优化集成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独创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创新性完成了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和余热回收的大型工业化系统方案开发设计,并建成了世界首套大型工业化(1800m³高炉)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发电系统(目前正在调试中),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6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项,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11项。

在国内率先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生活垃圾特性的内循环流化床型热解气化及飞灰熔融关键技术与装备,可实现低成本的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协同控制。针对我国生活垃圾特点,对垃圾破碎、分选和综合利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创新,形成了以多级筛分和风力分选技术为核心的垃圾分选与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克服了国外分选设备在中国"水土不服"难以稳定运行的问题,解决了国内工艺普遍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分选效率低,经济性不高的问题,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美国专利1项。

(5) 创新性开展了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水火相容"的超临界水热燃烧理论研究,率先研究了煤在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中形成"水热火焰"的着火机理,建立了着火判据模型;原创性揭示了煤中不同赋存形态的氮、硫等污染源元素在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动力学特性,丰富和发展了超临界水热燃烧的基础理论。针对化学链燃烧过程中载氧剂CuO不稳定和易结块的问题,创新性研究并开发出了以CuO-Fe2O3作为活性金属的双金属复合载氧体,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Ranjani V. Siriwardane教授评价该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主要从事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泥的超临界水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先进燃烧技术(超临界水热燃烧、化学链燃烧)、垃圾/生物质热解气化和飞灰熔融技术、高温冶金熔渣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高效回收技术与系统集成、高效环保锅炉技术(垃圾与生物质热热解气化炉、采油废水直接加热注汽锅炉、SAGD汽包炉、废液焚烧炉、立式工业煤粉炉、超临界水热燃烧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等)开发、地热能/(微藻)生物质能开发、多能互补型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统集成优化等内容的研究。

 

联系电话:029-82665157(办公室)

传        真:029-82668703
电子信箱:szwang@mail.xjtu.edu.cn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710049

个人主页:http://gr.xjtu.edu.cn/web/szwang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