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家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
陈家庆,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1997年分别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油气钻井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被北京市教委晋升为教授;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法国石油研究院(IFP)应用化学与物理化学部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2008-2016年),现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委员。 [1]
- 陈家庆
- 中国
- 汉族
- 男
个人简历
编辑1991年7月 [1] 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 [1] 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油气钻井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来校工作至今。1999年9月 [1] 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2月 [1] 被北京市教委晋升为教授;2005年11月~2007年1月 [1] 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的应用化学与物理化学部从事科研工作。2008年5月~2009年6月 [1] 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2009年6月~2016年10月 [1] 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上半年参加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认证(IPMA)项目学习,并获得高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证书(IPMA-CP);2016年9月~2016年11月 [1] 参加北京市委党校第4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现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委员,“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环境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过滤设备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评审/预算评估/视频评审)、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部分省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并担任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2018年被北京市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人才培养
始终坚持不脱离人才培养工作第一线,注重教书育人、律己律人,努力以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实现言传身教。先后为本科生主讲《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石油石化工业环保技术概论》等课程,参与承担多门本科实训环节以及平均每年不低于5名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任务;先后为硕士研究生主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摩擦学原理》、《流体润滑与密封基础》、《应用摩擦学与流体密封技术》、《机械工程领域前沿技术讲座》等课程。 [1]
2000年开始全程参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申办筹备工作,2001年9月~2008年5月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现担任环境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和环境工程校级主干学科负责人,主持该学科专业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秉承“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办学定位,得益于领导专家支持和全体同事努力,该专业自2001年正式开办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2005年6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7月入选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入选第VI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6月正式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组织的专业认证,2017年11月首批入选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2009年7月,所负责的“环境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14年11月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2010年4月,所负责的“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6月,以环境工程学科为骨干支撑的“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计划。
先后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本校的硕士生导师以及北京化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人,其中多数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延长石油、中船重工、中航工业等大型国企工作;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后2人。此外,先后任化机97-1班、环01-1班、环07-1班、储12-1班班主任。 [1]
科学研究
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新型材料连接成形、石油天然气集输与净化处理、油气水排放污染控制、环保设备设计开发、过程强化技术与设备、传质与分离过程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2011年左右创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先后到挪威科技大学(NTNU)、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研究中心(Statoil Research Center)、英国克利夫兰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德国亥姆霍茨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ZG(原简称GKSS研究中心)、英国焊接研究所(TWI)、荷兰ProLabNL公司、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U University Amsterdam)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考察,科研工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并力求取得自主创新突破。结合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油气开发水下钢结构维修、海洋油气输送管线铺设、油井产出物高效紧凑多相分离处理、成品油流通消费环节安全环保、炼油化工领域节能减排等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了自主设计研发,尤其是气旋浮污水除油、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破乳、管式油气水分离、微细气泡发生技术与设备接近工业化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油气开发工程安全保障和绿色环保分离工程配套设备的设计研发水平。 [2]
迄今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或参与承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累计主持承担科研项目经费4000多万元。以第一/第二作者或通信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EI、SCI等检索收录50多篇;作为主要发明(设计)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2部,主持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4部(《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石油石化工业环保技术概论》、《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技术》、《ANSYS FLUENT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 - 流动传热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领域》)。 [2]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颁奖或鉴定单位 | 荣誉获得时间 | 排序 |
---|---|---|---|---|
[1] | 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活动 |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总工会 | 2004年03月 | 一 |
[2] | 面向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 | 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上海市教育企业管理中心 | 2005年11月 | 1 |
[3]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第一版)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6年12月 | 1 |
[4]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本科专业必修课 | 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7年07月 | 1 |
[5] | 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8年09月 | - |
[6] | 一般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05月 | 1 |
[7]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第二版) |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优秀教材一等奖 | 2009年11月 | 1 |
[8] | 海底管道维修干式高压焊接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JBR0468-1-5) | 2009年10月 | 5 |
[9] | 海洋油气管道维修水下干式高压焊接技术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0909029-05) | 2009年12月 | 5 |
[10] | 海底管道干式高压焊接维修系统 | 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发明二等奖(2009工-2-004-05) | 2009年12月 | 5 |
[11] | 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0年04月 | 1 |
[12]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010年07月 | - |
[13] | 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11年06月 | - |
[14] | 北京高校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12年04月 | - |
[15] | 高效旋流气浮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121-02) | 2012年04月 | 2 |
[16] | 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机械类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3年05月 | 1 |
[17] | 《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 | 2013年01月 | 1 |
[18] |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选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4年09月 | - |
[19] |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 2015年09月 | - |
[20] | 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 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6年12月 | - |
[21] | 《ANSYS FLUENT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 -- 流动传热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领域》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 | 2017年01月 | 1 |
[22]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9年01月 | - |
荣誉奖励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颁奖或鉴定单位 | 年度 | 获奖人序 |
---|---|---|---|---|
1
|
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活动
|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总工会
|
2003年
|
-
|
2
|
面向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
|
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上海市教育企业管理中心
|
2005年
|
1
|
3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材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7年03月
|
1
|
4
|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本科专业必修课
|
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北京市教委
|
2007年07月
|
1
|
5
|
环境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7年
|
1
|
6
|
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8年09月
|
1
|
7
|
2009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人才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08年11月
|
1
|
8
|
一般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
2009年05月
|
1
|
9
|
海洋油气管道维修水下干式舱内高压焊接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9年10月
|
5
|
10
|
海洋油气管道维修水下干式高压焊接技术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9年12月
|
5
|
11
|
海洋油气管道维修水下干式高压焊接技术
|
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发明二等奖
|
2009年12月
|
5
|
12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010年7月
|
1
|
科研合作意向
1. 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采油污水、市政给水处理;
2. 基于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场的外置式紧凑型静电预聚结原油脱水技术;
3. 油井采出液多相分离与静电聚结脱水一体化技术;
4. 油井采出液的在线紧凑型多相分离技术;
5. 水下生产系统配套用海底处理技术;
6. 新型石油钻采设备的设计研发;
7. 新型材料连接技术(摩擦叠焊、摩擦堆焊、摩擦爆炸焊);
8. 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