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焦念志 院士 ,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02  浏览次数:138
核心提示:焦念志,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焦念志院士

 

发布时间:2015-03-17

  生物海洋学家 1962年12月生,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主要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在碳循环与海洋微型生物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成果。开拓了海洋新生产力、原绿球藻、AAPB、PR等新领域的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了在我国海区的分布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了TIREM方法,揭开了长期存在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了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洋碳汇至关重要;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设立MCP科学工作组,MCP被Science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1996获国家杰青,1997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2000获教育部长江学者,2006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焦念志,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
1983年焦念志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5年考取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前往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进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工作,担任教授;2005年担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副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民盟福建省副主任委员;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1]  。
焦念志主要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在碳循环与海洋微型生物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成果 [2]  。
 
 
中文名
焦念志
外文名
Nianzhi Jiao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潍坊
出生日期
1962年12月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青岛海洋大学
主要成就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目录

  1. 1 人物经历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养
  2.  荣誉表彰
  3. 3 社会任职
  1. 4 个人生活
  2. 5 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编辑 语音
焦念志
焦念志(3张)
 
1979年,焦念志进入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学习 [3]  。
1983年,焦念志从山东海洋学院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 [4]  。
1985年,焦念志考取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博士学位(1991年) [5]  。
1991年,焦念志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焦念志前往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焦念志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至2000年)。
1996年,焦念志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至1997年)。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7年,焦念志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
1998年,焦念志被聘为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日本科技厅聘研究员(至2000年)。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焦念志
焦念志(5张)
 
2001年,焦念志进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工作,担任教授。
2005年,焦念志担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副主任 [6]  。
2011年12月,焦念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7]  。
2012年7月,焦念志当选民盟福建省副主任委员。
2013年2月,焦念志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8]  。
2014年,焦念志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6月23日,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焦念志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同年12月10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9-10]  。
2018年1月,焦念志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11]  。
 

主要成就

编辑 语音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焦念志开拓了海洋新生产力、原绿球藻、AAPB、PR等新领域的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了在中国海区的分布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了TIREM方法,揭开了长期存在的误区,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了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洋碳汇至关重要;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设立MCP科学工作组,MCP被Science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2]  。
  • 学术论著
Jiao N, Herndl G J , Hansell D A , et al.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long-term carbon storage in the global ocean[J]. 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 2010, 8(8):593-599.
Jiao N,et al. Significant roles of bacteriochlorophylla supplemental to chlorophylla in the ocean[J]. Isme Journal, 2010, 4(4):595.
Jiao N, Zhang R, Zheng Q. Coexistence of Two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Operons in Citromicrobium bathyomarinum JL354 As Revealed by Whole-Genome Sequencing[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10, 192(4):1169-1170.
Jiao N, Zhang Y, Chen Y. Time series observation based InfraRed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TIREM) approach for accurate enumeration of bacteriochlorophyll-containing microb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2006, 65(3):442-452.
Jiao N, Zhao Y, Luo T, et al.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cing on the dynamics of virioplankt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J]. 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K, 2006, 86(03):543.
Jiao N, Feng F, Wei B. Proteorhodopsin—A new path for biological utilization of light energy in the se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8):889-896.
Jiao N, Yang Y, Hong N, et al. Dynamics of autotrophic picoplankton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East China Se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5, 25(10):0-1279.
Jiao N, Sieracki M E, Zhang Y, et al.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 and their roles in marine ecosystem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 48(11):1064-1068.
Jiao N, Yang Y. Ecological studies onProchlorococcusin China sea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 47(15):1243-1250.
Jiao N, Yang Y.Mann, et al. Winter presence of Prochlorococcus in the East China Se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 43(10):877-878.
Jiao N, Ni I H. Spatial variations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Cyanobacteria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cific[J]. Hydrobiologia, 1997, 352(1-3):219-230.
Jiao N, Wang R. Size structures of microplankton biomass and production in Jiaozhou Bay, China[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1994, 16(12):1609-1625.
  • 学术交流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设立了以焦念志为主席的MCP科学工作组;国际海洋探索理事会(ICES)和以中、美、加、日、韩等国组成的北太平洋科学组织(PICES)联合设立了以MCP为基础的海洋碳汇科学工作组;焦念志在美国《戈登科学前沿论坛》(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GRC)发起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碳汇”永久论坛;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遴选为第六次特设报告的领衔作者 [11]  。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6年 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及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2] 
2010年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5年 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储库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3] 
 

人才培养

  • 科研理念
焦念志认为:科研工作者要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不能跟着别人跑,不能拿别人的昨天装扮我们的明天 [14]  。他认为,中国的崛起,需要有几个人站出来在自己的方向上领头。“我必须在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基础上,领导一批人,这样趋势才能形成,才能切实推动‘海洋碳汇’在我国的继续发展。” [15] 
焦念志认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即是把所研究的科学知识传播到社会上去,而并非单纯的科普。的确,科普绝不局限在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对子女、对年轻人来讲固然重要,但从科研到应用,还是需要通过政府来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利用科研的元素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5]  。
  • 指导学生
焦念志关心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即使自己有繁重的科研任务,也总是会抽出时间与青年科研工作者探讨问题、落实实验。此外,焦念志利用各类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的契机,以自身经历教导青年人如何成才,鼓励青年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保持“开阔思路,严谨求证、不断进取、努力成才”的科研原则。他在国务院学位办和中国科协组织举办的全国博士学术大会上所作的“微观-宏观,质疑-挑战——科技人才成长之我见”的大会报告,不仅鼓舞了大陆学子,也被澳门基金会和澳门科技大学纳入“科技大师系列讲座” [15]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4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 日本科技厅STA 奖
1998年 第8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大会(加拿大)青年学者奖
2002年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
2004年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技术奖”
2005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2005年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
2007年 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2009年 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2009年 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奖
2010年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 [16] 
 

社会任职

编辑 语音
时间 担任职务
1994年—1997年 LOICZ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1995年—2000年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学术委员
1996年—2000年 纽约科学院成员
1997年 美国海洋与湖沼学会会员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member)
1997年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member)会员
1998年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会员
2001年 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1年—2004年 国际JGOFS委员会NPTT中国代表(1996-2000)、NPSG中国代表
2003年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SCI) 主编助理
2005年—2008年 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 SCOR WG 126(海洋病毒与生态系统)成员
2005年 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008年 美国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项目(VERTIGO)PI
2006年 《Marine Biology Research》编委
2006年 《Research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特邀编委
2006年 海洋卫星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 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Max plank Institute for Microbial Biology)博士导师组成员
2007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兼职教授
2008年 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 SCOR WG 134(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主席
200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9年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d hoc Reviewer
2010年 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
2010年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编委
2013年8月 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科学研究》编委
 

个人生活

编辑 语音
焦念志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的身体不止一次地受到严重打击:2004年,长期的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病变,即使手术治疗过后直到现在仍有后遗症,每当劳累都会导致眼底渗血,产生血斑阻碍视力;由于日常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使他患了腰椎间盘突出,三次入院,卧病在床的他仍不肯放下工作 [15]  。
 

人物评价

编辑 语音
焦念志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和赞誉,他倡导的海洋碳汇研究,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11]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评)
焦念志致力于海洋生态与环境研究,他运用创新性思维方法和学科交叉手段,突破以往研究瓶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系统地研究,实现了一系列突破。他是海洋环境研究专家,特别是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研究方面更是世界的权威之一,他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为增加海洋碳汇(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5]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1)
 
焦念志
焦念志(3)
 
焦念志
焦念志(5)
 
参考资料
  • 1.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名单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12-10]
  • 2.  院士信息 > 地学部 焦念志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9-07-08]
  • 3.  我市启动征集潍坊籍两院院士资料  .潍坊报业[引用日期2019-07-08]
  • 4.  校友代表焦念志院士在201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引用日期2019-07-08]
  • 5.  中国海洋大学13位学子成为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2016-06-04[引用日期2018-08-18]
  • 6.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 7.  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中国科学院.2011-12-09
  • 8.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2987名)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2-27]
  • 9.  民盟福建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闭幕  .新浪[引用日期2017-06-24]
  • 10.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 278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  .中国民主同盟[引用日期2017-12-20]

焦念志
  焦念志,男,1962年出生,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微型生物碳泵(MCP)”科学工作组联合主席。
  自1991年起聚焦海洋微型生物研究,通过近20年的积累和深化,在原绿球藻、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等微型生物的生态过程、监测技术、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若干创新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形成了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学科发展。在英国《自然》子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报》、《环境微生物学报》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包括我国首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领衔SCOR-WG134主编出版了MCP的Science增刊。获发明专利6项;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所提出的基于惰性DOC储碳的非沉降生物泵和“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概念,被国际微型生物生态学会(ISME)遴选为第12届大会前沿热点召开圆桌会议。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为“海洋微型生物碳泵”设立了科学工作组SCOR-WG134,由焦念志和美国SCRIPPS 海洋研究所“杰出教授”F. Azam任联合主席,成员为美、欧、亚12个国家的26 名科学家。美国《科学》杂志评论“微型生物碳泵”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焦念志等系统论述了“微型生物碳泵”的概念框架,以聚焦阐释海洋微型生物的储碳机制,成果作为Featured Article 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上。美国学者认为,“微型生物碳泵”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陆地土壤和其他地球环境。焦念志应邀再次撰文,提出了通过降低陆源营养输入增加海洋MCP碳汇的新思路。该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经过20年来的潜心钻研,焦念志在海洋微型生物碳循环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显著地推动了学科发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等人才计划。

焦念志院士:2018滨海湿地保护技术大会上呼吁大力开展中国“蓝碳计划” 

海洋生态大讲堂 2018-09-27

 

据报道,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主办,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东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滨海湿地保护技术大会”9月27日在东营市召开,主题是“推进技术创新  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会上,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受邀做了关于“研发海洋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  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呼吁大力开展中国“蓝碳计划”。

 

 

焦念志院士在会上做“研发海洋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  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报告。熊李虎摄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