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loMander是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教授。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地理系主任,地理、生态和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1977年获得了自然地理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学位。ÜloMander教授专注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目前已发表了超过200篇论文,编辑了28本书籍。自1998年起,参与了9个欧盟项目,组织了48个国际会议、专题讨论会和研讨会。ÜloMander教授担任8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是国际知名的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景观生态方面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016年获国际水协(IWA)人工湿地专家委员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ÜloMander在爱沙尼亚和法国有大型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工程实践案例。
Miklas Scholz博士现任瑞典隆德大学水资源工程教授,同时也是英国索尔福德( Salford )大学土木工程教授和南非约翰内斯堡( Johannesburg )大学土木工程讲座教授。他出版过4本专著和发表了大约220篇期刊论文。 Scholz教授拥有100多家期刊编辑委员会的经验,目前担任20多家专业期刊的总编。
Abraham Esteve-Núñez博士现任西班牙马德里阿尔卡拉(Alcalá)大学教授。Bioe集团的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工作,特别是微生物电化学技术(MET)及其在土壤修复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995年毕业于穆尔西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环境生物技术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后,2009年,加入了阿尔卡拉大学(Universidad de Alcala),担任各种学位课程以及水文和水资源管理硕士课程授课。
汪俊三,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知名环境科学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是我国水污染生态净化处理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汪教授是我国较早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的科技人员之一,自1984年开始,一直从事人工湿地研究,在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示范工程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在美国设计了系列几百吨、万吨级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和近百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主持全国性课题四个,如《中国生态破坏现状及其保护恢复研究》、《全国环境区划技术方法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三个,如《华南地区氧化塘设计参数研究》,《珠江流域生态保护研究》;区域、流域课题四个,如《华南地区高等维菅束植物净化城镇污水研究》。获得地市级科技奖17次,其中一等奖10次,省部级科技奖10次,其中科学大会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次。专著5部,发表论文32篇,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科学院聘为兼职教授。专著有《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和我的工程案例》等。
吴振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欧盟国际合作项目评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大陆方发起人和召集人,首届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技术国际培训班负责人。英国赫尔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科技攻关、欧盟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水专项等科研课题数十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主持设计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杭州西湖沉水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武汉六湖生态水网等生态工程三百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励十余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