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亚乾, 爱尔兰籍华人,国际水协会(IWA) 会士(Fellow), 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甘肃省“飞天学者”讲座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全职特聘教授。苏格兰思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博士,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博士后。2004—2018年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水环境实验室主任,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爱尔兰工程师协会(IEI)常务理事, Water Sci. & Technol.等9个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49种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 “全爱中国环境资源能源协会”(www.icaere.ie)发起人和首任会长。赵亚乾博士是人工湿地研究领域里国际主导型的研究者之一,发表各类英文论文435篇,指导博士后3名,毕业博士生13人。2013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友谊奖”。2017年3月13日CCTV4“华人世界”栏目报导了赵亚乾教授及其团队的人工湿地研发工作。
2、翟俊教授,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三级教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水协(IWA)人工湿地专家组委员、中国区域协调人,全国市政工程青年学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宣传教育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重庆市首批“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人才称号。
先后主持承担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在村镇污水、人工湿地技术、水体富营养化及黑臭治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1),获省部级特等奖、一、二等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作为主要人员参编国家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2部,行业地方标准2部。
3、杨扬 暨南大学 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河流、湿地生态学、生态修复与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学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面上基金、广东省重点课题等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本,获省部级奖6项。
4、嵇斌 博士 ,烟台大学青年教师,2022年初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市政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和暨南大学杨扬教授,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工程,围绕人工湿地系统,在强化型人工湿地构建和资源回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5、成水平,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副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流域污染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发表论文200多篇,参与著作3部,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领尖科学家(环境科学),入选全球学者库发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授权专利3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10项 。
6、林静,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广东省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研究,尤其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面有丰富的研究及工程经验,在百余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推广。获得2项省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完成国家及地方科研课题十余项,参与3项深圳市地方标准的编制。
7、宋新山
宋新山,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湿地科学》编委、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纺联污染治理与减排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境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水环境及生态修复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申请专利50余项,专利授权20余项。从事水环境生态及土壤污染修复、面源污染防治、环境数学模拟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委托技术研发项目等各类科研研究和技术研发课题。近年来在结合国家在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方面的需求,研发的多项生态修复技术在100多万平方米水面积的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中得到成功应用。获“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纺联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东华大学优秀育人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8、宋海亮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2005年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w,2009年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G-COE Fellow,在日本连续从事科研工作3年。2013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18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9年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所指导的博士生中有2人获得过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已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还连续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太湖项目的4项课题。已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
9、陈一,重庆大学“百人计划”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首批“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重庆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主要从事绿色可持续污水生态处理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在内的重要项目10余项,在ES&T、Water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担任SCI期刊《Ecologcal Engineering》副主编,《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编委,《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环境科学》等期刊青年编委,国际水协会(IWA)中国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水协(IWA)水污染控制湿地系统专家组委员。获202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
10、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学士,美国奥本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环工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工博士,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教授兼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兼任教授,台湾湿地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湿地保护联盟常务理事,台湾海洋污染防治协会荣誉理事长。Water Research、Ecological Engineering、Wetland等十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在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专长为“鹹(
[xián])水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海岸湿地生态修复”等。
台灣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奧本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環工碩士,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環工博士,台灣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兼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兼任教授,台灣溼地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常務理事,台灣海洋污染防治協會榮譽理事長。Water Research、Ecological Engineering、Wetland等十餘個國際期刊審稿人。在環境生態工程領域的專長為“鹹水型人工溼地污水處理”及“海岸溼地生態修復”等。
11、祝惠,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现任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吉林省寒区人工湿地构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生态环境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专家、中科院青促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青促会地球科学分会会长、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一带一路”青年地学网络联盟副理事长、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认证职业湿地科学家、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委员、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吉林省青科协委员、长春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受邀担任《Wetlands》副主编、《The Innovation》青年编委、以及《湿地科学》《应用生态学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编委。
主要从事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与机理、污染水体生态净化技术与理论、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调控、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12、孟涛,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第一设计研究院水环境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项目获得全国行业优秀设计二等奖一次,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13、
吴海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生态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ST、WR等环境领域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5项。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及全球学者库评出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
14、陈中兵 教授
陈中兵,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和哈勒维滕贝格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通过Habilitation(特许任教资格)答辩,并受聘为捷克生命科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型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在环境领域主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篇。担任Engineering,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期刊青年编委。欧洲生物技术协会环境生物技术分会有机物修复共同主席。